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們「躺平」之後「躺贏」了嗎?

大公文汇 2022-11-08


本文要點
多國「躺平」後染疫個案激增,死亡率上升,人均預期壽命下降,兩成確診者患長新冠……

新加坡於8月進一步放鬆防疫措施,包括取消室內口罩令等,疫情出現反彈。據新加坡衞生部統計,該國10月11日單日新增11732宗確診病例,是繼8月2日以來首次破萬。衞生部長王乙康10日表示,新加坡目前二次感染率為15%,若達到50%,將引發新一波疫情。由於Omicron的亞變種XBB(也稱BA.2.10)確診病例激增,將於14日開始為18歲及以上者接種莫德納二價疫苗。

新加坡鬆綁口罩令,6日在市中心金融商業區已經沒有民眾戴口罩。(法新社)


大公報綜合《聯合早報》、路透社、新華社、《日經中文網》、彭博社、《衛報》報道

新加坡11日新增11732人確診,較此前平均日增約4000宗翻了一倍多。這是新加坡時隔2個多月後確診案例再度破萬。王乙康表示,確診人數的上升是因為「民眾周末外出較多,加上以往周一的新增病例都會在周二反映。」此外,新加坡目前有11個ICU病例及50個急需吸氧的病例,該數字明顯高於過去幾個月的水平。

XBB新變種蔓延

根據衞生部網站數據,目前在社區傳播的變種病毒中,以感染XBB毒株的病例最多。XBB變種病毒在新加坡僅出現三周,就已經佔目前每日確診病例約55%,但病情並未比感染其他Omicron變種的更嚴重。已接種疫苗的確診患者出現的症狀包括喉嚨痛及輕微發燒等。

王乙康表示,每一次放寬防疫措施時都會面對病例增加,這次也不例外。衞生部會盡可能支持醫院和醫護人員渡過難關,但仍會維持現有防疫措施。他強調,出現新一輪疫情爆發將取決於二次感染率,目前這一數字為15%,也就是每百名病患中有15人會再次確診;若二次感染比率增至50%,恐出現新一波疫情。

隨着北半球入冬,王乙康表示,12月或有新毒株傳入新加坡,且可能是更危險的毒株,呼籲50歲及以上者抓緊接種二價疫苗。他說,打疫苗的副作用風險小,不打疫苗的風險卻很大。

新加坡原計劃於本月17日開始為民眾注射莫德納二價疫苗,隨着確診人數激增,政府決定提前3天、於14日提前開打。這款疫苗可同時對抗新冠原始毒株和Omicron變種毒株,預計每天可注射6萬至7萬劑疫苗。新加坡約564萬人口中,92%的民眾已接種最少一針疫苗,接近80%民眾已接種加強劑。

世衞:疫情仍未結束

截至11日,新加坡累計近197萬人確診,死亡人數超過1600人。新加坡從今年3月起大幅放鬆疫情限制措施,允許75%居家辦公的員工返回辦公室,將允許聚集人數上限升至10人;8月底進一步鬆綁室內口罩令,只有在醫療機構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時須佩戴口罩,開放境外人士無需疫苗證明及隔離便能入境。

新加坡從周一日起全面解除疫苗接種差異化管理措施。王乙康強調,如果情況需要,會恢復疫苗接種差異化措施,並將限制設定在適當水平,以保護未接種的人,幫助緩衝新一波疫情和感染率。疫苗接種差異化措施此前適用於超過500人參與的大型活動、允許訪客跳舞的夜間場所,以及包括餐館、咖啡店和小販中心在內的餐飲場所。

除了新加坡外,韓國政府11日起啟動接種輝瑞二價疫苗。優先接種對象為60歲及以上長者、免疫力低下人群、高風險感染設施的住客和工作人員等。據悉,追加接種預約者超過32萬人。

雖然全球多地已基本放開疫情限制措施,但並不意味着疫情就此結束。世界衞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上月表示,隨着病毒持續傳播,出現更危險變種的風險永遠存在。「我們在一條又長又黑的隧道裏待了兩年半,才剛剛開始看到隧道盡頭的曙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躺平」致死亡率上升 多國人均預期壽命下降

面對新冠疫情,多個國家採取「躺平」防疫政策,病歿者眾多,從而導致死亡率也因而上升,導致包括多個國家人均預期壽命下跌,而新加坡人均預期壽命更是創下1957年有紀錄以來首次下跌。

一名日本老年婦女經過東京筑地市場。(法新社)

據新加坡統計部門數據,新加坡2021年人均預期壽命為83.5歲,低於前年的83.7歲,為自1957年有紀錄以來首次下跌。根據當局數據,女性人均預期壽命為85.9歲,而男性則為81.1歲。

同時,新冠已成為新加坡去年第五大死因。據報道,由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新加坡的死亡人數高達2490人,其中6成是由於新冠直接造成的,約4成是死於患有其他疾病的新冠患者。

亞洲另外一個長壽國家日本,受疫情影響,人均預期壽命也出現下跌。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數據,日本2021年的人均預期壽命,是10年來的首次縮短。據報道,女性人均預期壽命為87.57歲,男性為81.47歲。與2020年相比,女性縮短0.14歲,男性縮短0.09歲,厚勞省稱,「相信人均預期壽命的縮短是新冠所致。」

據報道,新冠也對美國人均預期壽命造成影響。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數據顯示,美國2021年人均預期壽命降至76.1歲,比2020年的77歲縮短了0.9歲,為100年來美國人均預期壽命首次出現連續兩年下降。

全球兩成確診者患長新冠

世衞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1日警告,「長新冠」已經演變成全球「具破壞性」的危機,各國應該立即採取行動應對。

一位長新冠患者正在英國倫敦國王喬治醫院接受物理治療。(美聯社)

目前新冠肺炎在全球已導致近650萬人死亡,超過6億人確診。世衞組織估計,約有10%到20%的確診者在痊癒後,仍有疲勞、呼吸困難、認知障礙等長期症狀;女性更容易有「長新冠」症狀。有研究指出,僅在歐洲,經歷「長新冠」症狀的人就多達1700萬。目前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長新冠」讓很多人無法「過上充實、正常的生活」。

譚德塞認為,這種情況將會加重醫護人員以及公共衞生系統的負擔,並對全球經濟造成衝擊,尤其是在新冠已導致全球損失了大量勞動力的情況下。此外,由於缺乏最佳治療方法的科學證據,「長新冠」將繼續顛覆人們的生活,而且情況在全球範圍內都十分嚴重。譚德塞稱:「目前,全球正處於終結新冠的有利條件下,需要各國立即採取持續行動。」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實驗醫學教授奧普肖也表示了對「長新冠」的擔憂。他指出,他在醫療保健領域的許多同事,以前是「精力充沛的臨床醫生」,現在卻因為「長新冠」無法工作,「(可能)會有一些人終生受到影響」。

十九屆七中全會公報:抗疫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新華社12日受權發布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公報。公報表示,全會總結了黨的十九大以來5年的工作。一致認為,黨的十九大以來的5年,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5年。

5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力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主動構建新發展格局,蹄疾步穩推進改革,扎實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積極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力量實施脫貧攻堅戰,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決維護國家安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大力度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全方位開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制定第三個歷史決議,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號召全黨學習和踐行偉大建黨精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開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大公社評|復常不宜急 接種是關鍵



香港落實入境檢疫「0+3」後,機場人流增加,不少市民去日本、韓國等地旅行。市民盼望,壓抑了近三年的旅遊需求能在聖誕新年之際得到釋放。然而,距離聖誕新年假期還有兩個多月,沒有人知道疫情將如何變化、會出現什麼新病毒,加上冬季流感夾擊,風險陡然上升。特區政府推動復常必須穩紮穩打,逐步前行,不能冒進;市民也需要盡快提升自身防疫能力,特別是要早日為子女接種疫苗,如此才會有一個快樂而健康的假期。

《人民日報》連續三日就疫情及內地繼續落實「動態清零」政策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全球疫情仍在高位流行,病毒還在不斷變異,「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以日本為例,該國「躺平」後染疫個案激增,全國病床使用率居高不下,多地醫療系統嚴重承壓;美國更是放任病毒傳播,導致逾百萬人死亡,目前有2400萬人患有長新冠,勞動力供應大受影響。而從科學角度看,「躺平」增加了新的變異毒株出現的風險,而新的變異毒株出現後又可能帶來新的傳播風險和感染風險。


世衞組織早前亦警告,未來仍將出現新的感染潮,呼籲各國保持高度警惕。事實上,包括內地,全球多地目前檢出的BF.7變異病毒,相比現時流行的BA.5,傳染速度更快、傳播力更強、代際間隔更短,極易造成大面積傳播。亦因此,內地將繼續堅定落實「動態清零」政策,這符合中國的國情,符合「把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抗疫宗旨,放眼全球,也只有中國有這個能力和決心。


本港抗疫有自己的實際情況,抗疫以穩控疫情為目標,盡量減少入院、重症及死亡率,紓緩公共醫療系統的壓力,這也是積極抗疫,而非「躺平」。與此同時,特區政府穩步推動社會復常措施,能放寬時就放寬,努力做到防疫抗疫和恢復經濟兩不誤,這就要求特區政府在推動放寬方面需要穩紮穩打、逐步推進,而不能操之過急。


《人民日報》評論文章指出,要以時不我待的精神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進一步磨礪責任擔當之勇、科學防控之智、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不斷提高科學精準防控水準,我們一定能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這對香港具有高度的啟示意義。


欲速則不達,這是香港付出沉重代價後得到的教訓。近日香港落實「0+3」之後,確診數字又見回升,且有新毒株出現,雖說反彈幅度不大,但足以再次敲響警鐘。走一步,停下來觀察,再決定下一步,這是謹慎的做法,也是務實的態度,更是抗疫不走回頭路的必然選擇。香港曾多次接近與內地通關,奈何臨門一腳時又爆新疫情,屢屢功敗垂成,十分可惜。


開放復常是方向,接種疫苗是關鍵。香港要頂得住新疫情打擊,就必須築牢抗疫屏障,盡快提高「一老一幼」群體的接種率是當務之急。特區政府昨日批准復必泰幼兒版疫苗在本港作緊急使用,亦增設九個接種點,方便市民接種。在科興之外,香港多了一個幼兒疫苗選擇,符合各界期待,家長們一定要抓住機會,提升自身抗疫力的同時,盡快為子女接種疫苗。現在就打,半個月後出現抗體,兩個月後抗體達到最高值,無論是假日出遊,還是留在本港消費,都能夠提升安全系數。


編輯:津津
審校:青藍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香港的這些優勢,新加坡比不了


香港「0+0」,懸了


大文快報(2022.10.12)周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