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1月4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第3次领导人会议在曼谷发表联合声明,宣布除印度之外的其他15个参与国的全部20个章节的文本谈判宣告结束,有望于2020年正式签署协定。与此同时,印度官方证实将暂时不加入RCEP。“临阵退却”虽然是印度权衡利弊得失后的理性选择,但反映出印度因国家能力而无法取得“经济最优解”的遗憾。
注:风云之声内容可以通过语音播放啦!读者们可下载讯飞有声APP,听公众号,查找“风云之声”,即可在线收听~11月4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第3次领导人会议在曼谷发表联合声明,宣布除印度之外的其他15个参与国的全部20个章节的文本谈判宣告结束,有望于2020年正式签署协定。与此同时,印度官方证实将暂时不加入RCEP。“临阵退却”虽然是印度权衡利弊得失后的理性选择,但反映出印度因国家能力而无法取得“经济最优解”的遗憾。难言之隐
印度谈了7年,最后依然不加入RCEP是有难言之隐的。2012年,东盟宣布以“10+6”为框架,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6个伙伴国启动RCEP谈判。此后,印度一直作为谈判方参与其中。2014年,以改革进取闻名的莫迪当选印度总理,他更是希望以加入RCEP为契机,通过降低贸易对象国的市场壁垒,促进印度出口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复制中国加入WTO分享全球红利取得的经济发展奇迹。虽然愿望美好,但现实却异常残酷。2012年以后,经过一轮轮谈判,除印度外的其他15个参与国逐步接近达成协议,特朗普的保护主义和破坏规则行为也在客观上推进了RCEP的谈判进程。然而,印度却没能在这一时间框架内推动国内改革议程,其市场主体更没有准备好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雪上加霜的是,印度2019年还遭遇了持续的经济低迷,二季度GDP增幅仅为5%,同比减少3个百分点,汽车、房地产、快速消费品销量遭遇断崖式下跌。2019年,印度经济持续低迷。图为印度市场上待售的电子产品。VCG
国际谈判进展快速,而印度国内不仅未做好准备,还面临新的险情,莫迪若在这种状态下选择继续争议巨大的RCEP谈判无疑会遭到民意反弹,对其产生难以承受的政治压力。近期在哈里亚纳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邦级议会选举中,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表现不如预期已经敲响了警钟。因此,在以现行条件加入RCEP已不可能的状况下,莫迪政府选择在谈判的最后阶段提高要价的博弈策略——反正没希望加入,不如放手一搏,能得到优惠条件就是净赚,如果得不到也没有额外损失。在此策略下,印度提出希望以关税“梯度降低”代替“一次降低”、进口商品“比例熔断”、开放服务业等要求。但在谈判的最后阶段,这些特殊要求就成了其他国家达成协议的主要障碍,因此包括马哈蒂尔在内的东盟多国领导人对印度这种做法表达了反感。现实的苦恼
对于印度来说“以开放促改革”是个伪命题。“倒逼改革”也许是“被迫开放”产生的最大红利,这能够促进执政党以保持竞争力为目标,对政策进行合理化迭代。然而,囿于政治结构问题和政府治理能力问题,印度无法将开放带来的压力转化为改革所需的动力。因此,印度对外开放可能产生局部扭曲的效果——尽管印度承受了外来经济力量的冲击,但这种冲击却被社会结构吸纳,无法在既得利益集团面前撬动亟需的改革。例如,无论印度脆弱的小农牧业生产如何遭受新西兰、澳大利亚农产品的冲击,印度土地所有者也不可能放弃对于土地征收制度的抵制。再如,无论印度僵化、低效的制造业如何遭受外国产品冲击,印度的正规部门员工都不可能放弃对于劳工权利的重重保护。2016年6月29日,印度古吉拉特邦西部的维塔拉普尔,一名印度员工正在摩托车装配线工作。VCG
印度历史和现实都经验表明,对外开放不仅可能与改革无涉,还可能带来更多的伤痛。历史上,南亚次大陆在遭遇英国殖民者入侵之前,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尤其以纺织业发达而闻名。然而,印度在英国殖民者胁迫下“开放”以后,反而被吃光榨尽,造成产业凋敝、人民困苦,成为殖民历史的开端。从印度政治精英到普通百姓,因此都对“开放”怀有负面想法,这种思想倾向甚至成为印度民族性格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印度近年来对外签署自贸协定后也出现了“自贸协定签得越多,亏得越大”的现象。例如,印韩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CEPA)签署后,印度自韩国进口的增速显著快于其全球进口的平均增速,而对韩国出口增速却慢于其全球出口的平均增速。这种现象导致印度与韩国的贸易逆差从2009年前后的50亿美元大幅增加到2018-19财年的120亿美元。与此相似,2010年,印度与东盟签署自贸协议以后,其贸易赤字也不断扩大。同韩国、东盟的自贸协定已经让印度逆差窜升,如果再向农牧业高度发达的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工业制造高度发达的中国开发市场,印度国民经济恐怕将遭受严重冲击,这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不可接受。事实上,莫迪政府自2019年5月连任以来,已经推出了诸多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发展。例如,印度财政部近期推出大规模减税政策、商工部推出大量产业刺激政策都表明,印度政府正在大力发展制造业。在这种关键时刻,虽然莫迪极度渴望印度加速融入以亚太为中心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从全球价值链中赚取更多收益,但考虑到印度国内经济困局和尖锐的政治矛盾,他仍然选择临阵退却。核心问题还是国家能力
对于印度来说,虽然不加入RCEP短期内没有损失,但长期看印度恐怕错失了以创始国身份加入亚太产业分工体系的最佳时机。归根结底,印度国家能力不足是其面临RCEP困局的核心原因。首先,由于国家能力不足,印度政府难以协调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无法通过牺牲一部分眼前政治经济利益,换取长远也更为可观的发展红利,而在全球产业高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仍选择固步自封可能使印度错失民族复兴的机遇。其次,由于国家能力不足,印度政府难以协调利益受损群体和得利群体,导致集中的反对者(比如奶农)和分散的支持者(比如牛奶消费者)之间难以形成利益交互,更无法通过合作达成最优的博弈组合。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印度长期以来缺乏深化改革的能力。如果劳工、土地等关键要素缺乏根本性改革,印度产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很难做好进一步开放的准备,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则更是遥遥无期。
扩展阅读:印度需要进一步推行有效的改革 | 毛克疾
惨败!莫迪会失去印度么?| 毛克疾
宪法规定印度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总感觉哪里不对 | 毛克疾
2亿人罢工游行?!别慌,这在印度都是小场面 | 毛克疾
对印度,我们要提前想好什么该帮、什么不该帮 | 毛克疾
制造业才是秘诀 | 毛克疾
要当全球老三?印度的致命软肋与三重突围 | 毛克疾
印度“阶段制造业促进项目”:新版“进口替代”政策?| 毛克疾
莫迪如何做到“史诗级狂胜”?| 毛克疾
莫迪又赢了,真的“法力无边”?| 毛克疾
印度拿什么与中国叫板 透视“印度制造”战略 | 毛克疾
一部没有硝烟的血拼史:“印度制造”70年启示录 | 毛克疾
埃及游记二——不到埃及不知道,中国制造这么火 | 毛克疾
毛克疾:在南海支持中国,不过是莫迪的骑墙术?
印度经济为何遇数十年未有之危局?改革难动“奶酪” | 毛克疾
为啥印裔高管多?这有个“印吹死挺”的答案 | 毛克疾
背景简介: 本文作者毛克疾,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员,南亚问题专家,微博@公文包携带者克疾,知乎@穆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