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儿考倒数第二,妈妈一句话获赞千万:好孩子不是考第一名……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女儿派 Author 女儿派


作者 | 李核桃
来源 | 女儿派原创



是好妈妈没错了!


成都一位妈妈接孩子时,女儿一路小跑到她跟前,故弄玄虚道:“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先听哪个?”


看孩子乐成那样,妈妈干脆地回了一个字:“说!”


“(好消息是)我考了倒数第二名!”


说到“倒数第二名”时还狠狠跺了一下脚,毫不掩饰内心的欣喜。



What?我是不是对“好消息”有什么误解?


那坏消息呢?


“我没考及格……”



她故作夸张地哭丧着脸,眼睛和嘴角还有笑意呢。


两个消息一个比一个糟,亏她汇报得这么欢快。


妈妈的反应很暖心:没批评,没责骂,只是轻轻笑了笑。


即使没考好,也不必担心被责骂,这大概是女孩阳光开朗的根本原因吧。


有网友评论说:

“这个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极强,已经远超普通小孩。等哪一天她开窍,成绩很快就能窜上去,如果不开窍,她也能在以后工作中混得风生水起。”


是啊,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分数虽然仍然重要,但已经不是评判一个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了


林清玄说:

“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像种植物一样,山坡地种竹笋、香蕉,沙地种西瓜和哈密瓜,烂泥巴里种芋头,不同植物适合不同土地,不是只有一个样子的。好孩子就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


深以为然。


好孩子,一定不是只懂考试的书呆子。



“唯分数论”会毁了孩子


家长太在意孩子的分数,会怎么样?


大家可能看过下面一组对比图:



考100分,回家趾高气扬,用脚踹门也不担心受罚。


考95分,虽有忐忑,倒也坦然,回家敲门不卑不亢。


才考60分?啥也别想了!


垂头丧气的孩子连敲门都要小心翼翼,好像上门推销的业务员对自己的产品没有信心。


“被成绩支配”的恐惧,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


考好了皆大欢喜,考差了惴惴不安,多少成年人至今仍然摆脱不了考试的阴影,常常梦见高考。


家长太在意成绩,只会培养出一批“压力山大”的孩子,甚至制造悲剧。


比如《最好的我们》中的余淮,目标清华大学。


为了让他安心学习考高分,妈妈求老师调换座位,拜托余淮朋友监督汇报,还经常对余淮“情感绑架”,哭诉父母培养他的种种艰辛。



余淮是父母的全部期望,分数就是余淮的全部指望。


重压之下的余淮,一遇到重大考试就忧心忡忡,发挥失常。本是聪明的学霸,最后连高考都没考好,只能复读。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你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


越把分数当回事,孩子的压力就越大,考试时反而越紧张,越考不好。


如果遇到心理脆弱的孩子,甚至会引发悲剧。


哈尔滨有个小女孩,有一次没考好,从前三名跌至20名,父母说了她几句。她一气之下吞服了350片阿托品,送医时已经意识不清,险些丧命。



分数只是衡量成绩的标准,本身没有“喜怒哀乐”属性。


当家长把分数看得过重,分数就变成了孩子的“命根”,一切唯“分数”是从,命运被分数掌控。


俞敏洪说,教育的目的不是教孩子读书、认字、做习题,而是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让孩子塑造自己的思想并与世界对话。


顶尖的人格比顶尖的成绩更重要。


知识是武装孩子的工具,考试是检验知识获取情况的手段。


让知识融入孩子的生命,使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然后有尊严地生活,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让分数凌驾于一切之上,是本末倒置。



“看见”孩子的进步

孩子才会越来越好


TED演讲《每个孩子都是冠军》曾引起全球轰动。


演讲者丽塔·皮尔斯老师曾在一个特别差的班级任教,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她想尽一切办法激励他们。


有一次,她用20道题测验大家,有位学生竟然错了18道!


她在这个学生的试卷上写了个“+2”,还在旁边画了个笑脸。


学生问:“你为什么要在我的卷子上画个笑脸?”


她回答说:“因为你在进步啊!还做对了2道呢。”


接着又循循善诱地问:“现在你再看看卷子,是不是可以少错几道呢?”


学生特别同意,并且保证道:“老师,我下次一定会考得更好。”


“错了18道”,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打击;“对了2道”,这意味着他还有可取之处,令人心生希望。


同样的成绩,站在不同的角度审视,对孩子就有截然不同的影响。



曾有一则“孩子考了7分,爸爸放一车烟花庆祝”的新闻刷爆全网。


很多人对此啼笑皆非,才7分而已,家长就买了1000多块钱的烟花庆祝,这家长的心得多大呀!


可听了爸爸的解释,又觉得很暖心。


这个孩子平常不太认真,考试经常得0分,这次竟然考了7分,进步了呢。


为了激励孩子,爸爸便买了一车烟花燃放。


激励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孩子下一次就考了57分。


57分仍然不高,但跟0分相比已经是质的突破,进步不小了。


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说:

“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太容易的。”


肯定孩子努力的过程,比肯定结果,更能带给孩子进步的力量。


与其将我们的孩子与“别人家孩子”横向对比而使其焦虑,不如与他自己纵向对比,看看他比昨天进步了多少,比从前进步了多少。


看见孩子的进步,才能看见孩子的好。


那个不断被认可、被鼓励的好孩子,才会变得越来越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好孩子不是第一名

而是被激发了潜能


杭州有个叫亮亮的小学生,写了一篇题为《谢谢您,大仙》的作文,火爆全网。


他在作文里写道:

“我是一个要长相没长相,要纪律没纪律,要成绩没成绩的一个令人讨厌的差生,谁都讨厌我,连我自己也讨厌自己。突然有一天,天神下降了一个‘大仙’到我们班,命运也因此而改变……”




亮亮口中的“大仙”,就是他的班主任刘老师。


原来,亮亮从上一年级开始,就是一个“小学渣”:上课常走神,学习不积极,经常不交作业,还顶撞老师。


刘老师带了他才三个月,亮亮就完全变了一个人,不但积极交作业,还会在日记里反省自己的错误,积极改正错题。


谈及亮亮的改变,刘老师说:“我不是什么大仙,也吹不出什么仙气。只是从孩子闪亮的眸子里,看到了他对信任,成长和爱的渴望。”


看看他对作文的批语,总是适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虽有些习惯不太好,但你很可爱,因为你很诚实。”


“太好了!你的改变还会越来越好呢!”


“你这可爱的孩子,读你的作文,是刘老师最幸福的事情,你原本就是一个天使,过去是一只折翼的天使,将来定是一只发光的天使!”


从前大家都觉得亮亮是“差生”,父母吵他,别的老师不信任他,只有刘老师觉得“他只是好奇心和好动性很强,再加上思维非常活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


看见孩子的好,才能挖掘孩子的潜力,激发孩子的潜能。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说:

“孩子,你不用所有事都做得跟别人一样好,只需要发现自己最闪光的一面,你就是这个地球上独一无二的一颗星星。”


每个孩子,都是夜空中一颗星。


他也许成绩不够好,不够听话,不够璀璨。


但他有自己的独特光芒,他的美丽是需要机会才能绽放出来的。


愿每个孩子都被允许发出自己的光芒,在硕大的星空,自信地照亮前方。


本文来源于女儿派(ID: nverpai),关于养育女儿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女儿的苦甜,这里都懂;愿她们一生纯良,一生知礼,一世得体。



—— —— —— —— —— —— —— ——

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点击“蓝色标题”查看相关内容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数学微课堂

小学英语微课堂

小学语文资料合集

小学数学资料合集

小学英语资料合集
单元测试+月考

作文微课

写字微课

初中语文微课
初中历史微课初中英语微课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教育理念、中小学各年级学习资料和方法 




特别声明:

本微信公众账号分享的资源版权属于原出版机构或影像公司,本资源为电子载体,传播分享仅限于家庭使用与交流心得、参考和辅助购买决策,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若喜欢此资源,建议购买实体产品。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每天获取最新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