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通識科改名,只是撥亂反正第一步

大公文匯全媒體 维港专线 2021-04-07

【4·1 維港專線大公報記者 韓玉琼 報道:新高中通識科改名揭盅,課程發展議會宣布,學科將改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今年2月,教育局曾公布該科目的優化方案,除了列出六個備選名稱,還將原先的六個單元縮減為三大主題、維持必修必考等。議會昨日表示,期望教育局讓優化方案於2021/22學年在中四級開始推行,會議上亦通過在2021/22學年中四開始停止開設組合科學和綜合科學科的方案。


  

教育界普遍表示支持。有專家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一名貼切地概括了課程內容,而停止開設一些科目能騰出更多學時,但要注意如何運用多出的學時。

  

教育局於今年2月2日向中學發出通函,公布高中中文、數學、英文、通識四個核心科目的改動方案,並徵詢學界意見。改動方案以問卷調查形式呈現,收集學界對改善方案意見。是次優化中,除了上文提到的通識科,中文科和英文科主要是精簡/整合必修和選修部分,及減少公開評核試卷數目或優化試卷設計。數學科不涉及課程和考評的改動,但學校可讓部分學生只修讀數學科必修部分的「基礎課題」及部分「非基礎課題」;並把延伸部分的課堂納入於常規時間表內。若所有方案最終獲接納,屆時可釋放約100至250小時課時。


下學年停開組合和綜合科學

  

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昨日經詳細審議高中四個核心科目,並通過相關方案向教育局提出建議。議會期望教育局盡快接納建議,讓優化方案於2021/22學年在中四級開始推行,並於2024年文憑試生效,現時正修讀高中課程的學生會沿用現有課程。教育局表示,歡迎課程發展議會的建議,會盡快公布詳情。

  

此外,議會與考評局公開考試委員會昨日在聯席會議上,通過由2021/22學年中四級開始停止開設組合科學和綜合科學科,以騰出空間,讓學校可同步優化其課程;學生亦可按意願選擇修讀與STEM相關的選修科目或應用學習課程。

 

 

學友社社長伍德基表示,改革新高中通識科社會熱議了很久,他贊成改革,至於叫什麼名字,還是其次。他指今次將四個核心科目瘦身,而改名是正確的方向。當初教育改革,使通識科成四大核心科目,希望文中有理,理中有文。而學生可以有批判思考,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是一件好事。可惜運作了多年,師生都承受很大壓力。另外,又有些政治化的問題,學生關心如何考試成績高分,所以作答時會有所傾向,成為學科的負擔。現在四個核心科目瘦身,令學生可以有時間修讀其他科目。

  

學界:內地考察值得鼓勵

  

國家安全教育組副組長彭子傑博士指出,新高中通識科將改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是不錯的名字,對課程內容很貼切。而新高中通識科屬必修必考,但不設校本評核,即獨立專題探究(IES),會向學生提供往內地考察,機會。他認為學生到內地考察,值得鼓勵,因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另外對於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向教育局提出的建議,高中四個核心科目,即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以代替通識教育科優化方案,可釋放約100至250小時,他指出最重要是多出的時間應該怎樣用,如果用在教授其他科目,如「國家安全教育」,則表示歡迎。


大公時評|改名,只是撥亂反正第一步


文/李俊

  

通識科名稱的改變,看似事小,其實是香港教育撥亂反正的又一重要舉措。這是特區政府施政迎難而上的表現,更是民意及輿論積極推動的結果。

  

從2009年落實的第一天開始,通識科就爭議不斷。最突出的問題在於,該科不僅未能提升學生獨立思考、慎思明辨的能力,反而成為極端言行的策源地,成為一些別有用心教師用以誤導甚至是「洗腦」學生的平台。2019年的黑暴,將通識科的問題暴露無遺。

  

掃帚不到,灰塵不會自動跑掉。今日的改名,是直面問題、回應社會強烈呼聲的正確之舉,同時也是愛國愛港傳媒輿論監督的結果。過去一年多來,《大公報》率先並連續揭發通識科亂象。例如,揭露考評局官員的問題、揭露文憑試考題的問題、揭露通識教材淪為「黃衣毒藥」問題,更推出「教育病了」系列深度報道,全面梳理通識科的系統性問題。《大公報》的報道揭露了通識教育真相,回應了社會訴求,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視。昨日公布的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評選中,排名第三的就是「改革通識科」。

  

香港由亂及治,教育是重要一環。改變名稱,只是撥亂反正的第一步,但教育要全面回歸正軌,還需要全社會的繼續努力推動。建立健全一套與「一國兩制」原則相適應的教育制度,任重道遠。這是非做不可的事,無法迴避。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大公報  韓玉琼  報道



往期推

主席令來了!他們說……

不愛國者out

M+展品違法?唐英年:未收到國安公署投訴


相關版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