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贪婪与恐惧之外

CxEric CxEric的读书与投资笔记 2022-10-02

文/CxEric

 All man's miseries derive from not being able to sit quietly in a room alone.
——Blaise Pascal

“人所有的痛苦都源自他不能独自安静地坐在一个屋子里。”

——布莱士·帕斯卡

1


股市里最宝贵的情绪,不是乐观,不是悲观;甚至不是他人贪婪我恐惧,不是他人恐惧我贪婪——而是始终平和的心态。

平和、平静,这在股市里似乎是一种高度稀缺的心境。

人们总是在极端情绪里反复横跳,一会开心得不了的,一会难过得不行。
如此一惊一乍,像极了一些自媒体的标题。

然而,事情往往没有我们预期的那么好,也经常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坏。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对未来的预测能力,群体情绪对现实的感知能力——经常差得超乎我们想象。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事情,始终按照它自己的规律和节奏在走罢了。

就让事情自然地发生,就让事情自然地演变。

人就那么平静地看着,看着市场的变化,看着人们的起伏,甚至看着自己内心的波动。

就让一切安静,让你的心镜照映出这个世界的真实样子。
而非一个被情绪滤镜渲染后的世界。

世界,在你的贪婪与恐惧之外。

2


很多人信奉巴菲特那句,“他人恐惧我贪婪,他人贪婪我恐惧”。


每当他们很坚定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就会纳闷:你要如何确定你不是那个“他”,又或者不是那个“人”?


如果你跟别人阅读一样的信息,运用同样的方法,做着相同的事情,感受着相似的股价激励,你很自然就会类似的心理反应——你怎么可能做出截然不同的操作?


这个问题也可以反过来说,除非一个人有不同的心理机制,有不同的激励环境,有不同的思维模式,阅读读着不同的信息,做着不同的事情


——不然就必须默认,他就是那个“他”,他就是那个“人”:他就是那个“他人”。


举例而言。如果股价大跌会影响一个人的升职、奖金、名誉、地位,甚至会害他丢失工作,他却说自己不在乎股价涨跌——我是很难相信的,不管怎么说我都很难相信。


因为,人很难对抗激励的力量。

毕竟,人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生物就是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不要对自身的心理独特性有过高估计。


因而,在应对“股价下跌恐惧症”这个问题上,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


就像人类的其他复杂问题一样——答案或许很简洁,但解决方案很少普遍适用。


3


“他人恐惧我贪婪,他人贪婪我恐惧”——很多人对此话的理解,就是我们要“利用市场的情绪赚钱”。


但这个策略的前提是:

你没有恐惧,你不能被恐惧压垮;

你没有贪婪,你不能被贪婪遮蔽眼睛。


一个双眼布满恐惧的人,要如何利用他人的恐惧?

一个双眼塞满贪婪的人,要如何利用他人的贪婪?


泥菩萨无法过江。

自顾不暇的人,谈不上什么逆向。


同时,一个过于想利用他人情绪赚钱,必定要时刻观察着市场的情绪变化。


可是:


如果你一直盯着情绪的深渊,深渊不也在正凝视着你吗?


不要被深渊吞噬。


4



在大跌的时间里,想要追求“他人恐惧我贪婪”——这或许没有错,但至少你要先确保:你不会被他人的恐惧所杀死。


如果你坚信自己是正确的,但你随时会被别人的恐惧杀死——那这句话对你来说,终归是一句空话罢了。


什么情况下,我们会被他人的恐惧杀死?


借钱炒股是一个常见情景。

满仓满融是对“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原则的突破。


在满仓满融后,决定账户生存或死亡的决定权,已从公司基本面移到了“市场先生”手里。你完全可能在估值正确、公司正常的情况下,依旧被市场先生无情消灭。


如此,“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在不知觉间,就变成了“买股票就是买市场先生。”

CxEric,公众号:CxEric的读书与投资笔记杠杆随想:市场先生提着砍刀来敲门


因而,我无法认同借钱炒股的做法,这实际上是给市场先生一个杀死你的机会——即便那你一切都对,但你依然会死于群体的极端情绪。


在投资这个游戏里,活下去是终极要义。

最低程度,不要死于别人的错误,不要死于别人的恐惧。


5


股民总是在极端情绪里反复横跳。

今天大跌,熊来了,好害怕;
明天大涨,牛回归,好开心。

我深刻怀疑这不利于股民健康

大部分人炒股的精力消耗,主要用于平复短期股价波动带来的情绪冲击。

炒股累、难、苦,即来源于此。


不断遭受短期股价的情绪冲击,不断消耗巨大能量去平衡情绪。 


下跌是一种情绪冲击,上涨也是一种情绪冲击。

盈亏看着不同,但都在消耗人的精神能量。

CxEric,公众号:CxEric的读书与投资笔记随想七则:炒股的情绪波动是一剂慢性毒药

至少,这很不利于股民的“视力”——惊惧、狂喜的人都很难看清问题。


在现实中,如果有人的‍‍情绪是一天大喜、一天大惊,我们大概会很担心他的身心健康,但在股市里,这样的悲喜反转剧却无限次上演。


——他们的情绪保质期如此之短,以至于眼泪和笑容看着都不太真实。


这让我想起孔子的一句话:“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爱TA的时候想让TA生;憎恶的时候恨不得让TA死;既要TA生,又要TA死,这就是“惑”。

确实,你既要他生,又要他死,上帝也很难办的。

6


看自媒体炒股,是一个糟糕的主意。

曾有人说,不要相信歌词里的鬼话,作词人为了押韵,什么词都能编出来。

同样地,不要看自媒体的标题炒股,他们为了骗你点击,什么字眼都敢用——只要不被删帖。

不论什么时候,媒体都很难超脱群体情绪,尤其是当阅读量成为KPI的时候。

在市场进入极端状态后,媒体更容易变成情绪放大器。
毕竟,牛市喊熊,没有点击率;熊市喊牛,你怕是要被揍。

7



我曾说,投资者对于股价下跌的恐惧,其实是一个多学科的复杂问题,因而不是单纯的金融学/投资学可以解释或解决。


一个常见的状况是,很多(如果不是全部)股民都曾被“脑袋里的声音”折磨:


涨的时候,那个声音说,“为什么不买,踏空了吧,你这个蠢货”;

跌的时候,那个声音说,“早就叫你卖掉,就是不听,笨死了”。


好嘛,如果大涨前你买了呢?

那个声音会说,“为什么不多买一点?蠢货!”


好嘛,如果大跌前你卖了呢?

那个声音会说,“为什么不全抛了?笨蛋!”


但真正严重的情景,往往是在大跌后的夜里,那个声音会比平日更为喧闹,像是化身千百人,围着你同时念叨:


“笨蛋”;

“蠢货”

“完蛋了”

“你怎么那么没用”

“谁一定会离你而去”

“没有人会再爱你了”

“你一点价值都没有”


——字字如刃,句句诛心,哪里有伤就专捅哪里。


于是,你的脑袋嗡嗡作响,你的心悬空无法落地,你的夜晚变得惊悚不安。


即便此刻有流星划破天际,你瞳孔里也只倒映出K线的自由落体。


糟糕的夜晚。


谁能让那个声音闭嘴?

金融学做不到,投资学做不到,巴菲特也不行,玉皇大帝也没用。


你可以。


8



“脑袋里的声音”——TA是谁?


不知道,但TA一直住在我们的脑袋里,就像我们的室友一般,对我们的一切事物、一切行为都爱评头论足:这个好,那个不好;这是好人,那个是坏人。


TA还热衷于预测,每天给你提供若干建议:


他没给你电话,他肯定是讨厌你;

搞砸了这个事情,你一定会众叛亲离;

如果月薪有X万元,大家就会更加爱你;

如果炒股亏了钱,大家一定会觉得你毫无价值。


问题是,这位室友的建议通常不靠谱,TA对未来的预测更是错得一塌糊涂。


谁没给你电话,因为他正在忙罢了;

即便你搞砸了这件事情,依然有人继续爱着你;

就算你月薪有了X万元,大家也是一样的爱你,并不会“更”。

如果你炒股亏了钱,你也依然是你而已。


这位室友的想法如此糟糕,我们却依然放任TA整天念叨,任何事情都第一时间听TA的想法。


当我们状态好的时候,还可以跟这位室友打个商量,让他小声一些、或者闭嘴一会;

但在我们状态不好、遭遇艰难时刻的时候,这位室友就变得尤其激动、焦躁,口出恶语。


有人说,那个声音就是我们自己——这样说来,捅我们最狠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人可以试着放过自己吗?


也有人说,那个声音不是我们自己。

那或许,我们有办法让TA安静?


当然,都很不容易。


9


比糟糕现实更糟糕的,是你捂住眼睛,不去看;是你捂住耳朵,不去听;
却骗自己,“我什么都知道。”

当你面对恐惧,恐惧只是一种情绪;
当你转过身去,恐惧不止是情绪。

那一刻起,恐惧更名曰龙泉,曰鱼肠,曰干将莫邪,曰紫电青霜
——冷气森森,吹毛断发,封喉诛心。

或许更好的做法,就是感知自己的恐惧,承认自己的恐惧,让恐惧还原为一种情绪。

10


有网友留言说,在大跌时读了我的文字,让他安静下来,于是没有卖出,迎来了后面的大反弹。

这多少让我有些不安。

因为在我看来,与其说是我写的东西让他平静,我更倾向于相信,他本身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只是差个什么契机而已。

另一方面,我希望文字能让人平静,但我不敢占据股价反弹的功劳。

我必须坦白,我不知道未来的股价,不知道后面会反弹。
我只是对人类预测能力之低有一些把握;
我只是对群体情绪的愚蠢程度有足够信心。

我只是相信,投资的核心问题在于“内求”而非“外求”,以及:

人的内心平静胜过一切行情。

结尾


解决人心的一切问题,首要一步都叫“觉知”。

一旦你觉知了自己的情绪,一旦你觉知到自己陷入某种漩涡,你就有走出它们的可能。

很多书都会告诉读者:
如果你在生气,至少要意识到你正在生气——这样,怒气就会小一些;
如果你在恐惧,至少要承认你正在恐惧——这样,恐惧就会小一些。

——意识到自己在贪婪/恐惧,感受那种贪婪/恐惧的形态,然后决定:要不要走出混沌的情绪黑雾,重新掌握意识的主导权?

每当我读到类似文字的时候,都会觉得这是一种奇特能力。

人能察觉到自己的情绪,甚至能观察自己的情绪。
这也说明,人类其实有能力不被情绪拖着走。

那些看似无比强大的情绪,并不是“心”本身,充其量只是萦绕“心”上的迷雾罢了。

心,在贪婪与恐惧之外。
世界,在贪婪与恐惧之外。


— END —



【相关推荐】
如果你对本文观点有兴趣,我推荐阅读:

相关旧文:
1、在大跌日里,给朋友的10个建议
2、杠杆随想:市场先生提着砍刀来敲门
3、随想七则:炒股的情绪波动是一剂慢性毒药
4、反省的难度:刻舟求剑故事2.0
5、重读《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的投资心理学

相关书目
1、《情绪急救》,盖伊•温奇
2、《感受爱》,珍妮·西格尔
3、《清醒地活》,迈克尔·辛格
4、《被讨厌的勇气》,岸见一郎
5、《稀缺》,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 埃尔德·沙菲尔
6、《十分钟冥想》,安迪·普迪科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