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万书辉在2024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 做有骨气、有志气、有底气的时代新人
万书辉
亲爱的2024届毕业生同学,各位老师、尊敬的校友代表:
大家早上好!
“暴雨倾盆落,洪峰漫黑桥”。毕业前的这场暴雨多少有些出人意料,这或许是为了让大家对今年的毕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吧。毕业总是伴随着欢庆与离别,这首夏日的三重奏,融喜庆与不舍于一体,演绎出复杂奇妙的旋律。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全体2024届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默默支持我们的家长,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作为校长,每年这个时候,我总是幸福的。眼见同学们收获满满、顺利毕业,我心中总会涌起无限的自豪;每年这个时候,我又总有一丝不安。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即便每年有几千名同学毕业,但在我眼中,每位同学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即便每年都要为毕业生送上最后的祝福,但我总希望能对大家说些不一样的话。这让我就像一个等待考试的学生,总有唯恐发挥不好的担心。其实这种不安,不正是天下家长送别即将远行的孩子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紧张和忐忑吗?“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个时候,天下父母的心情都是一样的。
我们这一届是2020年夏天相聚在这里的。四年来,我们携手并肩,共同战胜了疫情;我们见证了学校向上跃升的巨变,学校也见证了大家求索奋进的蜕变。我们是幸运的,正好毕业于母校70华诞之际,亲历这段不平凡的时光对我们具有格外特殊的意义。在与学校朝夕相处的日子里,“锲而不舍、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早已铭刻在我们心中,成为照亮我们前行的明灯。
我们这一届共有4465名同学。我们中,有投身乡村教育的全科教师,有志在基层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有献身国防事业的参军入伍者,有继续升学读研和奔赴各大企业的建设者。我们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典型。比如,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田彬同学获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一等奖,“华文”师范院校英语学科师范生线上教学技能测试二等奖;人工智能学院熊超同学入选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其毕业设计获学院优秀毕业论文;人工智能学院詹宇、白秉鑫同学荣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2024机甲大师赛一等奖;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谢霞同学获第二届跨境电子商务技能及数据分析大赛全国三等奖;美术学院张雨晴同学的油画作品《东兴村记忆》入选全国“红岩清风”廉洁文化美术作品展;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周颖同学获第十七届“挑战杯”重庆市特等奖等,参与发表SCI论文5篇、普刊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参与结题8项科研项目。而学前教育学院武小玲同学将远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工作,成为服务西部、扎根基层的一员。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在这里无法一一列举。我提议,让我们为自己的优秀表现鼓掌!
我们这一届将要面对的是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加剧,全球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社会不平等问题依然突出。其中,与大家关系最密切的,是经济发展形势与就业问题;最让我揪心的,是地缘冲突中的百姓生命安全问题。但最让我关注的,则是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发展问题。
当前,科学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百姓生活,也正在深刻改变世界格局。根据最新的分析,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基因编辑、人形机器人、太空探索、可持续能源技术等方面。但无论怎么排序,居于首位的几乎都是人工智能,足见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力、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力和对社会影响的深远程度都受到全球的高度关注。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带来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精准医疗、个性化教育等新领域的快速发展。例如,AI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缩短病患等待时间。数字交互引擎在高效构建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高质量交互过程中,不断实现技术迭代,逐步实现跨行业、跨场景应用。其实,通用人工智能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AI智能体有望成为下一代平台,AI治理将引领我们踏上更智慧、更安全的未来。再比如,基因编辑技术使科学家能够精确地修改生物体的DNA,为治疗遗传性疾病、培育抗旱作物、甚至延长寿命开辟了新途径。这一技术已经在临床试验中用于治疗某些遗传性失明和血液疾病。
显然,今天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候都更有理由说,科技的浪潮正席卷全球,引领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谁在科技创新领域落后,谁就难以摆脱受人主宰的命运,甚至可能被时代所淘汰。对此,同学们务必保持密切关注和积极学习。否则,或许突然有一天,我们就成为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人了。
科技之争早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国运之争。曾几何时,在前沿科技领域,我国一直被发达国家卡脖子,被蓄意排除在合作研究之外,甚至造成恶性事件。1993年,美国关闭GPS,导致我国银河号货轮在海上迷失方向,被困海上33天;1994年,我国申请加入国际空间站,美国以保密为由,拒绝我国加入;1996年,美国关闭GPS,导致我国导弹发射全部失败;2003年,我国申请加入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计划,交了2亿欧元,最终却遭到欧盟的戏耍;2011年,美国财务开支法案增加禁止与中国开展太空合作的条款,也就是臭名昭著的沃尔夫条款。
令西方国家没有想到的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不畏强权的民族精神。虽然屡遭排挤和打压,但是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走出了一条从远远落后到快速反超的发展道路: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个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2000年,第一颗北斗定位卫星成功发射;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顺利升空,实现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的飞天梦;2005年,两位中国航天员乘坐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5天,实现太空飞行技术的突破;2007年,第一颗探月卫星升空,并首次绕月探测成功;同年,北斗导航系统开始组网,成为与美国GPS、俄罗斯格罗纳斯、欧洲伽利略齐名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08年,航天员翟志刚首次实施出舱活动,中国人首次在外太空迈出脚步;2011年,我国天宫一号开启建设。随后,多次与神舟飞船完成空间交会对接;2016年,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并顺利入轨,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正式投用;同年,我国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墨子号”;2017年,我国先后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千公里级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纠缠分发、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2020年,嫦娥五号登月并取回月壤样品;同年,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成功;2021年,我国首枚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同年,我国天和空间站核心舱发射升空,17个国家申请入驻我国空间站;2022年,我国在轨空间站全面建成;今年6月4号,嫦娥六号执行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
回顾这段历史,从被国际空间站孤立到自主完成建设,我们用了28年;从被国际导航系统孤立到自主建成北斗导航系统,我们也用了20年。这期间,无数科技工作者默默无闻,日夜奋战,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研奇迹。
为什么我们要如此执着于太空探索?因为,如果在这样的领域不能有一席之地,我们在战略全局上就将始终受制于人。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要从历史的回顾中领悟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做有骨气、有志气、有底气的时代新人。
我们要做有骨气的人,有骨气才能无畏惧。今天,我们最痛恨的,恐怕还是抗日战争时期为日本人卖命的汉奸和伪军,因为他们是最没有骨气的人。真正有骨气的人,无论面对怎样严酷的环境,依然能够保持精神挺拔、屹立不倒。这让我想起元代剧作家关汉卿对自己性格的刻画,他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这不正是坚韧、顽强的性格写照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生活中,有骨气的人就是那些精神高贵的人。作家木心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苦难,但他从不抱怨,从不因生活的磨难而改变自己。陈岱孙先生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一生执教70年。先生学识之渊博,教学艺术之高超,素享盛誉,是一位堪称楷模的经济学宗师。但他最让我敬佩的是这句话:任何时候都要对国家忠诚,对事业执著,不背叛,这就是骨气。
我们要做有志气的人,有志气才能成大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我国著名航天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学习工作15年。期间,他的学术成就被誉为“抵得上美国五个海军陆战师”。但是,为了阻挠他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钱先生被美国政府无端软禁、扣留长达五年。在历经艰辛终于可以回到祖国的时刻,他发出“将尽我所能帮助中国人民建设一个幸福而有尊严的国度”的誓言。回国后,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时,先生想都没想就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11年后,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导弹飞行爆炸成功,而他也成为我国著名的国防尖端科技专家。他的身上所体现的,正是中国人的志气。
我们要做有底气的人,有底气才能绽芳华。光有志气还不行,要有实力才能有底气。实力是靠日复一日练出来的。刘真是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博士后,也是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组组长。2018年,刘真团队率先突破体细胞克隆猴技术,培育出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为攻克研究难关,他曾多年扎根小岛,日复一日潜心钻研。曾每天坐在显微镜前6个多小时,苦练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显然,长期坚持正是他攻克近20年来全世界科学家没有解决的难题的秘诀,这些成就也成为他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的最大底气。
那么,成为有骨气、志气和底气的人,关键是什么呢?我注意到,今年,一位即将结束教师生涯的中学老师,在最后一次和同学们的交谈中说:唯有专注、唯有热爱、唯有坚持,才能成为一个有底气、有志气、有骨气的人!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毕业是充满希望的再见。今天,我们从这里出发,成为靠劳动养活自己的独立个体,这是十分光荣的事情。未来生活中,学校将一如既往地牵挂大家,南山的“阿勒泰”、学府的香樟林,也始终在那里等待大家的归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未来,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地,请记得随时向母校报一声平安。最后,祝福2024届同学,未来如星光般璀璨,生活如童话般幸福!
同学们,再见!
【大家都在看】
出品 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
制作 大学生记者团
资料来源 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 王为
审核 陈祖平、陈钢
欢迎大家投稿原创文章或自己的看法观点
投稿邮箱:xcb@cqu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