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疫情在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每一个人。
历时3个多月的新冠疫情,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我国放缓脚步,虽然我没有机会像17年前抗击“非典”那样义无反顾地冲向前线,但一直在距武汉千里之外的北京坚守后方阵地,在门诊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
数月的接诊中,我感受到疫情带给门诊患者的诸多特殊影响。例如,越来越多高血压患者对常年服用的ACEI或ARB药物安全性产生顾虑——网上传言服用ACEI或ARB药物会使新冠病毒易感;而有的患者胸痛十余天,因为害怕被病毒感染而不敢到医院就诊,导致突发晕厥。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医生需要关注并妥善处理。
新型冠状病毒由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正式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2020年2月11日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在日内瓦开幕时,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记者会上宣布,世界卫生组织将由SARS-CoV-2引发的疾病命名为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这一命名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新冠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的认识,提醒我们新冠病毒还能够引发肺炎以外的其他多种疾病。
2020年2月16日至24日,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联合考察组经过调研后指出:新冠肺炎的症状是非特异性的,可表现为无症状到重症肺炎和死亡。典型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87.9%)、干咳(67.7%)、乏力(38.1%)、咳痰(33.4%)、气短(18.6%)、咽痛(13.9%)、头痛(13.6%)、肌痛或关节痛(14.8%)、寒战(11.4%)、恶心或呕吐(5.0%)、鼻塞(4.8%)、腹泻(3.7%)、咯血(0.9%) 和结膜充血(0.8%)。而乏力、气短、头痛这些症状恰恰是心血管疾病门诊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在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确诊及死亡病例中,就有部分无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新冠肺炎患者以心慌、胸闷等心血管疾病表现为首发症状就诊,这就需要我们格外警醒患者中是否有被感染者。鉴于此,对于就诊患者来说,日常为他们解释关于新冠肺炎的疑虑显得十分必要。消除疑虑:尚无证据表明长期服用RAS抑制剂导致病毒易感
高血压患者在心血管门诊就诊患者中占比可达80%以上,因此由COVID-19引发的ACEI相关争议备受关注。
现已证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是冠状病毒的功能性受体,而ACE2与心脏功能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CE2可催化包括血管紧张素1至7在内的血管舒张肽的产生,起到多种血管活性作用。ACE2在心脏和肺脏组织均有高表达,SARS-CoV-2病毒可借道ACE2入侵心血管系统,使ACE2蛋白表达下调,从而导致血管紧张素2(Ang Ⅱ)水平局部升高,引起血压升高,而病毒借道ACE2入侵肺泡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过度兴奋是高血压形成的重要机制,而RAS抑制剂(ACEI和ARB)能够发挥有效的降压作用。已有多项RCT研究证实,RAS抑制剂可在有效降压的基础上减少蛋白尿,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REIN和MICRO-HOPE研究结果表明,ACEI可减少非糖尿病及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因此我国高血压患者近些年来大多数接受了ACEI或ARB类降压药物治疗。争议的矛盾在于,RAS抑制剂可以反馈性地导致ACE2增加!因此,有没有可能患者服用RAS抑制剂后为新冠病毒打开入侵人体的方便之门呢?因此,大量高血压患者对继续服用ACEI或ARB类药物产生疑虑。实际上,2020年3月12日,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在官网发布的《ESH关于高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和COVID-19的声明》指出: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高血压与COVID-19发病风险增加相关。而越来越多的研究也显示,包括高血压患者在内的人群是否受到感染,关键在于接触史、病毒吸入量、病毒的致病力以及机体自身的免疫力,尚没有因为服用了ACEI/ARB使ACE2上升,导致新冠肺炎感染例数增加的证据。该声明建议高血压患者采取与其他同年龄段、相同合并症患者相同的预防措施,包括少出门、勤洗手、出门戴口罩,增强自身免疫力等。对于病情稳定的新冠肺炎合并高血压患者,或者有新冠肺炎发病风险的高血压患者,应该依据2018 ESC/ESH高血压指南的建议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并指出有关新冠病毒的数据不支持在新冠肺炎患者中差异化使用RAS阻滞剂(ACEI或ARB)。对于未合并新冠肺炎的高血压患者,如果正在服用ACEI/ARB者,仍应坚持服用该类药物,不宜轻易停药、换药。对于初始降压治疗患者,ACEI/ARB仍是常规的首选一线降压药物之一。要确保在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前提下,让患者达到长期平稳地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由于很多报道中均提到,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是新冠肺炎重症高危人群,一旦这些人受到感染将预后不良,因此在坚定心血管病患者治疗信心的同时,加强他们的病情监测亦十分必要。受疫情影响,门诊新增两类患者。一类是“焦虑、惊恐症”患者,另一类是“麻痹、疏忽症”患者。
前者大多数是由于恐慌、应激状态下失眠、多虑、恐惧,表现出“心慌、乏力、出汗、胸闷”等不适,少部分人因特殊时期中断了抗焦虑、抑郁治疗药物。他们就诊时往往坐立不安、手抖、气促、主诉症状多,严重者情绪失控、崩溃大哭,认为自己“差一点死掉了”。既往四处求医,一天内多处就诊,但带来的所有检查报告往往都是正常的。这些患者需要医生反复耐心地解释病情,需要根据诊断情况肯定他们并没有器质性疾病,并给出进行心理干预的建议。而对于严重的精神创伤患者需要警惕心碎综合征(又称应激性心肌病,是一种由心理或生理应激导致的、与冠脉阻塞无关的急性心衰综合征。严重时患者猝死,心脏痛感像“心碎了”一样)的出现,并常规建议做心电图辅助诊断。
后者的“麻痹、疏忽症”患者,往往是确有器质性心脏病者,但却因顾虑疫情拖延就诊,或者自行停药,对病情或生命造成不良后果,对此医生应起到义务提醒作用,尽量嘱咐患者按时就诊、规律服药。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尽早恢复如常的工作状态,共同守护人民健康!特约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病诊治中心 梁金锐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