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了MUJI 等性冷淡品牌的日本, 也真的不再做爱了吗?|各色互动
本期的「各色话题」冯老师趴在灰白色的大理石地板上冷静地回复了热情网友关于性冷淡的问题。
看你们这么热情啊我也不好意思冷淡了啊~
Q:「性冷淡风」到底是什么?哪些人更喜欢「性冷淡」风格?他们真的更容易性冷淡吗?
——润滑剂微商第一人
A:先来说说「性冷淡风」到底是什么。
「性冷淡风」已经成了一个风口热词,广泛应用于点评产品设计、穿衣风格甚至是生活方式等等。
「性冷淡风」整体给人的印象是:冷漠、疏离、脱俗。「性冷淡」的设计采用低饱和的色彩,推崇极简。
不过,能看见的「性冷淡」只是「性冷淡风」的一部分,其背后还有着丰厚的渊源和思想内涵。
一些典型的「性冷淡风」:
具体到时尚界,「性冷淡风」的对应概念是「normcore」。遵循 normcore 理念的着装通常宽松、随意,模糊性别曲线,看似普通——换句话说,「一看就和外面那些妖艳的贱货不一样」。
不过「性冷淡风」和 normcore 也不能直接画等号,在建筑、包装、家居及日用品设计甚至多种艺术领域中,都存在「性冷淡风格」,这种风格最相似的是「极简主义」。
不仅有大家第一时间能想到的 MUJI、三宅一生、Apple 等著名品牌,还包括乔治·莫兰迪的绘画、雷蒙德·卡佛的文学作品、约翰亚当斯的音乐……
冯老师家冷淡么?
「性冷淡风」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它倡导简单、克制的生活,离开物欲的追逐和困扰,返璞归真,曾经一度非常流行的「断舍离」正是这种生活方式的体现。
「性冷淡风」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褒义词,它能体现出一种「高级感」是有道理的。
对时装风格来说,一方面由于款式简单,对面料的要求就变得很高,只有真正的好面料、好剪裁才能将这种风格的美感充分发挥出来。
另一方面,这种风格比较挑人,要想演绎好,相当高挑的身材、极瘦极平的身材和独特的气质缺一不可。
在设计风格来说,其实与「无招胜有招」一个道理,「性冷淡」风格虽然看上去简单,但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只不过设计师花费的所有心血已经无声无息地融入到了产品之中。
就生活方式而言,只有在社会生活上有所实现、拥有比较良好的社会经济地位,有了选择的余力,才能够谈得上自愿选择一种简单的生活。「断舍离」是主动的,而不是穷的家徒四壁。
乔布斯真不是穷得没钱买家具
「性冷淡风」的盛行,反映的是当代人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简单生活更多意味着对消费主义的反抗,这种生活方式的倡导者自愿地减少自身财产,或者尽量自给自足,减少对科技的依赖,吃简单质朴的食物,克制对物欲的追求,拒绝因焦虑而忙碌,追求更贴近生活真正的意义。
从配色上看,「性冷淡风」多采用黑白灰、饱和度低和偏冷的色调,和明亮、热烈色彩能带来刺激和兴奋感的效果截然相反。
研究表明,性格内向的人更偏爱冷色调,而性格外向的人则更喜爱红色、黄色之类温暖热烈的颜色;而低唤醒度的颜色爱好者通常有更高的人生目标,也更加严肃(内向)。因此,「性冷淡」风格很可能更受内向者的喜爱。
内外向是描述性格类型中最常见的一个指标。是否热爱社交,是否喜欢人多热闹的场合,是区别内向者与 外向者的最直接线索。
不过对很多内向者来说,「不喜欢」不代表「不擅长」。很多内向的人也非常擅长社 交,只是社交对他们而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也更容易让他们疲倦。因此,闲暇时候放松自己的方式, 内向者通常是独处,而外向者则倾向选择参加聚会。
各色用户中,有28.05%的人先天比较内向或特别内向。
喜欢「性冷淡」风格的人很可能更加靠谱,责任心强。
从相关实验结果来看,偏好「性冷淡」风格配色的人典型表现为目的导向,通常更加注重计划、严肃认真。而明亮、鲜艳的颜色则与玩乐心和享乐主义相关联。
在描述人的性格特点时,尽责性是一个重要指标。尽责可以和这些词划等号:遵纪守法,井井有条,考虑周全,细致谨慎,善始善终。尽责性高的人通常更有时间感和守序意识,也更追求细节的尽善尽美。
在各色用户中,有23.11%的人先天尽责性更高。
「性冷淡」风格追求一种宠辱不惊,云淡风轻的洒脱。热衷这种风格的人基本也就与很多刺激的事情无缘了。
寻求刺激的表现有很多种。新鲜感是一种刺激:搬家,旅行,与外国人谈恋爱;未知不确定的结果是一种刺激:竞争,极限运动,从事高风险的工作;感官上的冲击也是刺激:过山车,恐怖片,甚至嗜辣重口味。
是否喜欢刺激,与天生的神经系统配置有关。对刺激的追求本质上是一种对奖赏感的偏好。奖赏敏感性低的人更理性,谨慎评估风险和收益,更偏好稳定可预测的结果。
各色用户中,有21.77%的人先天不爱刺激或者回避刺激。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二者存在直接关系。
无论是性冷淡的人是否会更容易喜欢「性冷淡」风格,还是喜欢「性冷淡」风格是否会更容易导致性冷淡,都没有科学研究证明两者相关。
然而,在「性冷淡」风格盛行的日本,人们确实却来却性冷淡了。
根据 2011 年日本人口统计中心的数据: 极高比例的人觉得性缺乏吸引力。
在16-24岁人群中,45%的女性和25%的男性「对性没兴趣或者看不上」。 超过半数人单身。
在18-34岁人群中,49%的未婚女性和61%的未婚男性没有处在任何一种恋爱关系中。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任何年龄阶段中,不处于任何恋爱关系的人数都在稳步增长。超过1/4的日本人不想要任何恋爱关系。
23% 的女性和 27% 的男性表示,他们对任何形式的恋爱关系都不感兴趣。 超过1/3的育龄日本人从未有过性生活。
18-34岁人群中,这个数字在女性中占到39%,男性中占到36%。
在过去一些年中,该数字始终高居不下。
以及,对如今设计界「性冷淡」风格做出巨大贡献的乔治·莫兰迪,是一个真正的性冷淡。
乔治·莫兰迪终生未婚,惊人的是,甚至没有迹象表明他曾经恋爱过。他绘画题材主要是静物,关于瓶罐器皿的油画就超过1000张,简单地说,就是画了一辈子瓶子。
而他画的这些瓶子,不仅很多被做成了真正的瓶子,更是因为其美丽的低饱和配色为如今的设计界贡献了无数张色卡。这些也就是「性冷淡」风格中如雷贯耳的「莫兰迪色」了。
一张典型的莫兰迪色画作
曾经有人描述「性冷淡」风格是表面的平静下波涛暗涌,莫兰迪的绘画通常是在鲜艳的颜色上盖上一层灰度,而越来越性冷淡的日本,同时也是色情工业发达和情色亚文化蓬勃的国度。或者这其中,真的有什么目前还不为人知的关联吧?
想知道你性格中对于「性冷淡风格」天生有没有偏好?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你身上的秘密
——无欲无求的冯老师
从大规模调查数据推测,我们读者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冷淡。你是因为什么失去性趣的?来和我们的「各色小耳朵」聊聊吧!参加访谈的朋友有机会获得各色送出的绝不冷淡的福利哟~
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和各色小耳朵开聊
👇冯老师之前还解决了这些人类的问题👇
想和冯老师展开聊聊吗?请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