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书院27】教育志在未来——读《好的教育》有感@李颖
个人介绍
教育主张
脸上有笑,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用原生态的课堂点燃孩子生活的热情和心中的热爱,走近学生的心灵,用一颗火热的心、一腔赤忱的情播撒阳光和雨露。
《好的教育》
作者结合20年来一步步把“好的教育”理想变成校园生动现实的案例,选取一线教育工作者困惑的问题,设置“向着地平线前行”“探索学科组建设的专业路径”“课程开发者的梦想”“个人意义,在课堂中生长”“教育的声音”五个板块,释疑解惑,指点方法,寓学理于故事,即细节言深思,为读者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专业样例。
教育志在未来
读《好的教育》有感
唐江澎校长的《好的教育》是一般难得的好书,特别是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唐校长的文字让我感受颇深,受益良多。
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才的培养是人类文明得以继承无法逾越的过程。人能够成就一切,每个时代都有走在时代前沿的人,比如马斯克用个人的钱去研发火箭,甚至超越了国家政府研发力量,任正非始终坚持做通讯领域的基础研发,才能在美国无情又无耻的打压下存活了下来,而且走在了技术的最顶端……是什么促使他们做出了如此之大的贡献,当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凡事我们能够交给学生的知识,基本都是“过时”的,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教了?当然不只是让学生记住这些已有的知识,而是锻炼学生创造新的知识的本领。当然,人类知识的积淀是重要的,要学习,要消化,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些年,我们太注重“传统”了,太看中“分数”了,太执着与“比较”了,恨不得每个人都能精通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是情有可原的。无论是学校、家长、老师都是期望孩子能够学的更好。当然也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如果领导者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那也怪不得孩子了。
孩子,特别是年纪小的孩子,他们好奇,他们对什么都好奇,人生下来就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好奇,用手抓抓看,用嘴吃吃看……然而当他们长大的时候,好奇心哪里去了?
当我们引导孩子生长过程中,不应该用世俗的规则磨灭孩子好奇的天性。要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特性。世界这么大,每个孩子都会有感兴趣的领域,我们的教育是要让孩子们在这些方面做到世界第一。
比数学,你比得过高斯吗?比文学,你比得过鲁迅吗?所以,教育不是比谁更厉害,我们不需要比谁更厉害,而是要让每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爱学习的人一定是快乐的,十年寒窗不会苦,知识是苦不出来的。只有快乐、兴奋才能创造知识,创造更大的快乐,甚至……改变全人类。windows让每个百姓都使用电子办公,阿里让每个百姓都可以在家购物,华为让我们的通信如此简单……科学如此,文学亦如是,读着李白的豪放,你会痛苦吗?这些时代先驱们,哪个不是豪情万丈,哪个不是自信满满。
教育,当使人快乐,此为长久之计也。
2.“教育者”
教师作为“教育者”,一样重要。
学生需要的是“自学习”能力,什么叫“自学习”能力?当然不仅仅是真学习自己学习。“自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了以往的知识,而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识,甚至创造出新的知识的能力。
这些年,我们过多的关注了学生的成绩、作业,而没有着眼于未来。孩子们是有好奇心的,但是这有好有坏,我们没有摸透、摸准孩子的本性。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要携手向前看,以往的经验很重要,但是不是最重要的。以为的知识也是一样,新的知识才能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如何让学生领悟以往的魅力,沉醉其中,又能憧憬于未来,夜不能寐,是教育者应有的责任。
抓大放小,引导而不要抹杀学生的天性,培养学生自我鉴别的能力,我们要规避错误的道路,但是不要限制学生发展的方向。
知识多且繁杂,甚至有点“可怕”,比如最近流行的《流浪地球2》,我们能想象数据人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吗?择善而一,必不负才华。
教育者,任重而道远矣!
END
●【行知书院24】教育是一种修行@李晓强●【行知书院25】追光而行,步履不停——读《好的教育》心得分享@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