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著协名家会员作品展播丨N0.023丨和谷:归园札记


在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政策指引下,文著协版权集体管理工作如火如荼,会员队伍日益壮大。会员作品陆续纳入作品库,版权得到有效维护,作品得到进一步推广和传播。会员作品构成了一隅光华闪烁的文学星空。其中,既有经权利继承人授权管理的近现代传世名作,又有当代作家贴近生活感动人心的美文新篇。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些名作佳篇,展现名家会员风采,吸纳创作新锐,我们特在微信公众号开辟“文著协名家会员作品展播”专栏,每周刊发名家名作文字版、有声版,并配有视角独特的赏析文字,努力打造出“名家-名评-名播”品牌。

愿越来越多的作品在这里得以呈现。愿读者、听众朋友的每一次点击,都能采撷到一朵芳香的文学玫瑰。



荟萃会员大家

展播名作美篇

2020.12.09




作者 /和谷  赏析 /马平川 朗诵 /敬一


 归园札记 


和 谷


红苕诗

端午节后的一个傍晚,我站在老家的田地里,挥舞着40年后重逢的镢头,挖出稿纸格子一样的湿润的土坑儿。白发苍苍的老母亲,跟在后面佝偻着腰,栽种一棵棵被日头晒蔫了的红苕苗。弟媳妇从地头窖里吊起水,一桶底粘稠的水,一碗水浇三棵红苕苗。侄子说红苕不好吃,没有一起来地里,在家中电脑网上狂奔。


老母亲夸我的坑儿挖得好,像小时候写的字一样端正。我回乡务农时十七八岁,正是青春年少,如今栽种红苕的手艺没有忘,就像忘不了母亲慈眉善目的面孔,忘不了老家沟壑纵横的模样。


三弟卸了村长的任,买了台电脑玩儿,与在延安石油上的女儿视频对话,我也用五笔打上几句话,像挥舞镢头寻思操作的记忆。我也快提前退休了,40年前是从镇上中学,40年后是从省城,又一次回到老家的土地上。故园将芜,归去来兮。


红苕是农事诗,是诗的生活与人生。我在这个傍晚,在老家土原上,栽种完几十行红苕,搀着老母亲荷锄回家。炊烟袅袅,鸡犬之声相闻,这是温暖的怀抱,我这40年都跑到哪里去了?


和谷的园子


月光夜归人

土原苍茫,沟壑幽深,小路蜿蜒,月光下我又回老家。

一阵大风起兮,沙尘暴朝我扑来,是我的春天的故土,站了起来,飞舞了起来,迎迓她的游子回家。

没有灯光,没有人声鼎沸,老家疲倦地睡着了。我把脚步放得轻轻,怎么狗也不叫了?噢,是它的鼻子已经嗅熟了主人的气味,一位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主人。

推开家门,年迈的父母未眠,牵动了风筝似的灯绳,拥抱我的是宁静的光明,一颗心终于停泊了。


收麦子

庄稼人说,清明过后60天搭镰收麦。节气不饶人,但今年收麦的日子,在老家晚了10天。


过去,收麦子是龙口夺食,是庄稼人的头等大事。今天,粮食不值钱,收麦已经成为庄稼汉打工挣钱之外的一个捎带。尽管如此,收麦子仍是一件大事。更多的是庄稼汉对于粮食的固有情感,一粒粒麦子比日益膨胀的钱币更可靠。磨成面,就可以吃捞面蒸白蒸馍,过上幸福的日子了。但如今用大钱的地方太多,没钱也是寸步难行。


多年前,是用镰刀收割,近年用收割机。三年前收割一亩麦子20元工钱,今年是50元,人都说,啥都涨了。毕竟,人出力少了,人均一二亩麦子,三几天就完事。听说哪里还是用镰刀收割,甚至于还养牛种地,老家人嘲笑说,那里咋还是原始社会?其实应该说是农耕社会,农业机械化在老家早早实现了。


在园子里


苦苣诗画

天很热。我在园子里拔刺荆,洋花种了不少,没出多少苗,杂草却旺盛地长了一地。


母亲来了,掐了一围裙的苦苣菜,说是煮了冰了好吃。我说,小时候老师带我们去对岸红崖底下捡过苦菜,一晃50年过去了。


我打开屋子,拉开窗帘,午后的阳光黄亮亮地照进来。铺开宣纸,我开始临写中国书法大字典里自己看着舒服的字。窗外有鸟儿喳喳叫,很寂静。


突然有什么动静,是一男二女三个小孩子溜了进来。是隔壁的孩子青、艳、英,十岁左右,按班辈我是他们的大哥,这么老的大哥。他们看我写字,很新奇的样子。


我问,你们写字不?回答说,不写毛笔字。老师有时写毛笔字。我想,他们老师也许是众多业余书法家中的一员。


他们的父母可能在这屋顶下念过书,现在30来岁,我不大熟悉。我离开这里时,他们的父母还不曾出生。20年前有一次回来,我到这里为小学生教过歌儿,一边吹口琴一边教,记得是一首朝鲜歌曲,“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我们的心里是多么欢乐。”


当初学唱歌的孩子长大了,成了我面前这孩子们的父母。我知道,他们开着农用五轮车长途贩炭,或者做凉皮子给城里小吃店送,以养家糊口。艳大一点,不上学了。英和青在三四里外的小学念书,学校只剩下八个孩子了。各自然村的小学废弃多年了,行政村的孩子也不多,大多孩子随打工的父母进城念书,或者是父母专门租了房子陪读。


年前的一个大雪天,我见英是由她婆引着冒雪去上学的,而青是一个人在大雪里雄赳赳气昂昂行进的。


艳不上学了,要上应该是初一了。


我一边写字,一边和他们聊天儿。我又写了一张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字,他们会背出来这首诗。贺知章老头儿,在唐朝官当的够大了,诗才出众,还提携过李白,终了也是落了个笑问客从哪里来的尴尬人生。


青出去玩了,我为艳和英画了一张画。憾于我的素描太次,画得不像。点了唇和花衣裳,剩点红颜料,我说画点什么,她们说,画太阳,红红的太阳。


我画了太阳,又染了一大片彩霞,是早霞,像老家人说的,红得要命。脚下画了几簇苦苣菜,黄花开得很鲜亮。


THE

END


作品赏析

自由精神是散文的灵魂。自由首先是写作者身心的自由, 铅华洗尽见本真。“在老家土原上,栽种完几十行红苕,搀着老母亲荷锄回家。炊烟袅袅,鸡犬之声相闻,这是温暖的怀抱,我这40年都跑到哪里去了?”(《归园札记·红苕诗》)不饰雕琢,没有丝毫的矫虚与夸饰。在洋溢着阳光、土地和汗水的气息里,和谷用极尽质朴的文字,娓娓道来,意味深长,却至情至性。他把故土的一切与自己纯粹的个人经历、记忆和生命相连结,便获得了一种内心的自在和欢悦。因为,在和谷看来,乡愁不仅仅是旧时的窑洞瓦屋,或石磨油灯,或牛圈猪栏,而是如何在物欲横流、道德沦落的都市生存之外,重温农时节令、风土民俗,贴近大自然,找回简朴中的纯真、善良和美好的人性。(马平川)



 

作者简介

和谷,1952年生,陕西铜川人。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顾问,黄堡书院院长。《市长张铁民》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著作《和谷文集》14卷、《柳公权传》、舞剧《白鹿原》等多部。作品译为英文、法文。



 

赏析嘉宾

马平川,陕西麟游县人。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任教于宝鸡文理学院。曾获第四届冰心散文奖·散文理论奖,《文艺理论与批评》评论征文奖,《人民日报》文艺评论奖等奖项。著有评论集《话语内在的真相》等。



 

朗诵者

敬一,驻京某部机关干部,热爱播音主持,坚持用我之音暖你之心,为多家网络平台播出节目700余期。


总 策 划:张洪波

总 编 辑:王子君

评论组长:丁  丁

播音组长:朱  勇

美术设计:小  邸

责任编辑:周友铭


超链接

文著协名家会员名录

和  谷

梅  洁

吴  然

张国擎

穆  涛

梁晓声

杨海蒂

李建臣

叶君健

夏辇生

马淑琴

卞毓方

杜卫东

刘白羽

谭  谈

张庆和

余秋雨

李  迪

陈慧瑛

韩少功

周大新

汪曾祺

王宗仁

_


 

中宣部“学习强国”版权顾问/服务单位
全国报刊转载和教科书“法定许可”

稿酬转付的法定机构

我们的宗旨:让权利人利益最大化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请联系邮箱:wenzhuxie@126.com


会员部QQ:1765745065

收转分配部QQ:651833016

cwwcs2008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文著协名家会员作品展播丨N0.023丨和谷:归园札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