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他们让这色彩有了温度

李一鸣 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 2022-01-16
2021-10-18
作者 | 李一鸣,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永不消失的电波》上映于1958年,正值新中国建国10周年的前夜。中国电影从1905年诞生,经历了三十到四十年代的积淀和发展高峰,进入到新中国,中国电影的传统已经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艺术积淀,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新中国的电影人面对新的题材和新的国家,既有着对传统的发展和继承,又充满着新的创作激情,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便迎来了新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高峰。这部《永不消失的电波》就是这一高峰时期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更是这一时期观众心目中公认的经典。


这部影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片中男主人公的扮演者孙道临老师。这部电影属于革命历史题材,新中国影坛上,最擅长拍摄这类题材的毫无疑问是新中国电影的第一厂——长春电影制片厂。作为新中国电影的老大哥,长春电影制片厂来自最早建立起新政权的黑土地,那里的电影创作者非常熟悉革命斗争的历史,甚至经历过那些战火的年代,他们拍摄的的这一类型的电影中,天然地带着刚刚逝去的战火硝烟以及充满阳刚和革命斗争气质的人物性格。

《永不消失的电波》剧照

而《永不消失的电波》虽然是由八一厂拍摄的,但它的主演孙道临却是来自上影厂的演员。而孙道临老师毕业于燕京大学哲学系,也是班上唯一的学生。他的形象和气质不同于那些经历过战火硝烟的演员,有一种文静的书卷气。

永不消失的电波》剧照

在这部电影之前,孙道临老师主演的另一部同样代表着新中国电影经典的影片《渡江侦察记》(1954)里,他就扮演了一位率领小分队穿插进敌后的我军连长,这个“带枪”的军人形象,就被孙道临老师赋予了不同于解放初期银幕上那些我军指战员的气质,所以在这一类型的影片中,散发着一种格外吸引观众的魅力,也使得这部电影成为永久流传的经典。


而在《永不消失的电波》中,孙道临老师扮演的角色可能更接近他本人的知识分子气质——一位地下发报员,而且故事发生在他所生活的上海的城市背景下,使得他在影片中对这位战斗在隐蔽战线上的革命战士的角色的诠释更加精准和游刃有余。在这之后,孙道临在《革命家庭》以及和前者反差极大的《早春二月》等几部新中国电影的经典中所扮演的形象,虽然属于完全不同的题材和内容,但他的那种书卷气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一直鲜明地镌刻在他的角色中,为新中国银幕树立了一种不同的银幕上的人物高峰。


《早春二月》剧照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本片的导演王苹,被称为新中国电影中的第一位女导演,她带给新中国观众和革命银幕的是在本片前一年推出的脍炙人口的《柳堡的故事》,一部在当年几乎是罕见的描写了我军战士爱情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而她在六十年代拍摄的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更是新中国电影史上深受观众欢迎和永远难忘的经典。


今天,《永不消逝的电波》4K彩色修复版的推出,不但出人意料,更有着直接的标杆意义和无法替代的价值。看到这部被彩色重塑和“复活”的老影片,直观的感觉就是和当年看到的黑白片是一部完全不同的电影,像是一部新的电影。而它的意义首先是拉近了当代观众和这些电影历史上经典之作的距离。当下电影观众的主要电影经验肯定是彩色电影,而彩色片不但在视觉上让影片更富于观赏性,同时在还原生活的逼真性上也更接近我们今天所体验的电影世界,而大大削弱老电影的陈旧感。同时,色彩如同当年黑白电影中的光影一样,也是电影的一种语言。它使这部当年已是精品的黑白影像又增加了一种色彩语言的表达,让我们对电影艺术和语言的发展可以有更多的回味和体验。

往期推荐

这是一幅新疆电影带给我们的精彩画卷

张冀:如何用类型化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他是谁?他们又是谁?——《永不消逝的电波》编剧考

谈《永不消逝的电波》彩修版

为什么他永不消逝——《永不消逝的电波》拍摄散记



关注全国艺联视频号,解锁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