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书院58】读《终身成长》有感@何灵
个人介绍
教育主张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终身成长》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总结数十年研究的经典作品《终身成长》将带领我们沿着人类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路径,去了解产生不同思维模式的原因,思维模式对生活的影响,思维模式在学校教育等领域的重要作用。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是思维模式的践行者,学习成长型思维模式会使我们更积极,更有勇气,更加开明,能够理解他人,能够帮助孩子成长!
读《终身成长》有感
《终身成长》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她在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与成长型,它们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职业规划。在这本书中,提到了成长型思维模式老师的本质,是始终保持一个学习的心态,读完这本书,想起自己的从教经验,感触颇多。
2007年,我带着教师梦进入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却在大四时误打误撞的考进了中国银行,但我从未忘记自己想要走上三尺讲台的梦想。2014年,我鼓起勇气辞去中行的工作,2018年,我如愿踏进了行知的大门,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但是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们相处,甚至还没思考如何上好第一堂语文课,迷茫之际,我看到从不愿上体育课的李同学在体育老师坚持不懈的陪伴和鼓励下,体育中考取得了满分,看到不喜欢数学的王同学在数学老师一天一问的激励下,数学成绩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看到因家庭原因丧失学习兴趣的张同学在班主任耐心的开解下,慢慢走出心伤,重振精神。于是我开始明白,“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勾未上弦,”青春期的孩子是芊芊细草,又是如勾的初月,细草尚未茁壮,初月还未圆满,世事的风容易吹弯我们呵护的细草,也易吹来阴霾,遮住一轮初月,所以作为陪伴孩子成长最重要角色的老师,我们要把爱播进青春的缝隙。
我和小然的故事开始于一个夏天的下午:下课铃初响,我刚要推开教学楼厕所隔间的门,就听见三三俩俩的女孩子走了进来。“你知道二班那个小然吗?听说她总是和男生一起玩,被她爸爸逮到狠狠揍了一顿呢!”我听见一个女生眉飞色舞的向她的同伴讲着她听见的传闻,二班刚好是我带的班级,于是我推开门走了出去,“老师!”她们像受了惊的小兔子,我淡淡的说:“在同学背后议论不是什么好习惯,快点回去上课吧!”她们纷纷散去了,我伴着上课的铃声走进了二班的教室。在我的印象中小然是一个很开朗甚至有点过分外向的女孩,平时走过她们班级的时候,总是能听见她兴奋的声音。齐刷刷的“老师好”让我的思绪回到了现实,我放下课本,在靠窗边的位置看到了小然的身影,脸上有一个巴掌印,眼睛红红的,看样子是哭过了。在阴沉沉的夏日课堂,学生们听课的积极性也不高,很快窗外就下起了大雨,直到我的这节课结束雨还没有停。这是周五的最后一节课,当我说了下课后,学生们就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了。等我回答完最后一个围在我讲台上的学生的问题后,一抬头,小然的位置上空了,原本想要旁敲侧击问问情况的我也只好等下次见面的时候再问了。
我收拾收拾东西,准备下班回家。雨还是下的很大,校门口堵的水泄不通,都是怕孩子淋雨的家长。我花了很久才将车开出学校门口的大街,天地白茫茫一片,除了马路上的汽车,路边几乎没有行人。隔着厚厚的雨幕,我瞥到人行道上有一抹熟悉的身影,这不是小然吗?她身上全部湿透了,也不撑伞。我停在路边,叫她的名字让她上车,本来外向的孩子此刻却有点犹豫,我把她拉上了车,问她怎么不打伞。她说她没有伞。我问没给你爸妈打电话让他们过来接你吗?她说她没有妈妈,她不喜欢爸爸。车里有一瞬间的沉默,我还是决定打破这个沉默,我对她说:“听说你和你爸爸发生了不愉快。”她抬头看我,有委屈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对我说:“我和同学只是顺路一起回家,别人有父母接送,有人送伞,我不想一个人孤零零的走回去”。青春期的女孩子是最敏感的,我明白这是一个女孩的情感缺失,于是我对她说:“如果你哪天不想一个人走回去了,可以跟老师说,老师陪你回去,好吗?”“真的吗?”我在她期待的眼神里点了点头。
在那以后的日子里,这个叽叽喳喳的小麻雀有时候会坐上我的副驾,我载着她看过了落日的晚霞,吹过了夏天的晚风,听过了青春期女孩子心里的那些话。我想这是我上过的最有意义的一节课。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但曾经年少青春的我们那时也曾有过家庭的烦恼,现在作为老师,我们有了修补青春缝隙的能力,唯有用爱与理解为他们撑起一片天空。
作为语文老师,课堂上我们更要播撒爱的种子,利用学科特点,我让不爱说话的何同学以文发声,慢慢爱上写作,让调皮好动的宋同学在语文课上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慢慢的喜欢上语文,让才华横溢却羞于表现的罗同学组织戏剧展演,体验一把当导演的感觉,最终勇敢走上市辩论赛的舞台,毕业后,从他们寄给我的信里,我知道老师的理解与爱可以为孩子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狂风容易压倒细草,可身边若有大树也能遮蔽风雨。狂风带来暴雨,你我用爱撑起青春天空中的伞。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想每一位老师都曾读过这句话,但是我们捧着一颗什么样的心来对待青春期的孩子呢?从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以后,我更加深刻的去思考这个问题。习近平主席说:“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爱爱人的事业”。私以为要做四有好老师,首先要捧着的是一颗仁爱之心。好老师要用爱培养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心、真诚拉动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
师者,非只精专术业,当抚量四海,纵观古今,笼天地之形,挫万物之端,为师者,非只传道解惑,当辩黄钟于瓦釜,识下里于白雪,存山河于心间,见丘壑于怀中,此谓师者也。自古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最后唯愿我,唯愿我们,唯愿每一位心怀梦想的行知人,哪怕岁月蹉跎,遍历山河,依旧初心不改,赤子永恒。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