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年通識 今朝痛改

大公文匯全媒體 维港专线 2021-02-20

【11·27 維港專線】大公報記者 韓玉琼 報道:通識科設立以來,經常被「黃師」騎劫,爭議不絕,社會不少聲音促請政府正本清源。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在施政報告有關教育政策措施的記者會上明言,來年將大力改革通識科,包括將課時減半,將考核學生的成績標準變成只評「及格」與「不及格」,以減輕學生負擔。另外還會設適用書目表及加強師資培訓,引入國情教育相關議題,安排學生到內地考察,讓學生了解內地發展。教育界和家長稱讚局方展現改革的勇氣和決心,形容大刀闊斧改革是「擊中要害」,有助回歸真正的教育專業。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來年將大力改革通識科,教育界和家長稱讚局方展現改革的勇氣和決心(大公報記者馬丁攝)


為學生創造空間 聚焦學習


學生佔去年涉暴被捕人數的四成 (香港文匯報記者攝)


去年涉暴亂被捕的人當中,學生所佔比率高達四成,反映本港教育出現問題,其中通識科屢爆爭議風波,社會不少聲音認為該科常被「黃師」騎劫,甚至用來對學生洗腦,呼籲盡快改革。


在昨日的《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有關教育政策措施記者會上,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當局綜合了專責小組的建議,同時回應社會的關注,決定根據通識科的課程宗旨及目標,精簡課程內容,鞏固知識基礎,優化教材及考評安排,並會冠以新的科目名稱。他指出,「目的是為學生創造空間,讓他們得以聚焦學習,符合他們的學習利益。」


引入國情教育 增內地交流


楊潤雄續說,「如果改革得好,愈快推行愈好,下一個學年做到更好」。改革小組建議精簡課程內容,包括將原本時數250小時減少一半;將考核學生的成績標準,由原有不同級別,變成只有及格與不及格,以減輕學生負擔。另外,還會設立適用書目表,更會加強師資培訓。至於「獨立專題探究」(即IES),楊說會引入國情教育相關議題,更會加入讓學生到內地考察元素,讓學生了解內地發展,增加國情教育。最少讓學生到內地交流一次,並且不會成為成績一部分。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5日在立法會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施政報告提出高中通識教育科未來改革方向(資料圖)


此外,局方會加強德育教育,計劃在現行的價值觀教育課程中,加入「守法」和「同理心」作為培育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及態度。教育局會繼續推動《憲法》和《基本法》教育,並在這個框架內支援學校推行國家安全教育,通過相關科目及課堂內外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掌握國家安全的正確概念和守法意識;同時向學校提供有關學校行政及教育的指引,以及教師培訓和資料,以協助學校人員及學生了解和遵守法律。


與大學探討銜接聯招方案


楊潤雄又表示,會繼續與課程發展議會和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跟進有關改動的詳情,包括課程內容及公開試的細節安排。教育局亦會與大學溝通,探討及落實該科銜接大學聯招計劃的方案。當所有安排敲定後,教育局會盡快向社會和學界公布。「我們期望整個教育界能夠配合,促進該科的正面發展,務求盡早落實推行。但我必須強調,現正修讀高中通識科的同學,會繼續沿用原有的學習及考評安排。至於專責小組報告內涉及其他學校課程的建議,我們亦會在今年之內公布未來路向。」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通識教育科的公開考試,是根據《通識教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及該科《評核大綱》設定,考評局會研究與公開考試及評核相關的建議,並按既定機制與相關科目委員會及公開考試委員會作跟進。


社評|優化通識教育 真正惠及學生

改革高中通識科教育,早已是社會強烈訴求。施政報告表明推動改革的立場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日進一步公布具體細節。在保留「必修必考」的前提下,於八大方向作出優化。應當說,改革方向切中肯綮,精簡了課程內容、釋放了考生壓力,符合學生與教師的根本利益,更符合社會的整體利益,值得大力支持。


(大公報圖)


從二〇 〇 九年開始,通識科教育的爭議就從未停止過,而且有越來激烈的趨勢,該科甚至已被污名化。最明顯的例子是,通識科不僅未能提升學生獨立思考、慎思明辨的能力,反而成為極端言行的策源地,成為一些別有用心教師用以誤導甚至是「洗腦」學生的平台。當一個如此重要的必修科引來如此強烈的質疑,作為教育政策的制訂者、推行者及監管者,特區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進行全面審視。


根據教育局的計劃,未來改革將涉及多個方向,包括:保持科目為必修必考;公開考試只設及格與不及格;重整及刪減課程內容與課時;不設「獨立專題探究」;重視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積極態度及國民身份認同;理性分析當代領域的課題;提供內地考察機會,以及設立「適用書目表」等等。


由上可見,通識科不僅沒有如外間所傳要被「殺科」,相反,科目的重要性及內涵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是以最小的改動、作出對學生利益最大化的優化。精簡課程內容、鞏固知識基礎、優化教材及考評安排,從根本上糾正了過去通識科被異化的問題,回歸課程宗旨及目標,成為學生建立穩固的知識基礎、培養明辨慎思能力、正確認識身份認同的學習平台。實際上,細心的讀者會發現,上述變動與兩個月前「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所提建議基本脗合。


當然,任何改革都會引來各種阻力,更何況是觸及了某些人的政治利益。例如教協的葉建源就立即出來亂扣政治帽子,甚至用上「改革形同謀殺」等極端言詞。但通識科一沒有取消、二沒有改變「必考必修」、三沒有增加學生壓力、四沒有增加教師額外負擔,何來「謀殺」之說?葉建源堅持錯誤的通識教育,根本目的絕非從學生利益出發,而是在維護反對派的利益、維護其煽惑學生的機會。畢竟,通識科不再成為「洗腦」的工具,也就意味着反對派失去了最大的動員機器與平台。


教育是培育人才的關鍵,天底下沒有任何一成不變的科目,更沒有「一本通書讀到死」的教育,必須因應需要,作出符合學生及社會整體利益的優化與改革。更何況,通識科落實至今已十一年之久,也是應該作出檢討和改革的時候了。特首林鄭在施政報告中指出,政府的教育願景是,培養青年人成為有質素的新一代,對社會有承擔,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讓教育回歸教育,這是香港撥亂反正、重回正軌的正確之舉,必定能得到港人的支持。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大公報 韓玉琼 報道



往期推

香港通識課改革 敲定這個方向

再也不能讓香港通識課教壞細路了!

施政報告推200措施 抗疫頭等大事


相關版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