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5大趋势分析 “国强民弱”如何破解?
趋势一:环保产业化
我们对环保产业化的定义有两层。第一层是节能环保行业作为一个产业逐渐成形;第二层是节能环保行业内的领先企业逐步走向产业化集团形态,即环保企业的发展趋势——产业化集团趋势。
1.0时代:单一环保业务时代
在整个节能环保行业的发展初期,大部分环保企业是以单体业务形态存在的,比如水务企业主要是做污水处理或者供水。这个时期的商业模式往往比较简单,盈利途径也较为清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1.0时代:环保企业主要通过单一业务盈利,处于整个行业价值链条的某一个单独环节。
2.0时代:复合商业模式和多元发展时代
这个时期部分环保企业开始拥有相对复杂的商业模式,业务结构也由过去比较单一的某一个点开始纵向延伸,产业化集团趋势开始萌芽且得到快速发展,目前雏形已经初步形成。比如:从单一的水务行业向垃圾处理、土壤修复等跨行业领域发展,形成大环保产业形态。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2.0时代:环保企业业务结构复杂,盈利模式多样。2.0时代的产业化趋势明显,发展道路清晰,是目前绝大多数环保企业产业化发展的选择路径。2.0时代完成产业化集团转型的环保企业,基本上是以投资为核心的一级运营商。
3.0时代:产融结合的集团化时代
2.0时代产业化趋势存在明显的缺点:高度依赖投资拉动。为解决缺陷,不少环保企业尝试借助金融力量来解决投资资金问题。基金、融资租赁等金融模式获得2.0时代的强者青睐,几乎所有2.0时代的产业集团都纷纷成立或深度参与产业基金,形成产融互动的良好局面。
3.0时代具有强烈的金融色彩,是2.0时代的延伸,这一时期环保企业的产业化形态丰富多彩,开始逐步跨出传统环保行业的范畴,进入金融领域,形成更加强烈的产业控制力度。环保行业越来越多地与资本相结合,进入产融结合双轮驱动的新时代。目前业务形态停留在1.0时代的环保企业,往往都处于不利地位。
4.0时代:环保产业化将往何处去?
我们认为是更为深度的跨界和平台化,4.0时代将培育出环保行业最具有竞争力的数家企业,但仅有极少数的企业可以完成4.0时代的完美蜕变。
想做大做强的环保企业,要仔细理解环保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并且制定相应对策,尤其是对商业模式的重新设计,尽快摆脱与行业发展脱节的困扰;行业领头羊,可借助产业化的优势资源巩固行业地位;大多数中小环保企业,4.0时代同样拥有非常良好的发展机会。
趋势二:产业环保化
产业环保化有两层含义:一层各大产业越来越重视环保,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力求环保达标;二是有条件的企业以“新人”的姿态开始进入节能环保行业,竞争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
产业环保化的第一层含义:
新环保法对大量工业企业来说,最直接的影响是成本增加。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环保,最典型的就是,强制脱硫脱硝导致火力发电企业单位发电成本上升2~4分钱。环保为各大行业企业所重视,就是源于新环保法的颁布和实施。产业环保化也给节能环保行业带来诸多机会,如锅炉改造、脱硫脱硝、除尘、工业废水处理等。
产业环保化的第二层含义:
产业方主动进入节能环保行业,意味着原来的客户变成了竞争对手。目前,128家央企中有61家已经进入节能环保领域,其中进入水处理领域的央企最多。这里所指的“产业方”,是指真正的以某一个实体产业为核心的企业,比如大量工程公司,包括部分央企,以前主要是路桥或者房建,现在开始进入节能环保领域做PPP模式,我们认为这是业务拓展,不属于产业环保 43 35044 43 15231 0 0 2792 0 0:00:12 0:00:05 0:00:07 2961。
在原有产业中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拥有雄厚的资本以及较强的并购整合能力,如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企业自身具有明确的环保需求,如大气治理、工业废水治理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内部市场巨大”。
产业方进入节能环保行业也并非一帆风顺。比如,产业方过度依赖内部市场,导致真实竞争力严重不足,且市场开拓不力;甲方心态难以适应节能环保行业的竞争模式;对节能环保行业了解不深入导致盲目行动等。
当前,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巨头正在向节能环保领域转型。一方面,说明节能环保行业本身属性良好;另一方面,正常的竞争可以使节能环保行业的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运营能力,形成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趋势三:环保金融化
所谓环保金融化,一方面是指金融资本与节能环保行业深度结合并推动行业发展,另一方面是指环保企业涉足金融产业并形成产融结合的集团化企业。
第一层含义金融资本向节能环保行业渗透
节能环保行业受到金融资本青睐。因为节能环保行业是朝阳产业,资本自然会追逐政策红利,更为重要的是,节能环保行业项目通常采用特许经营形式,收益比较稳定。金融资本的介入,一方面创新了投运分离等新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也使环保资产属性发生了新的变化,大体量资金的避险需求把稳健的环保资产视为金融属性强烈的金融资产。
节能环保行业估值往往采用现金流折现方式,这就导致行业内并购、估值往往是一场“钱买钱”的游戏,传统的PE(市盈率)和PB(市净率)估值模式仅仅是作为参考。尽管如此,避险功能加上Pre-IPO的诱惑,仍然让金融资本对环保产业垂涎不已。
第二层含义环保企业借助金融资本发展壮大
目前,这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基本模式,行业内稍具规模的环保企业都在利用金融手段建立自己的优势。
产业基金模式:环保企业与专业的基金管理机构合作,通过环保企业的担保、出资、劣后等各种形式形成杠杆,加强环保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扩大企业投资能力(项目直投),或者并购其他企业获得更好的技术、市场、人才等(并购基金)。
融资租赁模式:环保企业资金需求量较大,解决资金问题成为很多环保企业的常规需求,融资租赁、保理等金融业务就出来了,比如主要设备通过租赁方式获得,企业在投资阶段可以减少大量资金的一次性支出,从而使净利润有所保证,并且有助于其他融资方式的开展。
再融资模式:环保项目收益周期较长,项目投资收回往往需要十几年的时间,而投资拉动模式又有局限性,因此环保企业利用现有项目进行再融资,成为快速回笼资金的另一种选择。
无论从金融端来看,还是从环保端来看,环保金融化对行业的整体影响都是比较大。金融的加入,重新评估了整个行业的资产属性,同时改变了行业的竞争格局,并逐渐演变成环保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竞合关系,资本运作能力成为节能环保行业企业的新竞争要素。
趋势四:环保竞争区域化
节能环保行业的竞争依旧激烈,但总体趋势向好,原有的粗放的竞争模式正在逐步失去市场,精细化管理开始得到节能环保行业企业的重视,对应的市场开拓、区域化策略也逐步落地,环保竞争区域化。
全国范围的竞争区域化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明显呈现出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逐步演进的区域化特征。东部、南部等发达区域经济发展整体良好,环保产业发达,商业模式成熟,这些区域内环保企业要想拓展业务,面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需要全面考虑金融、技术、建设周期、运营成本、管理模式等各项综合因素。
西部、北部等欠发达地区的环保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虽然环保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小,但往往出现行业巨头与夫妻店共同竞争一个环保项目的局面。在水务、垃圾焚烧等领域,区域化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但在流域治理、危险废物等新兴细分领域,这些区域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环保企业的区域化竞争策略
领先的环保企业均形成了区域化布局,比如水务领域的北控水务在山东、江浙、安徽、云贵、辽宁等地区,首创股份在湖南、江苏、山东等地区;再如,固废领域的光大国际在江浙、山东等地区,中国环保在河北、山东、江浙、河南等地区。
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大型环保企业很快意识到,以总部为核心的市场拓展体系和管理体系均难以照顾到分布于全国各地的需求,因此区域化策略被快速应用。早在2013年,北控水务便开始实施大区制,将全国市场分为若干个大区并向大区授权,以大区为依托展开市场开拓与经营管理。
区域性环保企业大量出现
区域性环保企业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企业是在某一个区域内形成了自己的优质市场,但受限于政府关系、投融资能力等,很难突破所在区域;例如重庆水务公司,以重庆市供水、排水、生活污水处理为核心,但在重庆市以外区域则极少有项目,属于典型的区域化市场。还有部分城市原本计划将所属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以PPP的形式推向市场,现在却将其下属水务资产打包,输送至其所属的或新成立的水务公司。
第二类企业比较特殊,是由政府以省一级区域为核心组建的大量省级环保平台企业。目前已有的数据来看全国已经成立了6个省级环保平台企业,如陕西环保集团、江西环保集团、辽宁环保集团、广业环保集团、江苏环保股份和安徽环境科技等。
省级环保平台企业的出现,再一次增加了竞争格局的变数。行业内细分龙头企业与省级环保平台企业大量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从侧面反映出市场化企业面对这种特殊形态竞争的无奈与选择。省级环保平台企业应该认真梳理自身的资源与优势,准确定位自身的发展方向与优势产业,并对企业的管理体系、激励体系市场化,把握住行业发展的大好机遇。
趋势五:环保行业“国强民弱”
“国强民弱”中,“国”是指国有企业,“民”是指民营企业。国强民弱是指节能环保行业中国有企业越来越强,民营企业则越来越弱。节能环保行业兴起后,主要市场上就一直呈现出国强民弱的形态。
在传统水务市场TOP10中,处理规模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北控水务、首创股份和粤海水务,这三家企业全都是国有企业。其中,北控水务与首创股份分别隶属于北京市国资委管辖下的北控集团与首创集团,粤海水务则是广东省国资委管辖的粤海控股集团下属子公司。
排名第四到第十的分别是上海城投水务、威立雅中国、中法水务、深圳水务、上实环境、中国水务投资、碧水源。其中,上海城投水务、深圳水务、上实环境、中国水务投资都是典型的国有企业,威立雅中国、中法水务分别是世界水务巨头威立雅集团和苏伊士集团在我国的投资主体。碧水源则是TOP10中唯一一家民营企业,但其也引入了国开创新基金作为十大股东。
水务行业排名第十一到第二十的分别是中环水务、兴蓉环境、桑德国际、创业环保、北排集团、重庆水务、光大水务、康达环保、武汉控股、鹏鹞环保。
这十家企业中,康达环保、鹏鹞环保是民营企业,分别在港交所、新交所上市。桑德国际,其同胞兄弟桑德环境已经被启迪控股收购,成为标准的国有上市公司。桑德国际本身就处于私有化进程中,未来是继续保持民营企业身份,还是步入桑德环境的后尘,值得期待。除去这3家民营企业,其他7家均为国有企业。
传统水务行业TOP20中,国有企业占到14家,外资2家,民营企业只有4家。国有占比为70%,非国有(含外资)占比仅为30%,传统水务行业国强民弱的情况可见一斑。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来自于市场导向和资金压力两个方面。
市场导向:指目前环保主力市场都来自于政府采购的各类环保服务,例如水环境治理、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国有企业在与政府谈判的过程中,相比于民营企业具备天然优势,政府在确定合作伙伴时,通常会选择国有企业,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等风险。不难看出,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了市场导向严重倾向于国有企业。
资金压力:指节能环保行业常规的“投建运”模式下,以投资拉动为龙头的效应明显,而投资第一要素则是需要大量的资金保证。相较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在资金的获取渠道、获取体量、资金成本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即使民营企业上市后,融资渠道相对多元化,但融资成本仍然与大型的央企国企存在差距。这也导致目前在重资本的流域治理、商业模式尚未完善的农村环保建设等领域内,即便金融手段非常丰富,民营企业也很少进行大举投入——并非不想进入,而是成本太高。
处于劣势地位的民营企业,如何获得更加良好的发展机会?
一、规范管理
节能环保市场中,无论在政府面前还是行业内部,民营企业的口碑都颇有微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不规范。节能环保行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行业,而是一个需要对公众负责的行业,大部分项目收益率并不高,企业需要有一定的情怀才能坚持下来。
部分民营企业恰恰就忽略了这一基本要素,完全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忽略管理的规范性,对各个项目的风险控制不严,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放任不规范行为。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低价竞争现象,既破坏了行业规则,也给社会、公众带来伤害,终究是害人又害己。此外,一些民营企业虚增成本、偷税漏税等情况也时有发生,财务规范性较差。
事实上,短期来看,管理规范可能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损失,但长远看来,只有坚持整体管理的规范性,民营企业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
二、错位竞争
面对强大的国有企业,有能力直接与其竞争的民营企业目前越来越少,优质的民营企业被国有企业并购整合得也越来越多。目前,国有企业的主要竞争市场在于顶层的投建运环节,也就是常说的一级运营商。节能环保行业的可细分程度非常高,除了位于行业顶端的一级运营商以外,还有大量的配套和二次运营的机会,这给民营企业发展留下了良好的空间。
民营企业可以考虑采用区域错位和产业错位竞争的策略来促进自身发展。
区域错位是指避开国有企业强势的区域市场,在自己拥有较好资源的市场和空白市场进行大力开拓。民营企业可以根据具体的竞争情况,选择竞争程度较低、自身条件较好的区域进行开拓,避开与国有企业的正面直接交锋。
产业错位是指避开对民营企业不利的产业,选择更加适合于民营企业的短平快特点的产业进行发展,如水务行业,包括水环境治理行业,虽然民营企业的竞争处于明显劣势,但水务行业的产业链纵向非常深,民营企业可以选择合适的细分领域进行切入,谋求更好的企业发展。
三、创新发展
民营企业在未来核心竞争力打造方面,在技术、金融、机制等多个层面充分创新,形成国有企业短期难以追赶的竞争优势。
1、加强对科研技术的投入,通过对行业趋势的判断,提前在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内,投入合适的人力物力进行技术开发,获取先进的技术并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2、民营企业利用融资租赁、产业基金、上市融资、ABS等多种金融手段,适当配置于不同的具体项目,扩大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3、民营企业在发挥自身灵活的机制基础上,考虑真正的平台化、阿米巴等先进的管理模式及机制,重构企业的利益机制、考核机制等,调动员工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四、合作共赢
国有企业改革给民营企业发展带来的机会,行业内已经出现了不少混合所有制形式的节能环保企业,不少节能环保国有企业正在谋求混改以更好地发挥企业优势,进而快速占领市场高地。在这个过程中,民营企业可以找准机会,与国有企业合作成立新的混改平台公司,实现与国有企业的顶层合作。
在业务层面,民营企业也可以考虑与国有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彼此优势,促进双方共赢发展,如共同开发市场。根据双方在产业链的优势以及对长短期收益、现金流的偏好,在项目落地过程中设计对应的商业模式,达成各自的商业目的,实现合作共赢。
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优势资源,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避免在行业内恶性竞争,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合作共赢。
来源:环保产业邦 (污水处理观察整理 有删减)
推荐阅读:
注:本公众号所分享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敬意!如果转载,请注明来源;若不愿分享,请联系删除,谢谢!
联系电话:0335-3030508 QQ:2019717302(工作日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