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谈|杨鲁:军语与备战打仗
2020年第1期
语言跨界谈
军事专家谈语言和语言生活
本期
专家
杨 鲁
军事科学院军事法制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军语的研究、编纂、管理工作。
军语与备战打仗
军语是军事语言的主干成分,是军队在作战、训练及其他军事行动和工作中统一使用的规范化军事用语,是全军官兵履职尽责的标准用语。军语作为确保军事行动协调一致的基本工具,关乎现代战争的胜负。战争是“国之大事”。习近平主席对军队提出明确要求:“要强化战斗队思想,做到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备战打仗是军队的主责主业,一切建设和工作的根本指向是战斗力。因此,服务备战打仗是军语的首要功能。
军语是统一军队认知的权威依据。
军语的认知功能是军语最为重要的特性之一。军语为科学界定军事概念、统一军队认知提供了权威依据。认知上的统一,得益于军语的统一。在平时,关系到能否严格准确地理解上级的指示意图;在战时,则关系到战争的胜负。刘伯承元帅就曾经强调:“在军事上一字之差也会死很多同志,甚至影响战斗的成败。”叶剑英元帅曾明确指出:“统一军语,不仅是为了便于学术研究,更重要的是为了在运用时特别是在作战时不致因产生误解而出乱子。”
军语是协调军队行动的基本遵循。
军队由战而生,军人为战而练,备战打仗等各项军事行动都需要有秩序而统一地进行,这就要求使用军语进行协调。准确、规范的军语,是军队开展工作的“制式”交际工具,对于保证军队备战打仗意志统一、步调一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刘伯承元帅曾经指出:“没有军事术语的统一,便不能准确地交流思想,势必影响以后的军事行动和作战指挥。”在信息网络时代,战争过程日益科学化,作战行动更加强调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联合作战,准确高效地协调各军兵种的一致行动,对军语规范统一的要求非常迫切。要通过规范使用军语,着力提高备战打仗能力。
军语要全员使用。
军语是全军通行的“普通话”,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全体军人必须使用。从将军到士兵,从机关干部到连队官兵,从教员到学员,从军事科研人员到军队文艺工作者……都要做到学军语、懂军语、用军语。做到正确领悟军语的语义、全面理解军语的内涵和外延、认真辨析军语的近形和近义、准确把握军语的语境和规则、熟练使用军语的标准语音,这是作为军人备战打仗的职业要求。学习使用军语,领导干部既是组织者,又是实践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军语、规范使用军语,为学习使用军语形成正确导向、创造良好环境。
军语要履职使用。
军人在备战打仗等军事行动中履行职责时,必须使用军语,这是统一军队认知的基本要求,协调部队行动的重要保证。军事行动具有群体性、突发性、对抗性、残酷性、多样性、不确定性等诸多特性。为确保在备战打仗过程中指挥顺畅、认知统一、行动协调,达到预定目的,无论是口头沟通,还是书面交流,都必须准确、规范使用能够精确表述军事概念、正确认知军事信息、 周密协调军事行动的军语,用军语协调备战打仗,提高备战打仗效率。按照熟悉本职军语、牢记常用军语、掌握专业军语的原则,全军各级各类指战员要重点学习和掌握适合自己专业需要、与履行职责密切相关的军语,切实做到学深学透、熟练掌握,真正做到在备战打仗过程中正确地使用本专业军语。
军语要规范使用。
使用军语,要准确、规范使用统一颁发、正在施行、具有效力的军语,包括中央军委批准颁发全军的现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以及军兵种、专业军语集,军事科学学科名词集等,这些是军语规范使用的最重要的工具,不得使用过时、陈旧的军语。规范使用军语,要遵循相关军事规则,包括遵循军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军队保密纪律的有关要求。规范使用军语,同时要遵循现代汉语中明确、一致的标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的统一标准。使用军语,要避免擅用新词和使用网络语言。一些新词在没有纳入现行军语之前,不得在备战打仗等军事行动中使用,否则会引起认知歧义和理解混乱。同时不要随意引用尚未普及的外来语,也不能用缺乏规范性、严谨性的网络语言代替军语。规范使用军语,还要具有规范书写意识、做到正确书写,并注意检查,杜绝使用中的错字、漏字、别字及不规范字等现象,以防止用字不规范可能造成的命令不畅通、情况反映不准确等问题。如果是口头使用军语,发音要符合普通话的语音规范。对多音字,要按照军语的标准注音进行正确发音。
相关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订阅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