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吕克·蒙塔尼“从事伪科学多年”这个说法,是客观且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注:风云之声内容可以通过语音播放啦!读者们可下载讯飞有声APP,听公众号,查找“风云之声”,即可在线收听~
吕克·蒙塔尼究竟在做什么?
吕克·蒙塔尼有没有做伪科学?
吕克·蒙塔尼什么时候开始做伪科学?
吕克·蒙塔尼是不是从事伪科学多年?
4 月 16 日,法国病毒学家吕克 · 蒙塔尼(Luc Montagnier)在一次电视节目中发表极具争议的观点:新冠病毒含艾滋病毒的核酸序列,是人为的,而病毒是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泄漏的。这一观点旋即被欧洲同行驳斥,其错误之处也有一些文章科普过(可参见笔者博客),在此不再赘述。本文想说的是,蒙塔尼曾在 2008 年因首次分离艾滋病毒而获得诺贝尔奖,然而获奖后不久就深陷“伪科学”的舆论泥沼,这也让他备受学界质疑。
本篇试图回答如下几个问题:第一,吕克·蒙塔尼究竟在做什么?第二,他有没有做伪科学?第三,他什么时候开始做伪科学?第四,他是不是从事伪科学多年?我们先讲第一个问题。第一,吕克·蒙塔尼发表论文超级不喜欢用email作为通讯方式,用他的Hotmail邮箱来检索PubMed数据库只能检索到两篇论文;第二,吕克超级喜欢当论文的第一作者;第三,我能查到的、他是通讯作者并且研究的是他本行HIV的论文,最后一篇于1997年发表在《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上,报道了一位血清学检测呈阴性的HIV患者,通讯方式给的是邮寄地址,没有email;第四,吕克最后一次参与HIV的研究工作,是2007年发表在《Biochemical Pharmacology》上讲利用干扰素贝塔抑制HIV复制的论文,吕克是作者之一。2009年,吕克·蒙塔尼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 Computational Life Sciences》期刊上发表了两篇轰动全球的重量级论文,第一篇论文报道某些细菌的DNA序列在高度稀释后的水溶液里能够产生电磁信号,第二篇论文报道在经过抗病毒药物治疗之后、体内已经检测不到HIV的患者血液里,仍然能够检测到HIV释放的电磁信号。这两篇论文立即奠定了吕克·蒙塔尼作为当代第一伪科学(Pseudoscience)大宗师的地位。这两篇论文看题目估计大家云里雾里的:DNA产生不产生电磁信号,跟伪科学有什么关系?这话说来就长了。1988年,法国科学家Jacques Benveniste研究组在《自然》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报道了能够通过结合IgE诱导人类嗜碱细胞脱粒从而释放组胺的抗血清,在无限稀释(100~10120)直到抗IgE分子已经不存在后,仍然能够诱导嗜碱细胞释放组胺。Jacques指出,要达到这样的结果,秘诀就是在稀释的过程中要“剧烈的震荡”(Vigorous shaking),这样就可以把生物的信息传递到水中。这就是伪科学史上最暗黑之一的“水之记忆”(Memory of water)。水之记忆是顺势疗法(Homeopathy)的两大理论基础之一,另一个是“同类治同类”,指的是如果一种物质能够促使健康人产生什么样的症状,那么它就可以治疗有这种症状的患者。举个例子来说,两斤二锅头下肚基本上你就躺那里神志不清了吧?这就对了,以后神志不清的时候就往死了灌二锅头,保证立马就清爽了。别着急,没完呢,顺势疗法的另一个理论叫“最小浓度定律”,意思是治疗的时候浓度一定要玩命的稀释直到药物不存在未知。也就说神志不清的时候,两斤二锅头要无限稀释到没法检测到乙醇分子才有效。听到这儿估计你就晕乎了:那不就是喝白开水吗?水之记忆告诉大家:当物质溶解到水里之后,就可以作为模板来改变水的电磁特性,所以水就不再是水了,而是有了记忆的水。这样问题就来了:Jacques Benveniste何许人也,咋能在《自然》发伪科学的文章呢?因为Jacques不是一般人,他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他50岁也就是1985年前后有传言说他有可能会拿诺奖,当然他这个发现肯定是真诺奖级别的。一个诺奖级别的大牛发篇《自然》不是多难的事情,对吧?专业编辑们又看不懂做得究竟是什么,怎么可能想到这样的学者居然发伪科学?得,文章发表了之后那就乱套了。一个很有可能拿诺奖的顶级科学家做伪科学,此事如何处理?
1989年法国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所(INSERM)主任Philippe Lazar,在听取两个评估委员会的结论之后,建议Jacques Benveniste停止做他的“高度稀释”。1993年,《自然》上发表一篇论文,宣称Jacques Benveniste的水之记忆的实验无法重复。Jacques在1991年的时候给自己的研究做过辩护,说别人重复不出来实验是因为“处理不当”(Inept handling),例如稀释过程中不能上下晃,要转着圈儿晃(Vortexing),这样才能把物质里的信息传递给水,并且义正言辞地指出其实他这个实验有很多人能重复的出来。当然,法国INSERM反应也很到位:停资助,扫地出门。所以Jacques Benveniste就被开除了。需要指出的是,Jacques即使在被开除之后,仍然坚持做他的伪科学,后来他认为水有记忆的原因是来自电磁传递,并且宣称当生物分子不存在的时候仍然能够检测到分子的信号。2004年,时年69岁的Jacques Benveniste因心脏病去世,《自然》期刊的报道中称之为“水之记忆生物学家”,为其盖棺定论。吕克·蒙塔尼是Jacques Benveniste的忠实信徒,这在《吕克·蒙塔尼的生物学革命》(Luc Montagnier s Revolution in Biology)一文中有详细的描述。吕克相信水有记忆,并且在2009年报道了他的“突破性进展”,即细菌和艾滋病毒DNA都可以产生电磁信号。2010年,《科学》期刊发表了关于吕克·蒙塔尼的新闻采访,题为《法国诺奖得主逃离“智力恐怖”来到中国追求激进的构想》,开篇就讲了他来中国打算做啥:高度稀释的病原DNA放射的电磁波。文中吕克·蒙塔尼痛斥欧洲是“智力恐怖”(Intellectual terror),认为中国对于此类研究更为开放。文末,记者问了一个问题,说你难道不担心你的同事们会认为你掉到伪科学的坑里去了吗?吕克·蒙塔尼回答说,不会,因为这不是伪科学,不是忽悠(quackery),这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真实现象。
我们在Bing中输入“Luc Montagnier pseudoscience”,搜索到的第一篇文章很有意思(上图)。作者讲,这个吧,其实顶级科学家比方说拿了诺奖的超级大牛们,掉到伪科学的兔子洞(Rabbit hole of pseudoscience)里其实不是多新鲜的事情。看到这里,估计你就震惊了:什么情况?能拿诺奖不都是大牛中的大牛吗?怎么还能做伪科学?作者讲,多了去了。他举例来讲,比方说第一个专注搞伪科学的就是林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对,你没有看错,就是提杂化轨道的那个著名化学家鲍林,就是那个忽悠“如果你搞不清楚功能,那你就搞清楚结构”从而奠定结构生物学基础的鲍林,也是那个提出分子进化理论的鲍林(编注:参见从诺奖到维C神话:一位天才科学家的荣与辱(上))。鲍林年轻的时候很靠谱,老了就迷上维生素C了,认为这玩意儿可以治疗感冒和癌症,简而言之就是你要是有了病,就往死了灌维C,省得给大夫找麻烦(编注:参见从诺奖到维C神话:一位天才科学家的荣与辱(下))。搞伪科学的不止鲍林一个,作者还提了几个名字,例如James Watson(与Crick发现DNA双螺旋,分子生物学之父,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Kary Mullis(PCR发明者,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和 William Shockley(晶体管效应发现者,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所以多一个吕克·蒙塔尼不是多稀奇的事情。2015年,吕克·蒙塔尼在《Electromagnetic Biology and Medicine》期刊上发表他迄今能找到的最后一篇学术论文,题为《通过水和电磁波的DNA信息传递》,正式将量子场论(Quantum field theory)引入水之记忆中。看见没,所谓的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我没说错吧?一个搞艾滋病毒的诺奖得主,用量子力学来忽悠水有记忆,好刺激的人生啊。好吧,这里我们做个总结,第一,吕克·蒙塔尼因为1983年首次分离HIV于2008年获颁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就是说,他曾经真的是牛过;2009年开始鼓捣水之记忆,一跃成为国际著名的伪科学大宗师,这也是事实。第二,拜托,人家是伪科学界的领军人物好吗?人家做伪科学也很努力啊,你看他文章里的图,切图的时候连屏幕下面那排任务栏都不知道去掉(下图,画红框部分),说说看,是不是连一般的本科生都不如了?第三,人家从2009年开始做水之记忆,至今已有十多年了,所以“从事伪科学多年”这个说法,是客观且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本文原载薛宇科学网博客,《返朴》经授权转载,并做了少量修订。原文地址:http://wap.sciencenet.cn/blog-404304-1229176.html?mobile=1
扩展阅读:
抗体检测保证安全返工?WHO警告有抗体不等于能免疫 | 返朴
背景简介:本文于2020年4月21日年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返朴 (诺奖得主吕克·蒙塔尼做了什么伪科学?),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陈昕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