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印度这样快刀斩乱麻的“去中国化”能否成功让自己民族工业崛起呢?
本文全长5672字
之前先是讲印度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下跌23.9%,我一开始没对这个数字太在意,因为今年全世界经济都不行,美国不也跌了很多嘛。后来才知道印度的这个成绩在全球前20大经济体(G20)中排名垫底,也就是说印度在疫情下的经济大考中考了全班倒数第一。关键在之前,印度一直以经济增速优等生自居,这下第一混成了倒数第一。
然后这两天又看到一个更加让我瞠目的消息,2020年的印度人均GDP将会低于孟加拉,GDP总值将萎缩9.6%(世界银行预估)。孟加拉我是五年前去的,不夸张地讲是我到过的最穷的国家,感觉比印度还要落后20年。我当时设计的路线是走陆路口岸从孟加拉到加尔各答,几乎连滚带爬逃难一般到了印度,到了加尔各答之后居然大有一种“上天堂”的感觉——嗯,孟加拉就是这么一个能把印度衬托成“天堂”的地方。这个曾让我落荒而逃的国家,人均GDP怎么可能比印度还高?印度得惨成啥样啊?——要知道在五年前印度人均GDP比孟加拉要高40%。
孟加拉已非当年吴下阿蒙
另外,大家别看现在印度的疫情确诊人数天天跟暴雷似的,实际上印度人民早就彻底放飞了,认为峰值已过。就拿我住的社区来说,左邻右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确诊过然后康复了,而且很多是老人。八月份对面邻居发现第一例确诊的时候(参见《【印度日记】我算了算,印度的真实感染人数可能有3亿》),我们楼里的人还很紧张,一个星期之后他们从医院隔离结束回到家,看起来跟没事儿人似的,于是大家一交流觉得这病毒好像也没传说中那么要人命嘛。当然,确诊后病死的人肯定有,但哪个病不死人呢?哪个人不会死呢?印度将近14亿人口,每天全国死个几百人还不是毛毛雨?印度人本身对生死看得比较开,人命本身不怎么值钱;再加上政府为了复工,舆论宣传也倾向于弱化病毒平息恐慌,把“致死率低”吹成了政府的功劳……总而言之印度人民普遍觉得这个病毒没什么大不了。相比之下,经济的衰退更要人命。我有一个邻居是做工程师的,在印度算是非常风光的金领阶层。他原本担心被裁员,后来裁员倒是没裁,但他的薪水缩水到了40%——反正你爱干不干,公司只发得出这点钱。这缩水缩得有点狠,因此他现在有打算退租了这边的公寓,回喀拉拉邦的老家远程办公。他的情况只是印度整体经济一个很小的缩影,印度像这种日常生活开支受到严重影响的人数以亿计。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在我们眼里印度政府对疫情的防控是很失败的,但在印度底层老百姓很少有人指责政府做得不够好,反倒是封城期间的一些因暴力、饥饿、债务、心理压力造成死亡事件常常会被媒体过度报道。因此有不少印度人事后诸葛亮,抱怨政府防控过头了——明明就是个无伤大雅的小病毒,早知如此一开始就不该封城,之前如此严格的封城毫无必要,经济代价得不偿失,白白把我们的生活搞得那么窘迫。这个逻辑跟“苛政猛于虎”是一样的——贫穷猛于病毒。如今看到印度经济这个样子摇摇欲坠,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事情:莫迪政府选择在疫情期间跟中国搞边境对抗、全面“去中国化”,非但不是犯蠢,而是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绝佳时机。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是在全球经济贸易正常运作的时期,印度突然跟自己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翻脸,搞边境冲突和产业脱钩,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美国跟中国打贸易战更多是胁迫手段,不是根本目的;印度跟中国的产业脱钩,却只会让自己的经济雪上加霜。这一极端的做法必然会在经济数据上体现出来,印度人民承受的经济后果一定会被反对党放大,招致各方面的批评。即便“去中国化”的做法是建立在边境冲突这一“国家安全”理由之上的,也可能因为其经济后果的惨痛而让人直接质疑在边境与中国对抗的必要性——就好像现在的印度人民质疑当初封城的必要性。但现在一切“去中国化”的经济后果都被疫情的影响遮盖住了,让人无法直接指责其造成的影响,这让我不得不佩服莫迪确实具有深谋远虑战略决策能力——反正五年GDP翻一倍的牛皮终归是吹不下去了,封城对经济的影响也是遮不住的,索性破罐子破摔,一泡烂污拆到底。印度一些媒体的彩虹屁就更天花乱坠了,他们说莫迪对此其实是早有计划的,之前的武汉会晤、金奈会晤成功地“在战略上迷惑了中国”——敢情莫迪才是影帝?敢情印度早就知道今年会爆发疫情?我们有人可能会不屑地说莫迪不过是“政治投机”,但“投机”不就是一种战略决策吗?我们所说的“转瞬即逝的窗口期”不就是一种“投机”吗?全球疫情就是印度“去中国化”最理想的“窗口期”。当然,这背后肯定离不开美国给印度递刀子、画大饼,比如对“印太战略”的推进、全球产业链的重新部署等利益许诺。但这毕竟是关系到印度今后国运的大事儿,光有美国的怂恿撺掇也成不了,跟印度自己想要“去中国化”的主观意愿分不开。
用以制衡中国“一带一路”的美日印澳四国“印太战略”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印度究竟应不应该“去中国化”?——该!大家回想一下我们九十年代对日本商品的那种纠结,很多人在民族感情上不喜欢日本,可日本的东西确实好,即便今时今日好多人去日本的重要任务还是买买买。那会儿好多人一边喊着抵制日货,一边还是不得不买日货——有些东西国内没有替代品,比如相机、随身听;还有一些产品,国产虽然能做出来,质量也远远比不上日本货。就算一边鄙夷地念叨着“小日本”,也不妨碍我们觉得用日本货“有面子”。在疫情之前,印度市场对中国制造的依赖,更甚于当年中国对日本制造的依赖。因为以前的日本货占据的主要是高端家电市场,且大部分并不是必需品,在中低端市场还是给国产留下了生存空间。但中国商品对印度市场的占领是全方位的,大到机电设备,小到保鲜膜、晾衣夹,都是中国制造。而且中国制造的东西,跟印度产品相比真的是又好又便宜,差距大到连高额关税都无法填平。这点我在印度生活的体会特别深,名创优品这种品牌搁在印度能定位成轻奢日用小百货。中国制造几乎不给印度民族工业留下任何生存空间,这就不仅是伤自尊的问题了。印度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想要解决国内就业问题,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是唯一出路。从长远来看,印度如此依赖“中国制造”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自废武功饮鸩止渴,所以“去中国化”势在必行。前几年起莫迪政府就部署了“印度制造”战略,希望逐步减少对中国产品的依赖。但中国人多会做生意啊,最擅长满世界搞倾销,印度商人又特别青睐便宜的中国货,“印度制造”虽然的确在发展,“中国制造”在印度却还是越卖越多——“中国制造”对印度经济就像一种毒瘾,沾上了哪儿那么容易戒除,只能强制“戒毒”。
当我发现连木头晾衣夹都要从中国进口,就意识到了这个国家对中国制造的“毒瘾”之深
那么,印度究竟应不应该现在就“去中国化”?——目前时机上来说或许太早太快了,但将来也不见得能有更好的时机——疫情爆发掩盖经济后果是为“天时”,美日印澳合作推进印太战略是为“地利”,制造中印边境冲突引导民意是为“人和”。机遇和挑战从来都是并存的。印度这样快刀斩乱麻的“去中国化”能否成功让自己民族工业崛起呢?
以我对印度的了解,由于土地、劳工、教育、观念、基建等多方面原因,我并不怎么看好印度的产业结构改革的前景,这个我在《【解读】印度要想赶上中国,究竟差了什么?| 随水文存》一文中有详细的论述。莫迪任期内所能做的改革毕竟有限,他虽然完成了税改,但印度现代化发展迫切需要的土地改革和劳工制度改革却依然毫无眉目。并且没人知道莫迪之后的继任者又会怎么样,一切的成败唯有拭目以待——嗯,这场豪赌的结果或许得等二十年才能揭晓。我对莫迪的个人情感很复杂。坦白说,如果抛开我的立场,莫迪是当今世界我最欣赏的政治家之一,因为他非常理性和自律,莫得感情。对于一个运筹帷幄的人来说,理性和自律是最必要的素质,这个可以参考《教父》中的柯里昂老头子,对他来说一切都只是生意,一切都可以交易,而且目光相当长远。莫迪少小之时就丢下包办婚姻给他娶的妻子离家,终生素食,滴酒不沾,生活简朴,清廉自律。前几天印度媒体刚刚曝光了莫迪的个人净资产,堂堂一国元首,合计资产总共261万人民币——这包括了他的房产和地产和所有存款,甚至连车都没有一辆,最主要的动产是四个金戒指。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印度有几位部长的资产多达数亿卢比(数千万人民币)。我一直觉得自律的人是很可怕的,自律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自己的“残忍”,一个人对自己都能那么残忍,对“敌人”的无情也就不足为奇了。莫迪早年执政古吉拉特邦时曾纵容印度教徒对穆斯林进行报复性屠杀,所以这人就像普金大帝一样,杀伐决绝,属于那种说得出做得到毫不手软的人。但我对莫迪的肯定,仅限于他作为一个政治家,我可绝不会想和这么可怕的人做朋友。尤其是作为中国人,我就更不希望这样一个强人做印度总理了。莫迪政府这一年来把中印关系搞得鸡飞狗跳,像我这样的在印华人是首当其冲的直接受害者。我刚认识我太太的时候,她是莫迪的忠实粉丝;如今她早已粉转黑,一直跟我抱怨:莫迪还得当政三年,这可咋办?咋没人去刺杀莫迪呢?毕竟刺杀总理是印度的一项光荣传统。我的另外一位印度朋友更是直接说:假如我拿着一把枪站在莫迪跟前,我会毫不犹豫开枪杀了他。莫迪不是那种和稀泥的人,所以伤害到了太多人的利益。虽然他的一些举措看起来很疯狂,但我还是不得不承认莫迪是一个真正为印度长远利益着想的领导人,高度自律的性格决定了他不是川普那种贪图眼前短期利益的人。当然,印度社会现存的问题远非莫迪的一己之力就能解决,他作为印度民族主义志愿者组织RSS(Rashtriya Swayamsevak Sangh)的成员,有其神棍的局限性。这个RSS组织说白了就是印度版的法西斯("An Indian Version of Fascism"),黑历史多得很。不过呢,RSS是建立在印度文化认同而非种族认同上的,这是他们与纳粹法西斯的一大区别。当年刺杀甘地的正是RSS成员,RSS主张跟伊斯兰教斗争到底,所以在他们看来,甘地同意印巴分治是对伊斯兰教的软弱妥协,乃是印度的罪人;RSS领导人早年赞赏过希特勒“种族纯洁”的思想,认为这是维护民族纯洁性的必要手段;当然,他们对以色列建国也表示支持,因为这同样是对宗教、文化的传承保护;RSS曾反对过印度独立后的宪法,因为宪法里面没有包括任何《摩奴法典》中的内容,他们认为这是对印度文化的背离。莫迪的梦想很大程度其实是RSS的梦想——打造一个独立自主、文化统一的印度。那些反华反穆斯林的举措,尽管有些罔顾后果,但站在印度的民族立场上也并没有错——我们中国不想一辈子受人牵制,印度又何尝不是?中印两国之间的竞争,就跟中美之间的竞争一样,恐怕是无法避免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市场需求也不可能被无限地创造,每当有一家中国企业的崛起,世界上别的国家可能就会有一家企业衰落倒闭。这种竞争无关道德,有的只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真要闹起别扭来,国际贸易规则形同虚设——美国对中国的部分关税就是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可美国根本不在乎。据说前些天印度意淫了一场模拟空战(这个我是国内媒体上看来的,未找到英文原文),印度派出一架米格21和一架米格29,对中国部署有歼20和歼11的新疆和田机场进行了模拟打击,在模拟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摧毁了中国三架歼11和一架歼20。印度这种做法看起来很阿Q,可以前很多中国军迷不也认真讨论过歼8、歼10枪挑F22嘛?看到印度现在这样折腾,有时就仿佛在看过去的中国。只不过印度作为一个从未经历过暴力革命东拼西凑起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伪国家”,脚上的镣铐太过沉重,一直都只能慢慢往前挪。莫迪现在所做的,正是拿着鞭子抽印度,想让印度奔跑起来。可莫迪却对脚上的镣铐束手无策,还早早扔掉了“中国制造”这根拐杖——接下去摔跟头是难免的,美国搀几把也是必须的。最近网上看到很多中国网民对印度的仇恨情绪加剧,整天盘算着怎么肢解印度,甚至后台有人私信问我有何可操作的方略。我觉得假如完全不考虑国际制裁等后果,中国趁现在这个机会真的对印度猛踹一脚的话,印度很可能接下去几十年都只能瘸着走。以中国现在的实力再打败一次印度并不难,但这个国家绝不是这么容易瓦解的,虽然印度不同党派、民族平时内讧不少,大敌当前的话还是会让印度变得团结起来(不包括穆斯林带路党),1962年中印战争的一个意外结果就是让印度人民的国家意识觉醒了。而且印度人民的韧性和逆来顺受绝对不在中国之下,经历多个世代的宗教洗脑,再加上过惯了清贫日子。我发现绝大多数印度人,无论经济条件好坏,都具备在物资匮乏条件下生存的技能。大多数印度人长期素食不会觉得有任何不适,每天一美元就有办法活下去,平时生活中也特别擅长节俭。比方说我邻居就经常会跟我太太讨论如何节约燃气,恨不得在杯子里煮鸡蛋,使用最少的水和最少的燃气,我有时候煲汤烧肉会小火慢炖几小时,在他们看来简直是不可理喻的变态行为;再比如印度这么热的国家很多人家里却没有冰箱,有些人家虽然有冰箱,但每晚都要切断电源来省电,他们冰箱里绝不会有速冻的鱼肉。因此即便像今年这般窘迫,对许多印度农民工来说大不了也就是退回到过去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在城里面找不到工作,那就回老家农村种地。他们的这种随遇而安,有时看起来甚至像一种“自我放弃”。其实大部分的印度老百姓都是懵懂无知的,他们所关心的无非如何养家糊口,他们只在乎拿什么付下个月的房租、孩子下个学期的学费,才不会关心国家产业结构的长远规划,甚至他们中的许多既得利益者本身就是印度产业结构改革的绊脚石,所以印度实行“去中国化”必须打国家安全牌煽动民族情绪才能获得民众支持。印度在疫情经济岌岌可危之际,主动挑起边境冲突,驱逐中国资本,看似是不按常理出牌,其实恰恰是为了获得民意支持,同时将由此产生的经济后果遮掩过去,从而达到产业结构改革的目的。许多时候,民族国家之间的所谓“仇恨”,并不是因为真的有什么不可化解的仇恨,或许只是国家和舆论需要你去“仇恨”。那些咬牙切齿要肢解印度的中国网民,可能生活中一个印度人都不认识;同时那些意淫着能够轻松“粉碎中国侵略阴谋”的印度网友,也可能这辈子一个中国人没见过。
图文作者:莫希智
背景简介:本文作者随水,自媒体博主,纪实摄影师,历史、宗教爱好者,专注于南亚文化、喜马拉雅文化、伊斯兰文化等主题,深入藏区、印度、中东、中亚等地考察。目前定居南印度。文章2020年10月19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随水文存,(【印度日记】破罐子破摔的印度经济)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