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赤脚医生打赢疫情逆风局?不应把农村的无奈想象为胜利

邓峰 自由评论 2023-05-16

在喧嚣的舆论场上,城乡所各自拥有的声量本就严重不均衡,与城市相关的声量具有主导优势,所以城市里发生的事情更容易引发关注,至于声量少得可怜的乡村往往容易被忽略。


人人生而平等,但现实中,人和人之间的平等程度高度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差距、阶级地位、文化程度。


在北京“人们认为,与病毒的抗争,现代医学还能最后一搏,我们有抗病毒药物、呼吸机、ECMO,哪怕资源紧缺和匮乏,城市里的人还能喊,抢药,买呼吸机,找重症床位,渠道五花八门”,“但在资源有限的村庄,很多重病的老人无法感受现代医学奋力一搏的力量”。


赤脚医生打赢疫情逆风局?不应把农村的无奈想象为胜利

文/邓峰


最近一段时间,疫情几乎呈现海啸式爆发,相比于城市里的抢药潮、买呼吸机、排队重症床位,同样经历感染潮的农村反倒在舆论场显得异常安静。


在此之际,“乡村赤脚医生打赢疫情逆风局,城市医生懵了”之类声音甚嚣尘上。该类声音认为,不同于城市医学专家和三甲医院会对患者进行精准分类,谨慎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农村赤脚医生“一上来就一顿输液当肺炎治”,采取“退烧药+抗生素+抗病毒+激素”的做法,让农村地区未曾出现像城市那样火葬场不够用的情况。


这类声音虽有一定的迷惑性,实则漏洞百出,属于反智言论。医生治病当然应该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精准分类,对症治疗,绝对不应该滥用抗生素、激素。以前农村滥用抗生素、激素,造成不少人出现严重后遗症的教训还少吗?不可否认,过去一段时间,城市到处是抢药潮,医院重症床位与火葬场供不应求,农村相对平静,但这绝不意味着农村的新冠死亡人数一定比城市少,更不能说明农村防疫的胜利。



在喧嚣的舆论场上,城乡所各自拥有的声量本就严重不均衡,与城市相关的声量具有主导优势,所以城市里发生的事情更容易引发关注,至于声量少得可怜的乡村往往容易被忽略。许多人在舆论场未听说农村疫情的悲伤故事,绝不意味着悲伤故事不会发生。事实上,经济落后、医疗资源严重匮乏、村医医疗水平十分有限、“一老一小”所占比例较多的农村,在大流行下所经历的悲伤绝对不会少于城市。


人人生而平等,但现实中,人和人之间的平等程度高度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差距、阶级地位、文化程度。但凡有过农村生活经验或者对农村有较多了解的人,在过去一个多月,相信许多人都听说了农村有不少老人去世。


与城市中有现代医疗科技能够判断逝者死因不同,在乡村,那些去世的老人,甚至可能连村医都不能确定是否因为新冠。大流行之下,城市当然有城市的短板,但起码城市有现代医疗科技和相对较多的医疗资源,至于农村,在许多时候只能与病毒贴身肉搏。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德文在《农村在“硬扛”疫情》一文中写道,“笔者了解到一个中部地区的中等村,最近半个月时间内,因感染新冠而去世的老人已经有六位”,“这个冬天,不少农村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怕是过不去了”。他说:“农村当前都在‘硬扛’疫情。农民感染后,基本上依赖于简陋的乡村医疗资源,依靠躺平自愈。人类的悲痛并不相通。一些大城市抗疫提供的特效药、重症医护、ICU等医疗资源,农民想都不会去想。哪怕是有老人扛不过去,农民也大概也能够‘认命’——是无奈,但也算平和。”他预计,春节前后是农村新冠重症高峰期。


1月13日,知名学术类公众号“知识分子”刊文《在农村,我们看到了大流行的另一张脸》,其中写道,“和城市相比,在乡村生活的人们没有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没有被挤爆的ICU,更没有被热炒上万元的药物Paxlovid,他们贴近生存地面,诉诸内心直觉,被动地承受了疫情呼啸而过时留下的痕迹”,“于是有人构建了想象:沉默的乡村仿佛不存在城市的焦虑,没有抢药潮,没有重症,没有疾痛”,“在一篇赤脚医生打赢农村疫情逆风局的爆文中,沉默被错当成了胜利”。



该文作者走访了距北京100多公里的河北农村,“无论是感染、重症、康复还是死亡,都很难有一个清晰的定义,村庄里的疫情是一片混沌之地”,“当村卫生室的手段无法应对新冠病毒的时候,那就是命”。


作者写道,在北京“人们认为,与病毒的抗争,现代医学还能最后一搏,我们有抗病毒药物、呼吸机、ECMO,哪怕资源紧缺和匮乏,城市里的人还能喊,抢药,买呼吸机,找重症床位,渠道五花八门”,“但在资源有限的村庄,很多重病的老人无法感受现代医学奋力一搏的力量”。



这应该便是大流行下的城乡差距,很现实很无奈。当然,这样说绝不是贬低赤脚医生,而是说不应美化、粉饰、想象农村防疫。在城乡差距已是既成事实的背景下,赤脚医生或村医手中的资源非常有限,他们采取“退烧药+抗生素+抗病毒+激素”在一定程度上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广大村医坚守乡村,成为乡村防疫和农村生命健康的第一道屏障,他们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忙碌和辛苦,与城市医生一样,都令人尊敬。但即便如此,不应把他们的辛酸无奈和农村的失声想象为胜利。


2022年4月《人民政协报》在《调研乡村医疗卫生工作后,委员们发现了这些问题》一文中报道:“2011年至2020年,中央财政支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投资2560亿元,其中用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乡村基层机构的资金仅占13.2%。”如此低比例的资金投入与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严重不匹配。若再考虑到,农村居民本就收入低,老人和小孩的比重又比较高,他们在大流行下经历悲伤是不容忽视的面向。当然,目前中国已经基本走出第一轮疫情,许多城市和地区已经恢复往日的生机与活力。但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应该去反思大流行下的城乡差距、阶级差距,推动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公平,让人人平等的梦想不再遥远。

END

推荐阅读

国产进口的口水战没意义,中方可与辉瑞展开二次谈判

饶毅被迫辟谣、张文宏被网暴:近些年一个令人忧虑的真问题

邓小平对中国最深刻改变:政治底层逻辑、底层价值和民情

十点公社

一个时代的记录

自由评论

只为苍生说人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