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巨巨说|​吴昊:剧组经验与电视台的工作可以这样结合

影像狗 影像狗 2023-03-04

电视台与影视剧组,属于完全不同的职业方向。辗转两领域,又有何不同?电视台摄影师与剧组摄影师,能否完美兼容?一线发展与二线“躺平”,是否矛盾?

吴昊是一位电视台资深摄影师,同时具备专业剧组的工作经验。作为想融会贯通两者的人,今天影像狗将和吴昊老师聊一聊:剧组工作模式与电视台工作模式有什么关联性?现在电视台有什么新变化?北上学习带来什么收获?

吴昊  摄影师

2008年度福建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类一等奖: 系列报道《前方》 专题片《更快些 更好些》    
2015年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   最佳摄影奖 《小妈大爱》
2016年第五届金马栓奖大学生影像艺术节  石马栓奖 《油价涨了》
国家广电总局2020年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默》;《我们都是追梦人》;《初心笃行》
2020年第八届UHD索尼超高清杯大赛一等奖《一线一生机》
网络大电影《爆裂直播》 摄影指导
电视剧《家年华》  A机摄影
电影《太平轮》《等风来》  A机助理


导演/摄影的作品

《油价涨了》曾获2016年首届金紫荆国际新媒体电影节峰会暨“村头”杯第二届微电影文化节优秀奖;

长纪录片《岸》获得2009福建省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类 二等奖以及2010年第十四届福建省电视艺术奖 二等奖 ;

《厦门,那才是你应该有的样子》获福建省优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优秀作品。



1

北上学习的二三事


我是吴昊,今年40岁,在视频领域从业有16年,现在是厦门电视台的摄影师。日常拍摄政府类宣传片比较多。

 



Q:能谈谈您的工作经历吗?

▶ 不断提升自我之路
我本科是学新闻的,毕业后就进了电视台工作,期间拍摄了新闻,专题片,宣传片,晚会直录播,赛事直播等等,电视台里的各类型拍摄几乎都参与了。

但过了几年之后,我意识到还需要再学习,就从电视台辞职进了北电摄影系进修班,拍摄了几部电视剧之后又考了北电的研究生。现在回到了电视台,在厦门广电集团任职。
 

Q:对于想提升自己专业能力,有的会报专业培训班,也有像您一样去专业院校,您是怎么看待这两种学习方式?对于想提升自己的影视人有什么建议吗?

看个人需求,各有优点
短训相对来说大家比较容易接受,关键看能不能从中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但短训最好是有一定基础,带着问题去学习,收获会很大。

如果是小白,短训更多像是科普,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习的作用会大打折扣;如果是长期从事一个专业很多年,遇到了瓶颈,短训可以迅速帮你成长,比如从事斯坦尼康的摄影师。

去专业院校进修的条件比较苛刻,不是每个人都有一长段时间能脱产学习。比如我当时为了考研究生,复习阶段就狠心推掉了一些很好的拍摄机会,这是很大的隐形成本付出。

如果条件允许,去专业院校学习可能会收获更多。一是系统性学习专业知识;当时摄影进修班是把4年的课程压缩到1年,系统的梳理了基础学科知识,对以后工作会有很大帮助。
二是人脉方面收获不小,对于在影视圈工作会有很多帮助。系统性的学习相对短训,价值会更高。


 

2

北漂的二三事

 
Q:您在北京的工作模式是怎么样的呢?怎么样才能参与到重点影视项目呢?

▶ 团队作战

我有幸加入了一个很棒的团队,这个团队拍摄过《沉浮》,《裸婚》,《双面胶》,《长安十二时辰》,《等风来》等非常优秀的影视作品。


▶ 机缘
北电等专业院校就是很好的平台,你的老师,你的同学都有很可能给你带来很好的拍摄机会。
 
Q:在北漂那几年,您遇到过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怎么应对的?

▶ 拍摄的画面导演不满意

作为摄影来说,最困难的一定是拍的东西导演不满意。比如我第一次担任重要职位的电视剧拍摄,一方面我是导演的摄影师,另一方面也是导演的学生。


在工作里老师不断的给我机会让我进步,指导我如何更好的拍摄。但是作为学生想立刻达到老师的要求往往很难,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程樯导演,程老师作为导演,替我们抗下了很多压力。


那么对于自己来说,你需要不断的去修正它,改变要快,进步要快,但实际上这是需要慢慢去适应的。在这个拍摄过程中我每天都在构思怎么把镜头拍好,争取达到导演的要求。


Q:您是出于什么原因结束北漂的呢?

▶ 人才济济,  难以逾越
在北京工作那几年,接触到很多顶尖的人才,不仅天赋异禀,还超乎你想象的努力,都让我自叹不如。

▶ 不遑启处,心有所往
剧组工作的流动性大,工作强度高,特别是电视剧项目的拍摄,每天的工作时长都是十几个小时,几个月无休。

我认为工作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享受生活,这种工作强度下,我没办法兼顾工作与生活。像我跟以前一个助理聊过,问他为什么来拍戏?他说如果不来剧组工作,就只能回家收麦子。拍戏的确比收麦子轻松很多,但厦门对我而言也不失为一个好去处。


Q:这段影视经历给您现在工作上有什么启发吗?

▶ 把先进的经验带回电视台的工作里
剧组里分工明确,制度清晰。相对电视台来说,拍摄效率非常高。因为我是电视台出去的,在学习的时候,我就不断的思考如何把剧组那一套工作流程以及制度,运用到电视台的拍摄里,提高拍摄质量和拍摄效率。

当然这和整个社会的制作水平在提升有关系,现在设备租赁商也很丰富,电视台选择的面也广一些,比以前单一的器材配置或人员配置好多很。

比如《一线一生机》这部作品,在行业大赛比拼中,我们获得了跟央视春晚一样的名次。一个地方电视台同中央电视台横向比较,居然得到了同样的一等奖,在我们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观看《一线一生机》

这个片子我们就是按照剧组的流程和分工来进行拍摄的,有制片,外联,灯光组,移动组等等,这部剧组模式下完成的作品水准是获得认可的。



3

活着与生活的碰撞


Q:您怎么看待梦想挑战圈与生活舒适圈之间的取舍?
 
勇敢的人都留下了,聪明的人都离开了
电影是所有影视人的梦想,离开北京基本上等于放弃了这个梦想。但我比较清醒的认识到,这个事情很难,对我的状态而言,我可能做不到那么舍身的投入到事业。

但我也没有完全放弃这个梦想,正以自己现有的机会去无限靠拢。之前我们有在运作一个电影项目,但是因为疫情就耽搁了。不要放弃,就一定会有机会,我相信我将来一定有机会再拍一部电影。

对于舒适圈来说,那的确是对现实的一种妥协。但几年前我没有回到厦门的话,这三年疫情,我肯定熬不住,在北京也没有办法生存。及时止损,退回到舒适圈,不见得是一个好的行为,但它对于我个人而言,一定是一个正确的行为,是一件快乐减压的事情。

我记得在海南采访过老一辈的创业者们,有一句话让我感受很深,“勇敢的人都留下了,但是聪明的人都离开了”。这并不是我自诩聪明人,也不是舒适圈就意味躺平,奋斗不止,只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取得一些平衡。


Q:对于想进影视圈做摄影师的年轻人,您有什么建议吗?

▶ 拜师
拜师在中国的影视产业里面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很难对接资源。拜师后的考验也要认真对待,比如有部戏会给你一个不重要的岗位,在你做事的手老师会观察你。我之前在电视台的时候已经是摄影部的负责人,但我第一部戏的时候,我看了整整两个月的箱子,连摄影机都没碰过。

老师认可你表现,就会给你个机会,可能都是次要机位。比如人家在拍戏你就找个角落,用5d去拍点细节,然后看你拍的镜头可以,下次就给你上C机的机会,再接下来上B机的机会。这是一步步往上升的过程。


▶ 磨砺中获得认可
在剧组里一定要沉住气,能耐得住寂寞。因为剧组是一个论资排辈特别严重的地方,刚开始都会比较苦,要踏踏实实的接受考验,无论是时间的考验还是你本领的考验。

跟我同时期进剧组的一个兄弟,他以前在公司什么设备都能随便碰,但进了组里连机器都不让碰,心理反差特别大,一下就受不了了,干两个月就跑了。

想学东西,就要做好心里准备,积极去适应。明面上你要放弃很多东西,比如之前稳定的工作,学习支出,进新环境后需要多多忍耐。比如沟通的方式,像我认识的一个摄影组长,在片场就没怎么听他讲过好话。见谁骂谁,但这也许是适合当时高压环境里的最直接有效的沟通方式。

 坚持自己的热爱
年轻人一定要能够按耐下心来学,你对摄影的热爱决定了你能做到什么程度。只要你是真的热爱,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你都可以跨过去。



4

行业的二三事

 
Q:厦门的影视行业发展怎么样?

▶ 正在发展中
金鸡百花电影节落地厦门十年,这是一个特别大的利好消息,政府也足够重视,厦门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在建设中,包括已经建好并投入使用的影视基地。希望厦门能利用好金鸡带来的红利好好把影视产业发展起来。

Q:您觉得疫情对于体制内的影视从业者大吗?

▶ 体制内有一定保障
我回厦门一段时间了,然后又重新应聘进了电视台工作。对于独立创业者或者私人企业,我们确实属于体制内。受疫情影响没有那么大,有一定的工资保障,比单纯在社会上工作的影视从业者会有点保障,尤其有段时间影视寒冬期,剧组工作不安定性太大了。


Q:现在电视台相对以前有什么变化吗?

▶ 一直是有新的变化

大家可能对电视台的印象是人老,设备老。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只是大家领域方向不同,关注点不同。其实电视台一直都在进步,4K,8K的视频标准也一直在推进。电视台跟影视设备有一定区别,电视台更多的是广播级的设备。


厦门电视台的招牌之一就是体育赛事的转播,比如奥运会的羽毛球转播,全国各大马拉松的直播。这在业内都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而且这次冬奥会大家也都看到了,有一些电影级的影视设备也在参与直播,比如伸缩炮稳定头之类的重型设备。慢慢的在跨界,也都在发展。

 

Q:未来电视台会呈怎样一个发展趋势呢?你对此有什么期望吗?

▶ 专业化规范化
剧组的工作流程是经过无数次检验后留下来的,是非常实用高效的。除了做新闻,拍高质量的宣传片、带剧情的片子,它一定是照搬剧组那一套模式。像我一些没出过电视台的同事,在项目对接中,你就会知道他们在现场的短板,比如对具体的运作跟理解是完全不到位的,你就可以带领他们完全熟悉这套模式,之后他们独立做项目时,都会表现得很不错。

但也有一定的困扰。电视台不可能完全像剧组那么灵活,在投入资金制作时会很节制。但现在大家都意识到质量跟资金投入是成正比的,不同的设备配置呈现的效果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也在慢慢建立一个规范。

▶ 剧组人才的加入
未来,我希望有剧组的人不断回流到电视台,来带领电视台不断向上发展。比如说每个电视台都有一个专题部,采取剧组的形式来拍摄就很好。央视的一些新闻制片厂,也是采取这种方式在拍。


 

5

设备使用的二三事


Q:您有用过松下的设备吗?在使用过程当中,您比较觉得它的亮点是什么?

▶ 画质表现优秀
我们的主力机是S1H。我最初接触松下的摄影机是台里最早的P2摄像机,配合P2卡使用。我第一次试用松下微单s1,就震撼到我,画质的锐度和镜头的设计都非常好,操作上也很舒适,对比正使用的友商锐度,天差地别。我们果断换了松下S1H全套。

Q:在日常工作中,关于松下的配置是什么样的?

▶ S1H全套+S5
松下的16-35mm F4、24-70mm F2.8、70-200mm F2.8 、50mm F1.4,4个头是这样配置的,当做主力机来用,一点问题都没有。前段时间我们直接原生拍了一条,没用Log的情况下,都挑不出毛病。

我们对松下的搭配就是S1H全套件,主要上脚架拍一些固定机位,那么S5就是上稳定器作一些补充机位,这两个机位结合起来,出片的效果会非常快,所以这套组合在我们工作里就带来非常大的便利性。它不像电影机那么笨重,画质又完全满足电视的需要,两三个人就能支起来就能干活。所以非常灵活。

 
Q:您怎么看待CMG视频影像大赛平台?

▶ 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
CMG视频影像大赛对影片的宽容度很高,存在各式各样的影片形式,我觉得这就特别好。
给年轻人一个很好的机会去展示自己。

像我们年轻的时候是没有这种平台的,也没有这种机会参加这种平台。所以你可以借着这个平台展现自己的能力,能结识到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我觉得这是特别棒的一个事情。

●  往期阅读
READ MORE

巨巨说|李昭庆:一线城市导演如何平衡个人创作与商业拍摄

巨巨说|张柯:思维转变是尝试新领域的关键






- The End -
- 微信/电话联系:132 1230 9126 -

- 热点:松下GH6 全画幅微单横评 枫笛Blink900
- 相机镜头:松下 索尼 富士 佳能 尼康 适马 
- 镜头:盘点 适马镜头 变形宽银幕镜头 国产变焦电影头
- 稳定承托:盘点 大疆 智云 RS2 RSC2 云鹤2S 烈龙
- 电影机:盘点 索尼FX9 适马电影头 Ronin 4D 
- 无人机等:大疆 MavicPro MavicAir2 Mavic3Cine
- 音频:盘点 音频专题知识1 松下TechnicsAZ60耳机
- 灯光:盘点 南光Forza60 神牛VL300 电影打光知识
- 存储:SD卡横评 CFexpress卡横评
- 手机:realmeGT大师探索版 Xperia1III 一加9Pro
- 狗哥热评:CMG视频影像大赛 适马棋局 富士棋局



关注&留言 你最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