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未来更大的挑战是:如何从一家传统的代理公司,变成真正的生物科技公司。作者丨铅笔道编辑部
近期,多家核酸试剂公司密集上市,其中一家叫“达科为”的公司火了:被爆出最大股东生于1995年(27岁),目前大学未毕业;最小股东生于2005年(17岁),尚未成年。一,该公司去年营收8.37亿元,一位大学尚未毕业的创业者能成就这番业绩,难以想象。二,该公司的上市与各地大规模核酸检测有多大关系,是否有“发横财”之嫌?事实到底是怎样?该公司的创业历程对创业者又有哪些启发?1985年6月,一位叫吴庆军的小伙子从山东大学植物学专业毕业,他南下杭州,攻读浙江大学的生物物理专业。正是这个专业,成为了他日后职业+创业的主旋律。硕士毕业的头4年,他选择去深圳打拼,在一家名为“新元实业”生化试剂厂担任厂长助理。四年后的1992年,他升职调任至生物医药发展部,担任部门经理。担任部门经理的三年里,他遇到了他创业中的两个贵人。第一位叫吴映洁——吴庆军的女儿,也就是媒体报道中的“95后大股东”。1995年2月,吴映洁出生。起初,吴映洁不持有“达科为”任何股份,直到2015年10月,“达科为”第三次增资,吴映洁首次进入股东名单,成为与吴庆军齐名的大股东(股份比例一致)。吴映洁成为单一大股东发生在2018年9月。彼时,吴庆军以1元价格将部分股份转让至其前妻,股份被削弱。但实际上,公司实控人依然是吴庆军。据招股书陈述,吴映洁不在公司任职,并且与吴庆军有一致行动人协议。吴庆军遇到的第二位贵人叫何俊峰,何是吴的骨灰级前同事,也是吴的联合创始人。据招股书陈述,两人从1994年8月起便开始共事:那会吴庆军是部门经理,何俊峰是公司的会计。后来吴庆军跳槽至“白雅克泰生物”,担任总经理职位。1年后的1996年7月,何俊峰也跟着跳槽至该公司,担任公司财务主管。1999年11月,俩人又一起创业,吴庆军持有60%股份,何俊峰持有40%股份。2005年,何俊峰生下一子“何政龙”,也就是媒体热议的“05后股东”。综上所述,铅笔道认为:“达科为”的创始团队并无蹊跷之处,二人均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高材生,创业前的履历也与“达科为”较为匹配。那么第二个问题:“达科为”的上市与各地大规模核酸检测有多大关系?第一块是代理业务,代理形式为独家或一级代理,品类为科研试剂与仪器,上游是100多家国际试剂与仪器品牌——营收占比达80.59%(2021年)。病理诊断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为癌症检测,用于确定癌症病理类型。比如肺癌,它又分为非小细胞癌与小细胞癌,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差异很大。不过,这只是“达科为”的极小业务,营收占比仅为10.65%。第三块是“其他业务”,其中也包含与核酸有关的“病毒保存试剂”。2020年,营收占比为8.71%(5260万元);2021年占比为5.78%(4827万元);今年上半年营收占比为8.84%(4190万元)。综上,铅笔道认为:过去两年,核酸检测业务对“达科为”的收入影响很小。未来,该业务的增长潜力不大。近2年,核酸试剂的价格越来越低,导致“达科为”的毛利下滑。据财报数据,2020年一管试剂的价格为4.13元,2021年为3.01元,今年则降至1.95元——毛利率由63.93%降低至16.3%。因此,核酸检测变化对“达科为”的业绩影响很小。而铅笔道认为,“达科为”未来更大的挑战是:如何从一家传统的代理公司,变成真正的生物科技公司。从收入构成看,“达科为”实质就是一家传统代理公司:代理业务占比高达80.95%。更关键的是:在代理业务上,“达科为”还高度依赖单一客户——Biolegend(安诺伦)。最近3年,它从Biolegend的采购金额占总金额达51.43%。如果未来出现偶发因素,Biolegend一旦不与“达科为”合作,后者将付出较大代价。从研发投入看,“达科为”本质是一家销售导向的公司。该公司目前员工人数为791人,销售人员为409人,占比高达51.7%;研发人员为117人,占比为14.79%。当然,近几年“达科为”也在努力拓展“自研业务”,降低代理业务比重。先帮别人卖,然后一边卖一边学,最终完成自学——这可能是它的未来升级路径。铅笔道编辑部成员不持有所述企业股份,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铅笔道近期推出了一款爆炸产品——融资VIP会员,核心亮点是:每年15场游学+让你见机构BOSS。如果你短期有融资计划,长期有资本化目标,推荐你报名加入。欢迎扫描二维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