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包容的深圳,请留下山竹记忆

李咏涛 买房之前 2021-02-22



山竹走后,深圳在中心区正式上演灯光秀,先是以改革开放40年“追梦”晚会打头阵,然后将每晚放映,深圳由此变成一个世界最大的歌舞厅、娱乐场。不过,大多数市民都很喜欢并幸福着,虽然不清楚花了多少钱。


在辉煌炫目的灯光下,千千万万、万万千千倒在深圳大街小巷的大树、断枝、残叶,正在被昼夜清理。这次台风灾害到底损失了多少钱,倒了多少棵树,每棵树多少钱?无人知晓。


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深圳提出学习新加坡的环境、香港的效率。学香港主要是学卖地,学新加坡主要是花钱种树。从表面上就能看得出来,深圳的树木比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密的多,绿化带更宽、花木品种也更繁盛。



于是,成为一个大城市后,深圳遭遇最猛烈的台风——山竹,从新加坡学来的成果被摧残满地。大都从北方来深圳的移民们,受到了一次触目惊心的大自然教育。


政府有关部门忙着清理战场,没有公布损失了多少棵树。查阅过往报道,2012年7月袭击深圳的韦森特台风,放倒了深圳11.5万棵树。当时,就有香港大学植物专家指出,急功近利、不尊重植物生长规律的密集种树行为,是此次树木灾难引发的肇因之一。据说,同样的风,香港的树受损很小。


这次山竹给深圳树木造成的损失,直观感受来看,比韦森特高十倍以上。深圳该检讨一下对花园城市的过度热爱,反思一下把移花接木当做产业发展的思维,是否需要调整?


写这篇文章,没有风后算账的意思,那是城管局或统计局的权力。仅仅是想呼吁,清理倒地大树和其他一些山竹的遗迹时,在不影响城市运转的情况下,速度慢一点,仔细看一看、想一想。



为了不影响通行,来不及把倒地的大树连根清除,一棵棵倒地的大树被锯断,只留下断根,带起了一大块地砖,一圈圈的年轮那一面,正对着街上的行人……我停下脚步,忍不出去触摸那仍然新鲜的断面。再回头看,分明是一件鬼斧神工的艺术品啊!这样的准艺术品,分布在每条街道。路旁,仍然挺立的大树,树枝折断,裂痕尖利,一场断臂求生的大战仿佛回到眼前。还有,架在半空中的大树树干、一些折倒的交通指示牌,在不妨害行人后,反倒都是成了不同寻常的城市新景观。



每一天,工人们努力清理着,不舍昼夜。山竹的影响一点点在消失,街道逐渐恢复原有的秩序和刻板。人们盼着公园早点开放,好登上莲花山选择观看灯光秀的最佳站位。在深交所大厦旁的鹏程二路,山竹过后,新栽种的一排好树,尽数折断。仅仅一两天后,新树栽了上去,每棵树都被簇新的不锈钢管架着,数了一下,每棵树插了6根管子,就像一个站不住的危重病人,被各种支架架起来一样。这是树木需要的吗?这是我们需要的吗?



晚上,在朋友聚会上谈到这个话题,大家一致认为应该留下几处“山竹遗产”,邀请艺术家适当加工,为深圳增加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街头艺术作品,每幅作品旁树立一个小牌子,写上山竹是哪天来的,风力多少级,这棵树为什么倒下被砍断?(我们很快就会把这段记忆完全忘掉)这些由大自然创造的作品,胜过任何雕塑大师的作品。路过这些作品,北方来的游客可以想象得出台风的威力是多么惊人!孩子们可以时常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上一堂自然生死课!城市,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个大课堂呢?政府官员和城市规划师们,将得到时时提醒:敬畏自然、科学决策!


而且,它们在路边,深圳人和游客可以随时看到,不需要去博物馆花费那些庄严的表情。零散的、分布式的纪念,比大型的、恢弘的纪念,更省钱且贴近人,更质朴而接近真实。


我强烈呼吁,但并不指望能成为现实。一直以来,我们的城市文化喜欢正面的、表面的、美好的那一面;反感和回避侧面的、阴影的,让人不适的那一面。就像对待负面报道一样,用高科技手段实时监控、强行删除。但是,城市的记忆,不应该铲除,哪怕是以正面的理由。


每一座城市都曾经历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灾难,这本身就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1866年,伦敦大火,造就了世界第一个完善的消防体系;布鲁塞尔大火,给这座城市一个美好的故事和传世的作品——小男孩撒尿雕塑;南京大屠杀,让南京这座城市有了更深重的历史感。


深圳不长的历史,也经历了不少挫折和灾难。特区成立前,这块土地上悲惨壮烈的大逃港偷渡行动;1993年清水河大爆炸险些炸毁半个深圳;同样是1993年,一场大雨淹没罗湖和深南大道多个路段。深圳老资格的规划大师朱荣远不久前撰文回忆:当时中心区正在规划金田路、益田路与深圳大道的交汇方案,下穿还是上跨争执不下。这场洪水帮助市长当机立断,为免隐患,两条路上跨深南大道。因此中心区有了这两个仅有的立交桥。这个故事表明,城市的灾难不仅在当时有影响,对城市的发展思维及其未来,也有深远影响。


而我们,有责任保存这份记忆。


推而广之,同样作为城市事件,中兴通讯违反国际规则被美国点中死穴,让深圳几乎要丧失一个本土著名品牌,这个“灾难”同样应该被记忆、铭刻。


我强烈呼吁,觉得这有理由成为现实。深圳以观念立市,市政府正式发布“深圳十大观念”,其中有一条是“宽容失败”。失败尚可宽容,对于自然灾害形成的“遗产”,又有何不能宽容呢?


不管决策者怎么想,民间力量已经开始创作“山竹遗产”,在朋友圈里看到几张让人欣喜的照片:小画匠们已经行动了,坐在倒地的大树旁,在断面的年轮上作画。从照片上,看不清她们的面孔,但可以真切感受到她们对自然的热爱、对城市的理解以及与山竹的和解。



是的,宽容等于和解,等于美。这是我们和我们的城市需要的。





往期文章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