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合故事丨我们在一起建设阿拉曼新城!

中建国际 2023-08-17


今年23岁的Amira Darwish毕业于埃及谢赫村大学语言学院中文专业,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喜欢上汉字和中国文化,一毕业就应聘到中国建筑工作,成为埃及阿拉曼新城超高综合体项目(简称ADT)的宣传助理兼中阿翻译。


在近一年的工作里,Amira看到项目高楼如雨后春笋节节攀升、中阿员工友谊日渐深厚,萌发了拍摄《我在ADT和CSCEC一起建设阿拉曼新城》系列视频的想法,以记录中埃共同建设阿拉曼新城的过程,讲述中埃文化交融的故事。本期请跟随Amira走进ADT施工现场,认识一些建设工人们吧。




新面孔:于祈望中启程奋斗人生


作为阿拉曼新城建设的起点和中心,“新”是ADT的特征之一,承载着城市新生、居民美好生活的新希望。随着主体结构建设加快步伐,项目建设工人逐日增加,许多年轻面孔的出现正代表着这新生力量的汇聚。


△Mostafa Salah


今年刚满19岁的Mostafa Salah从位于尼罗河右岸的老家基纳出发,经由约850公里的荒漠公路来到地中海南岸的海滨小镇阿拉曼,成为ADT的年轻焊接工。“为了工作,我可以去任何地方,”Mostafa认真地说完这句话,立刻又戴上面罩埋头干活,一朵朵钢之火花在他手中碰撞、绽放,仿佛地中海涌荡的浪花。


△宋铭振


25岁的山东小伙宋铭振在老家过完2021年的春节后,背起行囊、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来到埃及,成为ADT的测量工。“这是我第一次到海外工作,海外工龄刚满5个月,”他略带羞涩地介绍说。爽朗乐观的宋铭振脸上时常洋溢着灿烂笑容,走到哪,笑声就到哪,是工地上的“小太阳”。“毕竟还年轻,我想在海外多学习、多看看,”宋铭振为自己做好了长期规划,亮晶晶的眼睛闪烁着光芒。


老朋友:于迁徙中注脚宏大故事


‍除了新面孔,项目上不乏熟悉的老面孔,他们是工地上的“老师傅”,也是中建的“老朋友”。他们有的慕名项目而来,有的追随中建的脚步而来,像候鸟一样迁徙到遍布世界各地名为中建的鸟巢。


△陈立民


来自湖南的水电工陈立民,一提起自己的海外经历就自豪感油然而生,他说:“我在海外有十年了,之前在中建阿尔及利亚项目待过几年,又在CBD项目干了三年,一直都在中建。”短短一句话,一位中国技术工人的奋斗人生与中建海外版图的一隅相交融。“在这里,工资、卫生条件都有保障。”最后,他用朴素的语言总结了自己追随中建十年的原因。


△Ahmed Ramadan


钢筋工Ahmed Ramadan和陈立民一样,对自己的美好生活和祖国发展充满希冀。他对埃及近几年的重大建设项目如数家珍,认为ADT和CBD项目一样,将为埃及建设高楼大厦,让城市发展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就。“我之前在中建的科威特项目工作,听说中建在埃及阿拉曼承建了ADT项目,所以我回来了。因为中建尊重工人,待遇也不错。”Ahmed挺直胸膛,目光坚毅。


建设者:于平凡中铸就不平凡


采访过程中,建设工人们的话不多,只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自己的建设生涯,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来海外看看海”“为了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希望城市更漂亮”……一个个平凡人的平凡愿望,共同铸就了不平凡。


△ADT施工现场


走出工地,吹着海风、沐浴暖阳的阿拉曼居民也正酝酿着一个个梦,“ADT会成为有名的旅游度假区”“ADT大大促进阿拉曼新城发展”“ADT标志塔会照亮地中海”……一个个不平凡的梦想,吸引平凡人在此汇聚,催生出幸福力量。


△ADT营地


中建的企业使命是“拓展幸福空间”,什么是“幸福空间”?劳动者辛劳的汗水、稳定的工作;小镇的美丽自然风光,冉冉升起的现代都市。一切充满生机,充满幸福的希望,而ADT就是阿拉曼新城幸福的源泉之一。

素材来源:北非公司


推荐阅读↘

建证四十年丨用画笔记录,用镜头定格!中建国际为中国建筑送上深情祝福


文化升级再出发 奋进迈向新征程!2022版《中建信条》《十典九章》发布


推动发展的新引擎丨《建筑在说话》暨“建证美好时代”开放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