为了遏制我国的抗菌药物滥用及细菌耐药率的不断攀升,我国卫生部2012年5月8日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标志着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已迈入了法制化、制度化轨道,明确了临床微生物室职责是提供病原学诊断和细菌耐药技术支持,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参照全球广泛使用的美国临床及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制定的标准文件M2-A11和M7-A9操作药敏试验,结果解释标准参照M100-S22标准文件。随着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断下降,导致临床疗效和(或)安全性减低,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标准推荐的方法学和质控参数亦不断更新。微生物室应持续更新文件信息,并结合临床诊断、当前知识和临床相关实验室结果指导患者治疗用药。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离不开微生物室对病原菌的诊断和药敏报告,因此,我们要正确判断致病菌,采用规范的药敏方法、正确应用药敏标准并准确报告,给临床治疗提供合理依据。
(二)对罕见耐药表型应采取措施 对于只有敏感解释标准,而检测为非敏感的菌株,应采取如下措施:(1)换一种方法复核鉴定和药敏结果或送参考实验室;药敏结果复核应采用CLSI参考方法,如肉汤微量稀释法、琼脂稀释法或纸片扩散法,或一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通过的商品化试验。(2)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MIC≥38 mg/L结果属罕见,对感染控制和公共卫生部门有重要意义;有些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万古霉素中介,但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少见。(3)应对C群和G群B溶血链球菌确认是大菌落,如果氨苄西林或青霉素不敏感则是罕见耐药表型;而小菌落C群和G群B溶血链球菌归到草绿色链球菌群,药敏解释标准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