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脑”拍了拍“产业大脑” hi,你好
数字基建的浪潮汹涌而至,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新力量,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新动能。伴随着城市治理创新的探索,以大数据为新生驱动力的数字力量,正推动着社会治理模式的新变革。
城市大脑是智慧城市的必要条件
今年3月,习大大来杭考察时说:城市大脑是建设“数字杭州”的重要举措。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大城市也可以变得更“聪明”。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从智慧城市运行而言,数据是重要基础,收集的数据量越大,数据融合的程度越高,城市就越“智慧”。就拿杭州城市大脑而言,从简单的“治堵之计”到精细的“治城之策”,数据智能正在努力推动城市治理进入一个正向循环——通过数据推动一个个场景服务,最后沉淀更多数据,推动城市治理智能化加速。
如今,一批城市正走在“城市大脑”建设与探索的道路上。“城市大脑”凭借一个城市的大数据,快速智能地调配交通、教育、医疗等资源,将城市治理得井井有条。基于成熟的城市发展理念和信息技术体系,“城市大脑”已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数字基础设施。
产业与城市正在寻找新的共振
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挺起了一座城市的脊梁。城市之间的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产业实力的竞争,如何提高产业治理效能、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正进入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攻坚期,去年,中央财经委提出“产业链现代化、产业基础高级化”的新目标。我们需要更加精准、有效、合理的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来支撑中国经济未来数十年的稳健发展。
今年国家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产业数字化迎来全新的发展局面。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产业深度垂直融合,打破“信息孤岛”,从海量产业数据资源中释放出治理效能,可以为产业治理带来持久推动力。
表1 2020年1—7月3大重磅政策(选)
当前,各政府部门间数据融合不足,产业的数字化程度不深,从“政务”到“产业”的数据平台和数据通道尚未形成,无法在常态数据监测、产业拐点研判、产业风险防范、产业阶段评估方面做到精准的产业管理,无法形成协同一致的“指挥棒”,极大地影响产业链上下游供需的匹配效率。从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可以看出,生产企业的产能、库存等信息未实现数字化,导致物资供需信息不对称,影响大规模医疗物资生产和调配的效率,无法满足国家从急到缓、从重到轻的精准化物资统筹管理需求。由此可见,和城市一样,产业也需要一颗“大脑”以加速产业的数字化进程。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多地都走在新型产业治理的探索之路上。
由火石创造承建的城市产业大脑,正是给当地重点产业装上了一颗“大脑”,它重点关注医药健康、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科技服务业等高精尖产业,通过建立企业数字化画像,形成动态跟踪数据库,帮助政府围绕企业需求和困难做好精准服务。同时关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重点领域的发展,不断积累和充实数据体系,形成城市优势产业工作基础。
面向数字经济时代,地区产业发展评价也要超越一二三产业体系的架构,在构建内循环的大背景下,塑造高精尖产业在研发形态、实体形态、服务形态的新型治理模式,把政府“看得见的手”与市场“看不见的手”,通过数字通道,在经济运行层面的产业链环节和节点融合与衔接,形成新型的数字经济调控新形态。
小结
滚石上山,爬坡过坎。邬贺铨院士曾说,建设数据驱动的智能城市的责任不仅属于数据科学家和分析师,而且属于政府的每一位公职人员和广大市民,这就需要全社会形成“数据驱动”的文化环境。
如何通过产业数据聚变,引领产业裂变?我们需要给产业装上“大脑”,为城市大脑补充产业大数据和应用场景,去深度把握产业治理的规律和特点;去科学配置产业资源;去转变产业治理模式、提升产业治理水平;去拥抱产业治理创新发展的新趋势。
新旧治理模式交替之下,一条利用数据驱动治理的全新路径已全面敞开。
参考报告/资料:
火石创造《产业新基建战略白皮书》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