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端论坛】新环境、新标准、新样态: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开放与创新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小 i 导 读

5月30日-6月3日,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主办的第四届北京大学国际学校运营与管理研修班(SOMIS)校长论坛成功举行。数十位专家学者及SOMIS往届校友共同讨论在新环境之中,新标准之下,国际教育发展的新样态。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受邀参加“教育开放与创新”分论坛做主旨演讲,并同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局长陈启泰,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总校长陈伟佳,苏州山峰双语学校执行校长、创校校长刘海粟等专家学者就全球化与教育开放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分论坛由广东新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学会健康与教育委员会主任续红召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培训办公室主任、第四届SOMIS校长论坛总协调范皑皑出席会议。


本文约2200字,读完约6分钟


“教育开放与创新”分论坛于5月31日召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应邀作为主讲嘉宾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从全球化新发展趋势看教育国际化》的主旨演讲。王栋教授首先回顾了“全球化”的定义及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征。他指出,全球化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好坏参半,新冠疫情的发生使得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被进一步扩大。面向未来,全球化将主要呈现出三种趋势,即数字化趋势、区域化趋势及慢速趋势。各国应利用“慢球化”(Slowbalisation)提供的缓冲时间,寻找全球化健康发展的新模式,推进“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实现现有国际架构的升级,并推动建设更普惠、更均衡、更包容的全球化。他进一步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国际化的动因、要素与主要区域发生了许多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各国应加深合作、多措并举,构建并完善教育国际化治理体系。


此外,王栋教授还同与会嘉宾分享了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在中外教育交流方面的实践经验。自成立以来,基地先后主办或承办了中美大学智库论坛(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论坛、第六届“中美青年学者论坛”“中美智库媒体视频论坛”中美高级别视频对话会中美民意沟通网络研讨会“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蓝厅论坛“与世界对话·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纪念论坛”“中美高级别战略与政策对话”系列研讨会等一系列高端论坛及学术会议,并入选2020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及《全球智库报告2020》“亚洲大国百强智库”榜单(点击链接,查看会议的精彩回顾),在中外人文及教育交流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


随后,会议进入讨论环节,三位与谈嘉宾围绕各自的实践经验,分享了所在地区或机构的教育创新尝试。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局长陈启泰“走特色办学新路,强老区教育新基”为题,简要介绍了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在教育领域的创新探索。据介绍,梅江区秉承客家人“耕读传家、崇文重教、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采取多种举措大力推动教育发展,具体包括:建设新学校、巧用新技术、体教新融合、探索新机制等,有效地提升了老区教育综合实力。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局长陈启泰


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总校长陈伟佳简要介绍了香港现行的基础教育体系及其中的国际化因素。他指出,香港社会具有较浓厚的国际化氛围,为教育国际化营造了肥沃的土壤。在基础教育领域,许多课程采用外语授课,并开设了大量的国际课程,吸引了大批国际学生。2019年2月,国务院颁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为香港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而香港的课程设置与行政管理体系也为国内的教育创新提供了新的参考。


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总校长陈伟佳

苏州山峰双语学校执行校长、创校校长刘海粟围绕“新型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校发展初探”这一主题,简要回顾了近年来中外学界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并分享了苏州山峰双语学校在相关领域的实践与探索。据介绍,苏州山峰双语学校依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学校教育的四条建议(即营造积极、包容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接触其他文化的机会,配备能够培养学生全球素养的教师队伍,提供体现开放的世界观的课程),从校园环境、国际交流、师资建设、课程编排等多角度入手创新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国际化素养。


苏州山峰双语学校执行校长、创校校长刘海粟


互动环节,与会专家就全球化的潜在影响、技术进步对教育创新的促进作用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培训办公室主任、第四届SOMIS校长论坛总协调范皑皑


与会嘉宾合影



本文为iGCU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文章来源: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采写:王博涵

排版:王博涵

审校:高丹、刘聪、齐为群、钟兆雯


往期推荐

【人文交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习近平主席与马斯卡廷的“不解之缘”

【毕业寄语】中美两国大使:用艺术跨越国界、沟通民心(中英文) 

【重要讲话】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