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张成绩单,揭露父母的三种层次,你在哪一层?(发人深省)

OC君 锋盛中小学辅导 2022-06-06


作者:佳小羽来源:课堂内外小学段原创
最近,有个女孩在微博上火了。
她兴高采烈地说自己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问妈妈要先听哪一个。
原来好消息是,自己终于从倒数第一,考到了倒数第二!
而坏消息是,还是没有及格。
拍视频的妈妈听完只是轻轻地微笑着,并没有责骂她。

△视频来源:燃新闻


这要是放在大多数家庭,想必早已鸡飞狗跳,一地鸡毛。
而这位妈妈却云淡风轻,女儿自然有十分的勇气向妈妈“报喜”。
网友们都被孩子的自信乐观感染了,纷纷点赞:


这段时间,期末考试是所有小学生的头等大事。

每次考试,不仅是考孩子,更是考验每个父母。
相对于上文这位淡定的妈妈,另一位妈妈深夜还在上演“狂吼式辅导”。
晚上10点半,她的训斥声划破了宁静的小区,一人训娃全小区受教育。

据邻居说,从入夏开始这位妈妈就经常这样辅导孩子。
可想而知,面对考试,妈妈的内心有多焦灼不安。
其实,越是内心不够强大、对教育不够自信的父母,到考试越焦虑。
如果孩子考得好,家长便欢天喜地,笑逐颜开,对着孩子一口一个“你真棒”,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奖励给孩子。
如果孩子考得不好,心头顿时乌云笼罩,满面愁容,仿佛天要塌了,孩子肯定没出息了,往后要啃老了,这该如何是好?
你是这样“唯成绩论”的父母吗?
父母对待考试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学习截然不同的认知。
一场考试,考出了三种不同层次的父母。
第三层次的父母:看不到孩子的努力,错把否定当激励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12岁女孩,因为被妈妈“贬低式教育”而离家出走。


尽管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她的成绩挺不错,但只因为自己很少拿第一、第二名,妈妈就经常说她“不争气”。
这位妈妈并不是个例。
明明孩子已经足够优秀了,许多父母还是喜欢贬低自家孩子,以为这样能刺激他们更加努力。
但是长此以往,孩子只会有“我拼尽全力,也无法达到你的要求”的挫败感。
还有的家长,一拿到孩子的成绩单,自己的焦虑转化成暴躁,就喜欢对孩子吼:
“猪脑子!”“你太没用了!”
“你怎么这么笨!”“你不是学习的料!”“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孩子?!”

当分数已成既定事实的时候,对孩子大骂一通根本百害而无一利。
这些批评、打击、负面评价,只会让孩子陷入自我否定中,越来越自卑和麻木,直到对自己彻底失去信心。
孩子的自信心从何而来?
它不在肯定中成长,便在打击中消亡。
想起几年前一则“略显滑稽”的新闻。

有个小男孩考试得了7分,他爸爸不但没有打骂,反而花了一千多元买了烟花带孩子庆祝这次“佳绩”。

原来,这个小男孩过去经常考0分,这次竟然考了7分,爸爸觉得应该好好奖励一下孩子。
据说后来小男孩还考到了57分。

从0分到7分到57分,他的进步,跟爸爸的肯定和鼓励分不开。

当考试失利时,孩子幼小的心灵是很难受的,有害怕,有恐惧,有愧疚。
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次很大的挫折,希望有个地方可以疗伤。
温暖的家庭、父母的臂弯,是他们最先想到的地方。
做家长的,要用坚定的爱、积极的态度、正面鼓励的话语,让孩子看到希望和方向。

第二层次的父母:比来比去,爱的天平已经失衡
前段时间,又有个男孩负气离家。
临走前他留下一张字条给爸爸,上面写着:
“爸爸,我走了,你不用找我了,以后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你不该有我这样的儿子。再见了,爸爸。”


字里行间看得出孩子坚决的态度,让人不禁疑惑,父子间能有多大的仇怨要从此形同陌路?
当孩子被警察找回时,问起他出走的原因,他向警察诉苦:
“爸爸觉得我这不行那不行,还经常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他不喜欢我,我就走。”
原来爸爸总拿他和别人比较,在孩子心中父爱已失去平衡。
他的无奈很多人深有同感。
在这样一个“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时代,身边的家长几乎个个都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比娃”这件事。
出生了以后比谁家娃长得快;
识字了以后比谁家娃认字多;
上学了以后比谁家娃考得好;今天比谁又受到老师表扬了,明天比谁在教育上投资更多……

网上有一档节目,曾采访00后对“父母爱比较”的看法,他们认为:
“比较”对自己没有帮助,每个人都有优缺点,而且都会进步,不存在可比性。

话少理精,不得不说,不少父母竟然没有小孩子活得通透。
父母盼望儿女成龙成凤,本来是无可厚非的。
只是很多时候,这种比较扭曲变形了。
不仅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毫无益处,反而很有可能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写道: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

当你对孩子说“隔壁的××就能考满分,你为什么不行?”这种话的时候,孩子的心里是脆弱的、怀疑的。
他们会觉得,可能自己真的不如别人,从此也就背上了这样的标签。
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压力和暗示,就像魔咒一样,孩子会在你的咒语里不断地转圈圈。

在比较中“失利”的孩子,还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亲子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
随便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进行比较,是最糟糕的教育方式之一。
第一层次的父母:看重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孩子成绩好自然开心;
但如果孩子这次期末没考好,我们该如何应对,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呢?
1. 全然地接纳孩子,提供具体帮助
完美型和不自信的父母会力求孩子完美,把所有人都搞得精疲力竭。
清华大学教授、作家格非曾在采访中说,对孩子的关注度不要超过60%。

这60%代表着合理的关注,而无需完美。
只有做到接受孩子的平凡,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才能心平气和地面对孩子。
拿到试卷,和孩子一起理性面对:
孩子哪些地方有进步,给予真诚的鼓励,只要你足够细心,一定能发现孩子的进步;
孩子哪些地方失分了,分析问题,找到“病症”所在,制定具体的计划陪孩子逐一去攻克。
全然地接纳孩子,再给孩子提供具体的帮助,这个重要步骤常常被父母忽略了。
2. 放下比较,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枝独特的花朵,孩子成长有快慢,能力有差异,就像自然界的花朵有各自不同的习性和花期一样。”

每个孩子的天赋和兴趣都不一样,被发掘的时间也会有早有晚。
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孩子真的一无是处,而是父母根本没用心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如果总是盯着缺点不放,那么一个很小的缺点可能会被无限放大。
与其用孩子的短处去跟别人的长处比较,让自己崩溃,还不如多关注孩子自身点滴的变化和进步。

试着把“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换成这样的话:
“没有谁能像你一样啊,不用什么都跟人家比。”
“你并不是一个笨小孩,只是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
“你可能只是学东西慢一点,但是你篮球打得很好呀!身体倍儿棒性格开朗!”
“虽然这次考试还是没能及格,但是比上次进步了不少,妈妈很欣慰能够看到你努力学习的样子。”

真心欣赏孩子的优秀之处,才是向上的激励。
3. 教孩子超越自己,才是最好的教育
知名作家刘墉的儿子刘轩在进入中学后十分叛逆厌学,令老师很头疼。

刘墉知道后不仅没有大怒,反而鼓励儿子考0分。
但前提是,必须遵守考试的规则,答完所有试题,不能留白。
考0分看似简单,但刘轩考了好几次都没有得到0分。因为必须要知道每个题的正确答案,才能把所有题都做错。
几次考试后,刘轩掌握了很多“错题”,终于考到了0分。
刘墉十分高兴,他告诉儿子,只有有能力考到A的人,才有能力考出0分。
刘轩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后,有了翻天覆地的转变,最后考上了哈佛,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
刘墉并没有用一张成绩单去框定孩子的人生。
而是教他不断地超越自己,在磨砺中成长,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人生价值。

人的一生都在学习,而考试没有考好,这是学习中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应该让孩子意识到,考试只是帮助我们检测学习效果的手段。
只要努力了,就没有什么遗憾的。
成绩单的背后,父母更应该关心孩子是否有所成长。
有远见的父母,早已把考试当成了对自己的一场能力测验。
考验的正是教育的心态与能力。
所以,考完之后,别问孩子考得好不好,先给他一个用力的拥抱吧!



往期推荐

▼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哦~

贵州公交坠湖真相曝光:你以为的意外,其实是一场蓄意谋杀

这届高考生终究还是扛下了所有……

12年前,那个高考故意0分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2020高考再次证明:小学欠下的“阅读账”,迟早是要还的!(请老师转给家长)

点击“蓝色标题”查看相关内容

电子课本

作文微课

小学数学应用题微课

初中知识点合集

初中语文上册微课
小学英语语法微课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教育理念、中小学各年级学习资料和方法 




特别声明:

本微信公众账号分享的资源版权属于原出版机构或影像公司,本资源为电子载体,传播分享仅限于家庭使用与交流心得、参考和辅助购买决策,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若喜欢此资源,建议购买实体产品。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每天获取最新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