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SCMG大赛正式开启以来,我们每周都会收到上百份投稿。看到那么多朋友怀着热忱和希望向我们投来照片,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我们希望SCMG摄影大赛不仅能为读者带来好作品,也能给到各位创作者朋友们更多的关怀。
因此,我们发起了一个栏目——SCMG优质创作者专访!聊生活、聊技术、聊行业发展,透过分享各类摄影人的创作经历,给更多朋友的创作活动以参考和借鉴。
海纳百川,然后博采众长
别具一格,才能推陈出新
林 拓
新片场签约摄影师
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
Seeker追光者核心成员
图虫2021百大摄影师、资深旅行摄影师
平时是个上班族,业余爱好是摄影,目前是Seeker追光者摄影小组的核心成员。
▌城市风光拍摄心得
Q:您在城市风光的整体效果呈现和处理技巧上有哪些构思呢?
▶ 氛围感
很多人在城市风光的表达上很在意建筑的线条、结构,追求高画质、构图、色彩表现等。但我更注重照片的氛围感,能让观众一看到照片就感觉好像看到了一个故事。促使观众去“阅读”,这样他会看得更久,印象也会更深刻。Q: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城市风光的拍摄技巧吗?
▶ 曝光准确
我个人喜欢有光感的那种场景,比如整个建筑沉浸在光中、被光笼罩的那种感觉。所以我拍摄的时候会重点注意曝光问题,确保后期有比较大的调整余地,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即使是Raw格式拍摄,前期曝光不够准确的话,后期“拉”回来的效果也不会太理想。Q:你不断的保持创作热情是因为?
▶ 保持空杯心态
前期摸索的时候养成了“海量”学习的习惯,每种题材都会涉猎一点。虽然说并不是所有题材我都特别喜欢,但我还是愿意去学习一下。
因为摄影这种东西,技术上可是说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但在不同的题材里,能学到不同的拍摄方法、后期处理方法,最后可以融合进不同的题材中,对精进技术来说都是有益的。
风光类题材都挺喜欢,我现在拍得最多的就是城市风光 。一开始其实是更倾向于自然风光的,但因为疫情,出门拍摄的机会大大减少,就把拍摄方向转向了城市风光。拍着拍着就发现了城市风光独特的魅力。自然风光跟城市风光相比,素材更多。大自然是一个“取之不尽”素材库,而城市风光的素材相对来说很有限,好出片的机位几乎都有成百上千数量的作品在传播,同质化严重也很难再出新。
所以我在拍城市风光时会转向寻找独特的一些角度,在常见的景色里面找到不同的视角——“一看就知道这是在哪,但是从来没见过这个视角”,是我现在更追求的东西。城市风光优势在于有“人”,有人就有故事。人的存在会给照片增添很强的故事感、氛围感。相比于纯粹的自然风光,个人认为城市风光会更容易出现比较有深度的作品。爬楼无非就是场地管控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两方面:一个地方火了之后,很多人为了拍到更特别的视角,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用一些很危险的行为去拍。另一个就是在居民楼里面大声喧哗,乱丢垃圾,导致住户投诉等。其实管控一来是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二来也是为了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财产安全。所以大家在爬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和个人素质,因为个人不当的行为导致大家失去一个“好机位”是很得不偿失的。Q:相机跟无人机两种创作方式对你来说有什么区别?
▶ 视角与故事,各有所长
无人机的优势在于它的视角高、更广。能拍到很多我们站在平地肉眼无法看到的景色 ,可以给人很多新颖的视角。在我需要拍摄一些大场景、有冲击力的画面的时候会选择用飞无人机。它的缺点在于与被摄物始终有一定的距离性,且题材受限。而相机相比之下,可以很大程度上离被摄物更近一点,传达的信息更精准,且可拍摄题材更多一些。在我需要拍摄一些城市风光、人文纪实的时候我可以带着长焦悄悄地记录下一切,在需要拍摄自然风光延时的时候也可以找个地方安静的坐一下午。总得来说,根据拍摄需求的不同,他们的表现各有千秋,不分上下。
▌个人创作历程
广州有一个坐落在城市步行街附近的大佛寺,它每天的人流量都特别大,几乎每个人都见过它白天时候的样子。有一次我就突发奇想 ,去看看深夜没有人见过的大佛寺。经过计划我们半夜“潜进”寺里,随之映入眼帘的场景跟白天完全不一样,它外围所有的灯光都熄灭了,只剩下寺庙内屋的照明灯。当时跟我们一块儿去的模特站在门口,面对着内屋映照出来的光,感觉他跟“佛”产生了联系。Q:除了平面摄影,你有想过往视频方向发展吗?
▶ 平面摄影表达更加直观、更快捷
这两年视频确实很火,我自己偶尔也会拍摄一些延时视频,延时在视频的表现上可能相对于平面来说确实会更震撼一点,但平面摄影的“表达”比视频更快捷、更直观。你看一个短视频至少也得五秒,而图片只需要一秒钟。Q:《踏花归去蹄儿香》这组获奖作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拍摄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组航拍贵州樱花园的组图,当时就被吸引了。立马找了个周末带着无人机过去拍,不巧的是拍摄前一天机器坏掉了。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情,第二天带着相机过去试试运气。幸运的是在我漫无目的溜达的时候,看到了一条樱花小路。刚把相机架上,有一头牛走进了樱花小路。当时感觉是给我送上门的“礼物”,没做多想立刻拍了下来。我觉得摄影就是这样,当你做好万全计划的时候,一些无法预期的意外会打乱拍摄的计划。但不要心灰意冷,摄影师的镜头就是美景的“探测仪”,调整好心态随处走走,皆是风景。Q:拍摄前期会做哪些准备?
▶ 场景规划
提前了解好拍摄场地的情况,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因客观原因影响拍摄效果。根据需要把器材带全,在负重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根据用途带两台起步的机器。万一遇到像我上次的情况,能保证自己还有一台机器可以工作。根据地形跟拍摄内容考虑是否携带脚架、滤镜等配件,它们可以提高拍摄效果:例如我在用长曝光拍摄水流时,会加上ND让水流看起来更加“平静”。理论方面我是跟着摄影公众号教程学习,它适合“摸鱼”的时候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每天学习一点点理论,积少成多。休息的时候就大量的去实操拍摄,摄影一定要多摸相机,多拍。
有了自己拍摄的素材之后,就跟着国内外大师学习后期教程。我自己把能找到的教程基本看了一个遍,因为我认为初学阶段不怕学得多、学得杂。各方面知识都可以去学,数量上去了再博采众长。因为我的拍摄地点主要是在城市里,所以我会经常上网搜索一些本地城市风光的照片,去了解他们的拍摄机位。到我拍摄的时候,我就可以从这些储备机位里面挑选,这样的效率会高很多。有拍摄计划的时候,我会提前一周查看好天气状况。根据天气情况,结合拍摄地点来抉择是否要去拍。一旦确定后,我就带着机器去上班在,这样方便下班直奔拍摄点嘛。Q:推荐的风光摄影后期教程有哪些?
我个人比较推荐托马斯(Thomas看看世界)和姚明来(姚明来在拍照)。我觉得他们的技术水平在国内是比较高的;其次是渠道便利,在公众号和B站都可以找到,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找;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学性强”,没有太高的门槛,不会让人产生“望而却步”的感觉。
▌器材与参赛
索尼α7M3 搭配24-240mm F3.5-6.3。它有四个自定义快捷键,和一个快捷菜单。把最常调整的部分,例如:对焦模式、快门、光圈、ISO等 加入自定义快捷键。在拍摄的时候直接根据肌肉记忆通过快捷键去调整,效率会翻倍。哪怕是应用在延时拍摄上,把“间隔拍摄”加入快捷键 ,也能得到起到很大的提速作用。24-240mm 焦段很广,出门带这一个镜头可以包揽我目前所有的焦段需求。很多人觉得24-240mm的画质很一般,但我上面也提到了,我对画质的要求相对来说没有太高。比起追求画质精细,我更在乎“记录”本身。在“够用”的情况下,后期再去提高它的画质就行了。而且据说永诺现在也有E口自动对焦头,画质上也提升了很多,后续有机会打算体验一下。我们有很多摄影相关微信群,经常会在里面交换一些资讯,分享国内外一些比较专业的赛事信息,SCMG大赛也是通过这个渠道得知的。大家对SCMG的专业认可度非常高,我个人也想在这种比较专业的赛事上取得成绩,就来参赛了。Q:从反馈上看您第二季入围作品,跟第一季获奖作品类型完全不一样,是转变了拍摄方向吗?第一季的获奖作品算自然风光嘛,第二季的话就更接近城市风光,甚至人文风光一点。这种转变主要是想跟自己强调的“氛围感”、“故事性”更贴近、更有深度一点,所以后续的作品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人物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