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汗淋漓完,一称胖两斤!剧烈运动不仅不减肥,反而导致体重增加?最新研究找到“罪魁祸首”!
前段时间,一部名为《热辣滚烫》的影片将人们对减肥的热情推至顶峰。步入夏天,又到了减肥的“黄金时节”,不少人加入了“管住嘴、迈开腿”的减肥大军中。
但不知道大家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困境:我明明那么努力地去锻炼了,而且每次都暴汗,但为何一斤都没瘦?上秤后更是“眼前一黑”,不仅没轻还变重了?!
这背后,可能是「皮质酮」在作祟。
近日,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上最新刊登的研究给“减肥大军”提了个醒:剧烈运动使得非运动体力活动(NEPA)和体温呈下降趋势,导致第二天体重反而有所增加;而这一现象与皮质酮的昼夜节律紊乱有关。
看来,有时减不下肥还真不能怪你,可能是身体在“捣乱”。
虽说“不开心的时候,流汗不如流泪”,结果一看体重更笑不出来了。经常运动(减肥)的人会发现一个扎心的事实,运动减重的效果往往低于预期。可能原因有二,一是运动后吃得多(显而易见);二是运动引起的能量增加,减少了用于其他生理活动的能量,比如:NEPA。
NEPA是指无意识和非自主运动,即日常生活中,除了有组织、有目的的运动之外,几乎所有的活动。而NEPA产生的能量消耗被称为非运动活动产热(NEAT)。作为总能量消耗中变化最大的部分,NEAT与脂肪增加和肥胖风险密切相关。
对于渴望减肥的群体来说,NEPA的减少是相当“致命”的!NEPA减少意味着,即使你再努力运动,仍处于一种“缺乏运动”的状态。更有研究提示,低水平的NEPA与某些疾病挂钩,比如认知功能退化和罹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
总之,NEPA以及NEAT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因此,保证NEPA和NEAT在最佳水平,是促进整体健康所必需的,有助于预防肥胖的发生和保持心理的健康。
本研究中,与人群观察到的情况类似,进行剧烈运动(锻炼30分钟,跑步速度达25m/min)的VE组小鼠的体重高于不参与运动的SE组,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意思的是,研究者发现,VE组并未摄入更多的食物。
因此,体重增加的解释不是“原因一”,那是否会是“原因二”导致的呢,比如:NEPA的减少?
监测NEPA后发现,在小鼠活跃期间,高强度运动前后VE组的NEPA百分比变化明显低于爱久坐的SE组和中等强度运动(锻炼30分钟,跑步速度为15m/min)的ME组。事后分析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剧烈运动后NEPA的水平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与此同时,剧烈运动还导致小鼠的核心体温随之降低。与运动前相比,运动后1天ME组和VE组的体温显著下降;相比之下,SE组未出现差异。
事实上,研究者观察到,NEPA的百分比变化与体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剧烈运动后体温下降与NEPA水平有关,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产热机制受到破坏。
至此,上述问题得到了合理的解答——之所以出现运动后第二天体重增加的情况,是因为剧烈运动之后身体活动和核心体温有所下降,运动后产热减少,体重自然会升高。
进一步探究后,研究者找到了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皮质酮(Corticosterone)。皮质酮激素有着与体力活动相似的昼夜节律,并会根据运动强度对运动做出反应。
然而,小鼠研究观察到,无论是运动后6小时还是24小时,小鼠的血浆皮质酮水平都没有产生差异,而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照理来说,这两个时间点分别代表晚光照期和早光照期,皮质酮在觉醒前期应处于高值。
但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VE组还是ME组,运动后血浆皮质酮水平都与NEPA的变化呈正相关性。
也就是说,剧烈运动后NEPA的减少是皮质酮昼夜节律受损所致的。事实上,觉醒前皮质酮水平的升高对运动后维持NEPA至关重要,但剧烈运动破坏了皮质酮的昼夜节律,自然无法防止运动后NEPA的减少,最终导致体重的上升。
研究思路与发现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打破了人们对运动强度与能量消耗之间关联性的认知。运动并不是越剧烈越好,甚至会适得其反增加体重!过于剧烈运动很可能会扰乱皮质酮等激素的平衡,进而降低机体产热和NEAT,导致体重的增加。
咋办?我胖任我胖?摆烂了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