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技术:膈肌超声-操作实践经验
膈肌是最主要的呼吸肌,在平静呼吸状态下可提供70%的肺通气量。膈肌肌纤维主要由慢收缩纤维和快收缩纤维组成,膈神经支配其收缩和舒张,以支持机体的低强度运动、呼吸循环及快速急剧运动。相较于躯干肌肉,膈肌更易出现废用性肌纤维萎缩,其机制为当膈肌活动明显减弱时,细胞氧化应激加剧,膈肌蛋白经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增加,同时基因表达的改变使蛋白合成下调,这些机制共同作用致使膈肌萎缩,进一步导致膈肌功能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神经肌肉疾病、机械通气等均可因炎症、神经肌肉损伤、过度辅助通气等原因使膈肌运动幅度减小,膈肌结构、代谢及收缩能力随之改变,进一步导致肺部感染可能性增加、原发疾病转归差、死亡率升高等较差临床结局,因此,及时评估膈肌功能对患者意义重大,有助于改善预后及提高生存质量。以往临床对膈肌功能评估主要采用跨膈压、膈肌电活动、透视、CT、MRI等,其中跨膈压经食管胃囊管测量,是评估膈肌力量的金标准,膈肌电活动通过鼻胃管上置于食管下段脚膈肌上的电极进行监测,这两种方法虽均能更精确评估膈肌功能,但因操作复杂且为侵入性检查,当前多用于科研工作中。透视、CT、MRI等可获得膈肌位置、厚度、表面积等信息,但因存在辐射、不可实时评估、检查时间长等原因临床应用受限。超声具有非侵入性、安全、便捷、可重复性高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评估膈肌功能的常规检查方法。
1.膈肌超声与应用
2.膈肌超声在ICU的应用体会+新冠肺炎患者的撤机与膈肌超声
3.膈肌超声操作演练
超声是评估膈肌功能的有效方法,可定量测量不同临床情况下膈肌萎缩程度及收缩能力,为临床疾病的辅助诊断、并发症治疗及临床决策提供重要价值。
但其仍存在局限性,具体为:
①膈肌正常厚约2~3 mm,超声探头深度分辨率有限,且操作者经培训后仍存在测量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结果;
②部分研究需在不同呼吸模式下测量膈肌参数,年幼患儿及昏迷患者难以配合。
目前膈肌超声评估多基于二维模式,其他超声技术目前研究尚少,可作为未来研究主要方向。
免责声明:本号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医学知识。所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仅为了分享更多知识。所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所发布的内容,著作权均归作者本人所有,若有侵权,或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在本号发布,可联系微信oldbon,本号将立即将其撤除。
小师妹和俺建立了资料分享群,邀您互相交流,微信gabstudy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