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答案(6)——颠覆世人对中美关系的认知 |汪涛

风云之声 2022-05-1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纯科学 Author 纯科学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坚决不能让中美冲突成为持久战。



本系列文章不是提出问题,而是要给出答案!

前五期参见:

答案——颠覆世人对中美关系的认知 | 汪涛

答案——颠覆世人对中美关系的认知(2) | 汪涛

答案(3)——颠覆世人对中美关系的认知 | 汪涛

答案(4)——颠覆世人对中美关系的认知 |汪涛
答案(5)——颠覆世人对中美关系的认知 | 汪涛

本系列文章不是提出问题,

而是要给出答案!



六、中美冲突会不会是持久战?


还是先说答案:不是。追赶时急不得,超越时拖不得。


01

贸易战已基本结束


2018年3月特朗普发起中美贸易战的时候,很多人认为会是持久战。有人甚至认为中美之间的冲突状态有可能会持续20年甚至40年。例如,英国剑桥大学的高级研究员马丁· 雅克就这么认为(警告:美中这一轮大较量,至少二十年!)。但是,贸易战仅仅打了不到2年美国就受不了。2020年1月15日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本质就是《朝鲜停战协定》—— 战争没结束,但也不打了。只是科技战美国自认为还有优势,所以还在零零星星地打。拜登政府上台后,科技战也逐步停止了。在舆论战领域,因为只是打嘴仗,所以反而一直是炮火连天。



02

对韬光养晦的理解完全反了


有人希望中国还是要韬光养晦,让美国不再认为中国会超越美国,这是一种方法。但是,现在人们对韬光养晦的真正含义全都理解反了。理解一句话不能单纯地只看这句本身,而要看它出现的背景是什么。要知道当年提出这个策略的时候可不止这一句。那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苏东坡巨变,中国面对巨大的内部和外部压力。很多人无法理解,当年的苏联可是老大哥啊,怎么突然之间在老大哥那里,共产党居然成了非法组织了。所以,邓公提出的策略原话是:“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后来人们只记住“韬光养晦”,其他全丢掉了。从“韬光养晦”这个话本身直接来看,的确是要藏住自己的能力,不要显露自己的锋芒。可是要明白,什么话都不说,才是“韬光养晦”。一旦公开地在全世界面前说我们要“韬光养晦”,所有人马上都会瞪大眼睛:啊,你到底在藏什么?事实上,当年这句话说出来后,马上就引起了国外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并且把它翻译成“hide one 's capacities and bide one 's time”—— “隐藏能力,等待时机”。这让人直接的感觉不就是要设下一个埋伏准备打个伏击战嘛!这不是藏,而是反过来一下全曝光了。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才真的是在韬光养晦,但邓公提出这个说法的特定历史环境下,结合他说的前面几句“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这是要大家面对苏东巨变不要惊慌,我们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是藏着很多能力和好东西的,以后要“有所作为”。公开说“韬光养晦”,就是一种适当显露一下自己能力的语言艺术,是在说反话。比较一下“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才可以真正理解邓公当年说这句话的准确含义。说是韬光养晦,可是当时我们的实力真的是差太远了,有多少可韬可养的东西?当然不是没有,但也真没多少。1990年时,中美经济总量之间是16倍多的差距。在军事装备上,中国军队与美军已经落后到代差级别的了。当时中国军队的主要装备连伊拉克都不如,第一次海湾战争中联军对伊拉克却形成的是单向屠杀的结果。我们总是说抗美援朝时志愿军是如何用劣势装备打败了优势装备的美军,但因为当时有苏联在背后的支持,志愿军装备与美军之间真不是差那么远,甚至在很多武器装备上志愿军是有超越美军之处的。至少在抗美援朝中后期是如此。可是在1990年前后,除了有自我核保护以外,中国军队与美军之间的常规武器装备差距,可以说比抗美援朝时还要大。这种差距的幅度是多么令人绝望和焦虑!由此就可以理解1992年邓公南巡时,心情那么急迫的原因所在了。他不断对特区领导说“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你们要搞快一点”。很幸运,30年过去,沧海桑田巨变。中国的经济、科技、军事装备、教育、人才一飞冲天。苏东巨变之前的世界格局是叫“美苏两强争霸”,在此之后叫“一超多强”,这一局面维持了30年。从今往后,国际格局就可以叫“有地球特色的天下大同”了。所以,持久战不是没有,但它已经打了30年,打完了。正因为有前面30年的持久战,更前面40年建国后的积累,我们才能在今天有底气说不用再进行持久战。


03

中美冲突结束的条件分析


现在的状态算什么,很多人心里都很迷茫。之所以形成这种情况,是因为美国处于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的状态。迷茫的核心原因是两个:
  • 美国已经很清楚地知道中国正在快速超越美国。
  • 还有人心存有可能遏制中国的一丝幻想。

要完全结束中美之间的冲突状态,就是要让第一个方面尽快变现,让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事实。同时,最重要的是完全改变第二个方面,让心存一丝的幻想彻底破灭。如何让美国精英层不要再心存可以遏制中国的幻想呢?这要有两个必备的条件:
  1. 中国超越美国的事实已经确定无疑。
  2. 让美国民众、精英层和决策层都清楚地认识并认同,中国超越美国确定无疑、无法改变。

实现第一个条件的标志性事件按重要性程度依次为:
  1. 中国名义GDP超越美国。虽然名义GDP只是一个数字而已,超过那一刻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实质性改变,并且GDP到底能不能准确表达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也有一些观点分歧。IMF按购买力平价方法评估的GDP中国在2014年就超过美国了。不过,这毕竟只是一种学术研究性质的观点,不是全世界经济活动中正式的评价指标。不管怎样,按现实通用的经济活动评价指标,当中国在GDP上超过美国时,在心理上产生的影响会是非常巨大的。中国GDP在2010年超过了日本,仅仅十年以后,中日之间的经济总量差距就拉大到了3倍。未来十年之内。中国经济总量肯定会超过美国,并且与日本之间进一步拉大到数量级的距离。

  2. 军事力量基本抵消美军优势。包括:轰20成军;10万吨级电磁弹射航母下水。很简单,主要就是这两个。为什么?因为有了这两个,中美军力就基本不存在美国有的好东西中国没有的问题了,剩下的只是数量多少的问题。有很多人分析中美之间军力对比时,总喜欢比较双方主力战舰各有多少,主力战机各有多少,导弹各有多少……这个基本的分析框架和思路本身就是完全错误的。评估两个对手长期竞争潜力的最重要因素,不是现有军力的对比,而是其恢复能力或生产补充能力的对比。因为中国的军备基本都是有能力自己生产,也没有任何国际条约限制说中国只能生产最多10架运20。生产多少数量完全是中国的自由。因此,歼20有100架与有1000架甚至3000架没太大区别。055有8艘与有80艘只是时间甚至只是中国想不想的问题。10万吨级核动力电磁弹射航母只要有1艘就约等于有10艘。产能对中国是任何问题吗?根本不是嘛。如果美国精英们一定要认为中国只有具备1000架歼20才算死心,那是要逼着中国一定实际造出1000架歼20来你才老实吗?对中国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有/无”。只要有,数量上就约等于有很多、很多……很多,一直多到让任何对中国心存哪怕一丝侥幸的幻想全都破灭为止。美国能有的中国都有了,中国还有很多美国没有的,那么中美军力就用不着再对比数量了,基本没有意义。中国不仅不是伊拉克,与以色列等国家也完全不同。以色列能造的东西就不一定能造很多,别说是有没有钱造出来,就算有钱造出来了,有没有地方放都可能成问题。但有谁会怀疑中国造出一万架歼20、歼16、歼10C、歼11B、轰20、运20居然会没地方放?造出10艘10万吨级的电磁弹射航母居然会没有地方停?当然,这样说绝对不意味着我们主张现在中国极大提升现有主力装备的产量,正相反,我们需要通过有限的装备数量大部分抵消掉美军优势后,应当尽快转向将更多投资用于装备的科技创新上,从而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来提升军力。由此实现更高的效费比、安费比、产出投入比或叫军力成本比。在特定的西太平洋地区,10枚DF17的威慑力,未必比一艘航母低,成本却远远低于后者。与美国的军力竞争,并不完全是直接的军备数量竞争,归根结底是效费比、安费比、产出投入比的科技创新竞争。

  3. 芯片科技可以脱离美国的约束。这个可能是所有工作中最难的项目,不过,美国对中国科技上能够形成制约的也就剩下这一项了,并且其中绝大部分科技资源事实上已经不在美国手里。因此,一旦突破芯片约束,美国就再无任何能力对中国有效进行科技战了。

  4. 新能源的发展使石油对外依存度下降到安全限度以内。中国可以轻易地拥有一万架先进战机,近千艘先进战舰,但要是真发生战争了,有没有那么多油让这些飞机战舰烧还确实是个问题。

  5. 粮食总量上不会继续增加对外依赖。

  6. 其他。可能还有更多条件,但其他都不是那么关键和致命了。

实现了以上条件以后是否就一定成功呢?也不是,更关键的是实现第二个,让美国精英层充分明白,中国超越美国确定无疑,不可改变。其实,从历史发展趋势来说,这个在今天就已经是确定无疑的了,只是在未来什么时候完全变现的问题。当然了,你可以等到事实已经成为事实时才认可事实,也可以在事实到来之前就清楚预测到事实并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去顺应事实。所以,实现第二个条件其实比第一个更加重要。与特定历史阶段的韬光养晦完全相反,不仅不能韬晦,而且还要大力地宣传,让整个地球人都知道中国已经确定无疑地超越了美国。尤其让整个美国精英层都明白这一点。美国要彻底放弃遏制中国的心思只有两种心理状态:
  1. 要么认为中国根本不可能超越美国,从而不值得费心思去遏制;

  2. 要么认为中国超过美国已经确定无疑,从而根本不可能也完全不值得再费心思去遏制。不如顺其自然甚至反过来多想想如何利用中国的发展。

这两种心理状态必居其一。过去,通过韬光养晦实现了心理状态A,现在要通过与韬光养晦完全反过来的策略去实现B。如果中国长期在这两个相反的策略之间摇来摆去、五心不定,B条件就难以尽快实现,美国精英层和决策层的内心就肯定会一直存有幻想。不要完全等待客观条件完全具备之后才来实现美国心态的完全改变,因为美国人还是比较聪明的,只是我们还没把道理讲清楚。讲清楚了以后他们会明白的。


04

从中国自己的发展历史角度看


中国对外的态度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战狼阶段:有人说中国现在是战狼外交,这完全不对。中国刚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真的是战狼。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科技、军事装备还比较弱,我们必须通过战狼式的对外态度和实际的成功军事行动,以吓住敌对势力,为国内发展创造必要的和平条件。韬光养晦阶段:改革开放后的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国利用相对缓和的国际环境,普遍示弱,广交朋友,埋头地大力发展自己。公开说韬光养晦阶段:20世纪90年代直到2016年。韬光养晦不是没有代价的,甚至代价会极大,只在特定时期适用。不是你不说出来就能韬住养住,还得把有可能威胁到对手的绝大部分工作实际上都砍掉,近乎于苦肉计才能让对手放心的。对手没那么傻,不是你不说就能放过你的。我们当时停了一大批军事装备的发展,停了很多像运十这样的高端科技研发项目,表现出专心依赖美国发展的乖巧样子。如果不再为韬晦而牺牲自己的核心能力进步的机遇,就得全力发展自己包括军力和核心科技,由此就必然会面对老大打压的问题。面对那么多的打压,中国不是“韬光养晦”,而是“负重前行”。完全不再韬光养晦阶段:2016年至现在。真不是战狼,只是完全不再韬光养晦而已。领导世界阶段:不久的将来。心态平和,胸怀世界,天下大同,共同富裕。所以,这一轮中美冲突何时结束,取决于我们在多长时间内让美国精英层认清现实,彻底放弃幻想。这一目标,决定了我们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是正确的。只要美国决策层认清了现实,放弃了幻想,中美非正常的冲突也就结束了。


05

对全球的社会测量


本系列文章所讨论的这些观点并非是理论推导的结果,而且更是通过本人过去几十年对全球不同地区、包括美国在内的大量不同阶层人员进社会测量所得出的结果。例如:2002年我去巴西的巴西利亚市,拜访其相当于通信部长秘书的官员。对方非常兴奋地提到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给他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很希望从我这里得到神秘东方国度给他们带来的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这让我太惊讶了,我只是一个公司的营销领导,哪能给巴西这个国家带去什么灵丹妙药。所以只是介绍了中国通信行业的发展,中兴通讯公司的发展,以及我们当时的产品技术等。中国通信行业和通信科技爆炸式的发展给他留下极深印象。2004年我见过很多欧洲客户,当时的欧洲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美国的已经非常普遍,这让我触动很深。而当时的中国人包括社会精英们普遍认为:别说是10年以后,人家美国就是坐着不动,停止发展,中国100年以后都不可能赶上美国 —— 真不是中国人忽悠了美国,中国自己当时哪有几个人会认为中国十几年后就会接近和超过美国的?2015年,我在美国新泽西与一个当地伙伴的老板交流。我们正谈着技术和市场问题,突然之间他冒出一句“年年都是9%的增长率,太令人惊讶了(amazing,amazing)”,显然这是在指中国。他说他女儿正好就要毕业,找不到工作。我非常吃惊,他都是有私人飞机的老板了,怎么还会为自己女儿的工作发愁?可能读者会以为美国人强调自立,不会让子女接自己的班。不是这样的,美国当然强调子女的独立,但不是说子女就绝对不能继承家业。特朗普就是接他父亲的产业,伊万卡虽然自己比较独立,也是借助特朗普家族的资源起家的。我问这个老板为什么不让他女儿先在自己公司实习,就算真要自立,不想接老子的班可以慢慢再找工作啊。他过了很长时间表情凝重地说“不知道自己企业还能存在多久”。大多数天天谈美国的大V和专家们没有对美国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阶层长期广泛的社会测量,都是凭二、三手资料和媒体资料想当然地以粉丝们喜欢的方式大发议论。今天的中美关系没那么复杂,只是中美两国的人对相互关系的心态、情绪稍微有点复杂而已。对今天和未来的中国来说,美国就是地球上除中国之外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的一个。只要彻底搞清楚这一点,其他所有事情就都很简单了。


06

为什么不能搞持久战


最重要的问题并不是去预测,而是我们战略策略的正确选项是什么——坚决不能让中美冲突成为持久战。这才是我反对该论点的关键原因。道理很简单,因为这极度危险 —— 超车时与被超的车长时间并驾齐驱、你追我赶的状态是最容易出车祸的。这也是当年为什么毛泽东特别强调“抗日战争急不得,解放战争拖不得”原因所在。追赶时急不得,超越时却拖不得。请看下集:答案(7)——颠覆世人对中美关系的认知  七  美元与人民币(未完待续)

扩展阅读:


答案——颠覆世人对中美关系的认知 | 汪涛
答案——颠覆世人对中美关系的认知(2) | 汪涛
答案(3)——颠覆世人对中美关系的认知 | 汪涛
答案(4)——颠覆世人对中美关系的认知 |汪涛
答案(5)——颠覆世人对中美关系的认知 | 汪涛人才转移是科技成果转化最重要的模式——中国如何领导世界(三)| 汪涛
中国如何领导世界?(一)——以太阳能为引爆点的西部大开发 | 汪涛
什么是科学?中国如何领导世界?(二)如何建立以原创为主导的科技创新体制1 | 汪涛
如何赢得对美的无界战?中国如何领导世界?(四) | 汪涛
论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如何领导世界?(五) | 汪涛


背景简介:本文作者汪涛,曾为中兴通讯国际市场管理体系的奠基人,现为析易船舶总经理。本文2021年8月19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纯科学答案(6)——颠覆世人对中美关系的认知,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孙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