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会选择哪个故事来和2019道别?丨大方年度之书

关注并星标→ 中信大方 2022-10-11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在获奖演说中曾说:“文学建立在自我之外对他者的温柔之上。”这份温柔,自发而无私,让我们听到真实存在的个体的声音,以及世界的低语。
过去的一年里,大方致力于发掘时代温柔的叙述者,倾听并归拢那些独特个体的声音。我们相信,在破碎的时代中,总有一些故事,可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引发共振。
我们跟随袁凌去倾听《寂静的孩子》的声音;在万玛才旦的带领下,通过《乌金的牙齿》重新理解藏地;关切性别平权,和土耳其作家沙法克探讨为什么“名誉”仍然困扰女性;与20世纪最优异的文学大师们对话,好奇他们“最后的访谈”是否仍可以引导当下的我们......
我们从2019年出版的73本书中,选出了最能代表大方的10本,组成这份大方年度书单,写下今年的句点。
日历即将撕去最后一页,故事仍在继续……


《寂静的孩子》

《寂静的孩子》

袁凌 著

中信出版·大方 2019.06

写太过赤裸的贫穷、痛苦、无可抵抗的命运,读起来绝不是强说愁的苦味,而是阒然无声的无边黑暗,唯独留下一丝细小到几乎很难分辨的光亮,那就是人之为人的尊严,构成了无边苦境的最后一点坚实内核。

——媒体人张畅(豆瓣@赫恩曼尼)
《寂静的孩子》是作家袁凌历时四年走访、探察、记录、沉淀,全新写就的一部非虚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袁凌将他的目光聚焦到了孩童的身上,他关注当下城乡儿童的生存境况,切身感受他们的生存条件、日常劳作和精神状态,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最终完成了这一份关于孩童的生活和人性记录,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
留守、随迁、失学、单亲、孤儿、大病……儿童在复杂境遇中成长。儿童的生命本应该是奔流的瀑布,自由而快乐,但孩子的声音却受制于阶层、地缘、身份的壁垒而无法被传达。《寂静的孩子》就是关于这样一批儿童生存境况的详实记录。打破壁垒,克服距离,在我们的世界里,他们的声音不应如此安静。

《乌金的牙齿》

《乌金的牙齿》

万玛才旦 著

中信出版·大方 2019.06

去十次西藏,不如看一本万玛才旦的小说!

——作家齐栋(豆瓣@巴伐利亚酒神)
《乌金的牙齿》是对万玛才旦这些年文学创作的一次总结。书中既收录了他同名电影的原著小说《撞死了一只羊》《塔洛》,也有他曾取得文学奖项的名作《诱惑》,以及他最近改编成电影的小说《气球》。
在日常即魔幻的藏地之上,穿行着色彩斑澜的各种人物,有嗜酒如命的酒鬼,恭敬虔诚的喇嘛,还有讳莫如深的屠夫与上师,执着于寻找自我身份的牧羊少年,站着瞌睡的少女……他们虽然身份各异,境遇不同,却都有着相似的执拗,在执拗中生出孤独,在欲望里产生失落。无论是在传统与现代的边界摇摆,还是在真实与梦境中寻觅,万玛才旦总能用他独特的笔调,使他的人物故事在平常中幻化出奇异的光彩。

《降魔变》

《降魔变》

马鸣谦 著

中信出版·大方 2019.06

以唐末归义军为背景的历史小说,风格不是那种一惊一乍虚构过甚的作品,味道沉郁,作者功课很足。
——书评人张大白(豆瓣@danyboy)
家人成为背叛者在现代并不稀奇,在唐朝也上演着一场亲密关系里的权力斗争。
马鸣谦的历史小说作品《降魔变》,演绎中国版《王子复仇记》,有着强烈的莎翁悲剧基调。故事以敦煌为背景,讲述唐时当地政权从张氏归义军更替为曹氏归义军的一段历史。作者的笔触深入探索人物深层心理,《降魔变》人物各有自己的“心魔”,心魔的驱使,令他们无法看清全局,并挣脱宿命的纠缠。一场表面家人团聚的温情大戏背后,正暗暗涌动着波云诡谲的政治阴谋。

“最后的访谈”系列 

“最后的访谈”系列

中信出版·大方 2019.07

啊,永远的爱人(们)。——作家荞麦
回答真是精妙,对世界的反叛与爱在波拉尼奥这里融为一体,伟大的“自由主义的反讽主义者”。

完美的地铁读物,感谢中信大方。

——书评人把噗

站立写作的海明威有着怎样生命状态?博尔赫斯又坚持怎样的政治主张?马尔克斯为何想写妓女的故事?波拉尼奥竟然想活到一百岁!冯内古特在二战中遭遇了什么?华莱士又如何定义娱乐、自律与成年人生活?
“最后的访谈”系列选取六位从不同方面定义了二十世纪的文学大师,汇集《巴黎评论》《时尚先生》《纽约时报》等国际顶尖媒体对他们的访谈。
这些访谈中记录了他们对于生命、创作、爱与死亡的理解;展现了这些人类最优异的大脑,在生命最后一刻与世界进行的思想交流。每篇访谈都是他们对世界最后的告白。

《蓝花》

《蓝花》
[英] 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 著
 熊亭玉 译
中信出版·大方 2019.06

这是本很特别的历史小说,不是那种常见的刻意复现历史氛围的“现实主义”作品,笔触更多的是在描摹人的行为和内心。如果不是以前学文艺理论时对诺瓦里斯有些皮毛的了解,更是难以将自己带入到19世纪的德国去。但这也许就是小说的特色和灵动之处吧,不是在塑造何种典型人物,而是展示人物生命中那微妙而短暂的蓝花。总的来说,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

——书评人张大白(豆瓣@danyboy)

无与伦比的杰作,一部完美的小说。

——作家詹姆斯·伍德

一次偶然的拜访,22岁的弗里茨爱上了年仅12岁的少女索菲。她并不美丽,甚至算不上漂亮,不虔诚,喜欢大笑。早慧又热忱的诗人、熟读费希特哲学的他,怎么会陷入这种脱胎换骨的迷恋?
仅仅十五分钟,她像一种神秘而超越的力量降临,成为他的智慧,他的精神向导,他的蓝花。因为爱情,一个普通女孩可能成为一个男人心中永恒的星星,开启他绝对浪漫主义的一生。
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被拜厄特称为最接近简·奥斯汀的文学继承人。她文风简约,笔下的人物既冷静,也有特异的躁动,无论多么小的一个角色,也是看得见、听得着的,就像是擦过窗户的树枝。

《名誉》

《名誉》

[土] 艾丽芙·沙法克 著

 程水英 译

中信出版·大方 2019.06

同情和残忍的迷人结合。艾丽芙·沙法克是过去十年土耳其最好的作者。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
这是一个关于名誉谋杀的故事,被西方媒体赞誉为女版《追风筝的人》。在这本书中,艾丽芙·沙法克通过书写一场“名誉谋杀”,来体现社会对女性的隐形暴力和羞辱:1945年,幼发拉底河附近的一个库尔德小村庄里,纳兹挣扎在难产濒死的边缘。她已经生了八个女儿,其中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彭贝和贾米拉。
彭贝的丈夫阿德姆纵情于赌场,无意中,当他们的大儿子伊斯坎德尔发现母亲的婚外情后,他犯下了一辈子痛苦不堪的罪行……

《为何,以及如何谋划一场火灾》

《为何,以及如何谋划一场火灾》
[美] 杰西·鲍尔 著
钱进 译
中信出版·大方 2019.06

近年来看过的最好的小说。这是关于绝望的书,也是关于绝望中人的无尽想象的书,是读到一半就会让你盼望大火一定要发生的书,绝望跟无尽的想象或许只能导致一场大火,一场或许微不足道的大火,仅够在愚蠢至极冷漠无情的日常世界里烧出一个不大的窟窿,但那是个永远的黑色的窟窿。那个纵火者露西娅·斯坦顿在本质上就是个艺术家、诗人,她的作品就是那本《放火手册》和最后的唯一的那场火。杰西·鲍尔也是个纵火者,他在引诱你读完这本小说的同时烧毁了你的各种难过与痛心,并让你觉得自己也像是某种意义上的同谋者,跟他,跟露西娅。

——作家赵松
《为何,以及如何谋划一场火灾》是国内引进出版的第一本杰西·鲍尔的书。杰西·鲍尔是美国新锐小说的领军人物,2017年入选格兰塔年度最佳美国青年作家。
书中的主人公露西娅是充满智性、手术刀般犀利的高中生,她几乎被生活残酷地剥夺了一切:她的父亲死了,母亲进了精神病院,她和姑妈住在别人的车库里。她随身揣着的财产只有爸爸留下的打火机、偷来的甘草糖。她老是被学校勒令退学,在新的学校里,她沉默寡言、朋友不多、麻烦不断。她认为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虚无主义也是。

《美国式婚姻》

《美国式婚姻》
[美] 塔亚莉·琼斯 著
 刘策 译 
中信出版·大方 2019.11

我不认为《美国式婚姻》是一本轻松易读的书,但作者的文笔好到让你完全沉浸其中,尽管它的主题如此沉重。如果这个冬天你想读些发人深省的书,你应该把这本加到你的书单里。

——比尔·盖茨
罗伊和瑟莱斯蒂尔是一对新婚不久的年轻夫妇,在他们身上可以同时看到美国梦与新南方的影子。罗伊家境普通,但年轻、有野心;瑟莱斯蒂尔出身上层阶级,是一位前途无量的艺术家。婚后一年半,他们的生活被一场出乎意料的事件割裂:罗伊被警方逮捕,获刑十二年。瑟莱斯蒂尔知道丈夫无罪。但事发之后,她却无法摆脱内心的失落与不安,只好向儿时好友兼婚礼伴郎——安德烈——寻求安慰。
她和罗伊的爱情曾是她的全部,但随着丈夫入狱的时间越来越久,她渐渐失去了对爱情的坚守。五年后,法院的判决突然撤回,罗伊回到亚特兰大,准备与妻子重新生活。瑟莱斯蒂尔则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是要放弃两人的感情,还是要重建一座失去了地基的爱情之屋?


《发明小说的人》

《发明小说的人》

[美] 威廉·埃金顿 著

 熊亭玉 译

中信出版·大方 2019.06

塞万提斯变成了自己小说的主题。《发明小说的人》体现了塞万提斯以自身苦难得来的智慧,并以此打造出永恒的成就。

——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
《堂吉诃德》是怎样被发明出来的?塞万提斯坎坷的人生,促使他写出《堂吉诃德》。他不仅写了一本书,也发明了一种讲故事的方式。
1606年《堂吉诃德》出版,当时的塞万提斯是一位曾经参加过战争、已经瘸腿、头发灰白、牙齿快掉光的老兵。他的《堂吉诃德》写的是一个落魄贵族的故事:因为读了太多有关骑士精神的书,他的头脑已经有些不清醒了,幻想自己是一名游侠骑士,于是踏上了一段让人啼笑皆非的冒险旅程。《堂吉诃德》自面世以来,销量超过了除《圣经》以外的其他图书。然而塞万提斯所做的,不只是写出了一本畅销书,他还发明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写作方法。
《发明小说的人》介绍的就是塞万提斯如何发明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小说”,以及“小说”这种新的写作方式如何改变了世界。这本书中不仅写了塞万提斯的人生和作品,也提到了许多有趣的、不为人知的奇闻轶事。

《家:家园、家族与消逝中东的回忆》

《家:家园、家族与消逝中东的回忆》

[美] 安东尼·沙迪德  著

阎纪宇 译

中信出版·大方 2019.04

如果马尔克斯探索过非虚构领域,《百年孤独》里的马孔多会像马佳永(沙迪德祖先留下的房子所在地)一样真实。

——作家戴夫·卡伦

两度获得普利策奖的黎巴嫩裔战地记者安东尼·沙迪德,曾花费两年时间去中东修缮一座石头古宅——那是他祖先留下的房子。
《家:家园、家族与消逝中东的回忆》入围2012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类终选名单,作者安东尼·沙迪德在这本书中从他的个人家族史出发,延伸到整个中东的历史文化,展现了近百年的历史发展和政治文化冲突,并与读者一起思考中东战乱和苦难背后的根源。
沙迪德的家族是一个无法安身立命的家族,从沙迪德的祖母那一代开始就背井离乡,远赴大洋彼岸。黎巴嫩不仅是一个饱尝战祸的地方,更是作者根源意义上的“家”。这里联系着他的家族和祖先在马佳永建立的居所,也代表着一份特殊的身份认同,以及中东的过去与未来。

互动福利

我们将在@中信大方豆瓣平台 ,抽取1名幸运读者赠送10本2019年大方年度之书。活动截止时间2019年1月15日。欢迎大家参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