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与病毒共存”是个由语言模糊造成的错误问题 | 袁岚峰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当我们说跟病毒共存的时候,定义一定要前后一致,不能前面说的是常识的定义“新冠病毒无法消除”,后面却把它偷换成了操作性的定义“取消所有防疫措施”。
最近,是否要“与新冠病毒共存”成了最热的话题之一,许多人争论不休。在我看来,这完全是由语言的模糊造成的错误问题。什么叫共存?如果指的是现在就取消所有防疫措施,那中国人几乎全都不会同意。如果指的是承认无法消除新冠病毒,那几乎所有人都会同意。
事实上,我们无法消除的坏事有很多。例如人类社会从来都不能消除犯罪,但很少有人说我们要和犯罪共存。正常的态度是承认犯罪随时可能发生,但仍然要尽力打击犯罪。打击犯罪正是和犯罪共存的方法,因为如果你不打击犯罪,结果就是社会被犯罪吞没,这就不是共存啦。
因此,承认新冠病毒无法消除,这本身是个很平常的观察,并不会从中推出什么惊人的结论。真正惊人的,是一些错误的推理。例如说外国都放开了,中国也应该放开。这就纯粹是胡扯了!这里的错误是逻辑上的“推不出”,而不是要不要跟病毒共存。当我们说跟病毒共存的时候,定义一定要前后一致,不能前面说的是常识的定义“新冠病毒无法消除”,后面却把它偷换成了操作性的定义“取消所有防疫措施”。
真正值得讨论的,不是要不要和病毒共存,而是具体的防疫措施。比如说,现在的防疫措施成本有多高?收益有多大?不防疫的成本有多高?收益有多大?——如果不防疫也有收益的话。综合这些考虑,再提出防疫措施应该如何改进,这才是建设性的讨论。
我想,经过综合全面的考察,结论应该是中国现在坚持严格的防疫措施总体上是正确的,成本可接受,收益远远大于成本,包括国内的收益和国际的收益、硬实力的收益和软实力的收益。在具体操作上,当然有改进的空间。比如拓宽对外交流的渠道,以免中国企业错失海外的机会。比如加强全国的统筹,避免各级地方政府的层层加码。如果应对得当,这正是我们推动改革、增强自身能力的好机会。这些才是应该专家发挥专业水平的地方。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袁岚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科技袁人”节目主讲人,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入选“典赞·2018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微博@中科大胡不归,知乎@袁岚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 责任编辑:陈昕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