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勿弃胶片!电影的未来在过去

2020-01-15



编者按:

胶片,是1895年电影诞生之后百年来最常见的放映载体。尽管进入21世纪后,胶片逐步被数字拷贝所代替,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它作为一名“百岁老儿”,始终带给我们不可比拟的观影体验和影像历史价值。


近日,一套讲述中国电影胶片“前世今生”故事的系列纪录片《光影传奇》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该片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探寻了饱经沧桑的电影胶片如何记录中国电影的发展,成为珍贵的国家影像日志并见证中国的百年巨变。


电影史学大家陈墨老师为我们梳理了《光影传奇》的三条线索、三大看点、三个主题,今天分享给大家。本片不仅是影迷们的“基础课程”,更是普通观众基于原有的社会历史知识,扩充中国电影史的简易切入口。


纪录片已于昨天结束电视台首播,观众朋友可以在央视频APP随时在线观看。





《光影传奇》:致敬胶片电影的守护者


文/陈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

《光影传奇》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6集科学纪录片。顾名思义,所谓《光影传奇》,当是讲述电影及其历史的传奇故事。只不过,它所讲述的是另类的电影历史,即并非电影故事片、纪录片、动画片和科教片,也不是电影编剧、导演、表演、摄影或发行、放映,而是关注电影“本身”,即电影胶片的生命际遇及其“前世今生”。

这是一个从未被完整讲述过的传奇故事。

线索:电影胶片、资料馆、守护人
 
本片以《浴火》《家园》《宝库》《归来》《坚守》《重生》6集,每集25分钟的体量,故事一分为三,如三叠古曲,形成了影片的辫式结构。核心主角始终是电影胶片,串联起电影胶片的命运、中国电影资料馆的诞生、电影胶片守护人坚守的故事。

第一集《浴火》讲述电影胶片的性质、际遇和命运。


第二集《家园》和第三集《宝库》展示电影胶片之“家”,旨在搜集保藏并不断改善电影胶片生存环境的中国电影资料馆及其影片库。


第四、五、六集呈现电影胶片守护人如何让“孤儿电影”回家;如何对伤病电影胶片进行物理修复;如何在数码科技时代对胶片电影作数字化转录、修复,使其重生。


电影为世人所熟知,资深影迷还能说出电影从无声片到有声片,从黑白影片到彩色影片的发展历程,以及普通银幕与宽银幕、单面银幕与360度环形银幕、平面电影与立体电影等知识。但很少有人关注电影胶片,更少有人知道电影胶片包括硝酸片基、醋酸片基、涤纶片基,其中硝酸片基胶片有易燃性——有时会自燃,从而被称为“易燃片”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诞生的影片有3000部,然而幸存者却不到十分之一。

恐怕没有一个中国电影史学家能说出,90年前红极一时且连拍了18部的《火烧红莲寺》因何消亡、如何灭失、为何只剩下十几分钟的残骸。本片第一集《浴火》从电影胶片的易燃性开始,讲述大量电影胶片灭失于失火与战火中。

本集宗旨并非具体探讨电影胶片被烧毁的历史本身,而是说明电影胶片生命脆弱,命途坎坷多舛,亟需专业性搜集、保藏。于是中国电影资料馆应运而生。其成立正是为了搜集、保藏电影胶片,电影资料馆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责则是对电影胶片进行保健呵护、祛病延年


该片对于中国电影资料馆诞生的脉络,并非详细历史叙述,而是聚焦几个关键节点。

首先,1955年9月,中国电影发行总公司经理罗光达以观察员身份,代表中国出席在波兰召开的国际电影资料馆第11届年会,会后参观了波兰电影资料馆,归国后立即向电影局、文化部和国务院报告,建议成立中国电影资料馆筹备处。

第二,1956年2月,上级批准在中国电影发行总公司内设立电影资料馆筹备处(王辉任筹备处主任)。

第三,1958年9月,中国电影资料馆正式成立。

第四,1960年8月国务院批准兴建的第一个正规影片保存库北苑片库于1962年建成。

第五,1969年,国务院批准将中国科学器材公司在北京东郊、西安临潼的两个仓库划拨给中国电影器材公司使用,中国电影资料馆先分享,而后“独占”。由此可见电影界有识之士对拯救胶片电影命运的担当,更可见国家领导层对电影胶片保护的重视。

在电影资料馆工作的电影胶片守护人承担的职责及核心任务是对电影的搜集、保藏、维护、修复和利用——在数码电影时代之前,主要是胶片电影——这些工作都离不开人,即让胶片游子归来、孤儿电影回家的是他们;让电影胶片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得到良好保养的是他们;为电影胶片祛除伤残病废的是他们;让胶片电影成为光鲜靓丽的数码电影的还是他们。他们是电影胶片守护者,也是电影胶片的“家人”。

 
看点:实境探访、历史影像、口述历史
 
本片看点主要有三,一是实境探访,二是历史影像,三是口述历史

实境探访,是科学纪录片的常用方法。实境探访,一是探寻,二是访问

本片以探寻的镜头展现给观众难得一见的“秘境”,不仅包括从未对社会公众开放之地---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东郊地下防核爆胶片库、西安临潼易燃片库,而且详实记录并实景呈现了更重要的工作实况和现场采访,工作实况让观众看到他们在为胶片做什么,现场采访则让观众知道他们如何做、为何这样做。本片的科普信息大多隐含于这些细而精的现场与访谈之中。那些平实而不经意的感慨,恰到好处地增加了本片的质感,促发观众共鸣。


本片第二个重要看点是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

讲述历史的年代的影像,大多来自现场拍摄,而历史讲述的年代的影像,则大多来自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珍藏。

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库
中国电影资料馆西安库

片中的历史叙述,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跨越整个20世纪,每一时代都有相应的历史影像作为环境背景佐证:从20世纪初的北京街头,到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主持北伐誓师,到抗日战争的纪实场景,到新中国成立后热火朝天的劳动工地,构成影像史学及影像人类学生动景观。


进而,在《归来》、《坚守》和《重生》等集中,那些从异乡归来的影片、被物理修复的影片以及被数字化修复的影片达数十部之多,其中不少影像是第一次与国内公众见面,即便是资深影迷耳熟能详的影片,亦经物理或数字化修复而焕然一新。以电影说电影,以电影看历史,片中珍贵的历史影像让你我大开眼界。

本片第三个看点是口述历史


片中采访的数十位中国电影资料馆工作人员,其中大部分是现场采访,另一部分,例如对电影资料馆前馆长龚涟、老职工邵功游、赵素行、张奉奎等耄耋长者的访谈(在本片摄制期间,邵功游、张奉奎等老人早已辞世)则是出自中国电影资料馆珍藏的口述历史录像档案

在十多年前,中国电影资料馆展开了一项“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采集工程,采访了数百位不同行当、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电影人,数千小时的口述历史影像资料珍藏于中国电影资料馆。本片采用的几位老电影资料馆人录像采访,是这些口述历史档案第一次向社会公众呈现。
 
主题:科普、坚守、礼赞
 
本片是科学纪录片,旨在讲述胶片电影及电影胶片的坎坷命途和前世今生。

影片从电影胶片的种类和保存、胶片之家电影资料馆的使命、胶片电影(及数码电影)守护人的职责等不同角度的展现,潜移默化地打造了“迷你科普教程”。


胶片电影时代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如此说来,这部《光影传奇》可谓献给胶片电影时代的一曲赞歌与怀念,是胶片时代留给数码时代的珍贵记忆。

数码时代对电影胶片的保存,正如考古发掘出的甲骨文、钟鼎文、木牍、竹简,即便所有的文字都被释读、影印,仍将龟甲兽骨木牍竹简精心保藏。胶片电影及电影胶片将永存于世界各国电影资料馆的库房中,理由很简单:它们是历史文献和珍贵文物。



“勿弃胶片!”是世界电影资料馆界的共识。


胶片电影渐行渐远,保藏和维护胶片电影及电影胶片的工作愈发艰难,因为胶片及其相关修复机器将近停止生产,相关技术在经历失传的危机。因此,胶片电影守护人的坚守也愈发难能可贵。他们是在守护电影胶片,也是在守护人类的记忆;他们是在守护昨天,也是在守护未来。


因为,未来学家早就说过:未来的未来在过去。在此意义上,纪录片《光影传奇》其实是对胶片电影守护者的崇高礼赞。

往期推荐

收官 | “冬暖影展”照亮春天

《夏夜骑士》:小镇奇谭

珍藏影展 | 深圳、南宁、青岛的影迷有福了!

《光之子》:一种视角和一种选择

想学好电影,他的故事你必须知道

《蓝色列车》:比荡麦更深沉的是北方的库村

《乘客》:被乡愁吞噬

关注全国艺联视频号,解锁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