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孟捷:制度变迁的两条道路与党的经济作用
编者按:著名经济学家孟捷教授在参加中国政治经济学40人论坛·2019时接受了观视频工作室的采访。孟捷教授深入分析了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的独特地位,并以此分析了为何卡夫丁峡谷并不适用于解释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反映了关于革命的主观性理论与客观性理论的有机结合。由此出发,孟捷教授探讨了制度变迁的两条道路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制度变迁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并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阐明了党的经济作用。感谢观视频工作室授权,CPEER编辑部特以视频合集的形式分(一)俄国革命与中国革命的独特性;(二)制度变迁的两条道路与党的经济作用两篇推出,以飨诸君
一、制度变迁的两条道路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y30743981tk
列宁晚年问过两个重要问题:第一个问题,世界历史是由一般性和特殊性共同组成的,第二国际的批评家片面强调一般性,忽略了世界历史的特殊性;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不能够先夺取上层建筑,然后再在生产力上赶上西欧先进国家的水平呢?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是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颠覆。我们从中学就学过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生产力预先的改变才会引致生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导致上层建筑的变化。列宁反过来了,他说凭什么我们不能先夺取上层建筑,然后在经济上、在生产力上赶上西欧先进国家的水平。这也是为什么葛兰西要讲十月革命是一场反对《资本论》的革命,或者说是一场反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
关键词
列宁“晚年之问”;历史唯物主义;制度变迁;有机生产方式
二、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性
▼
点击下方图片观看视频
大概很多人都读过《矛盾论》,《矛盾论》是在抗战时期写的,但很少有人把《矛盾论》和第二条制度变迁道路联系在一起。在《矛盾论》当中毛泽东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命题,他说当不变革生产关系就无法发展生产力、不变革上层建筑就无法改变生产关系的时候,那么变革生产关系和变革上层建筑就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我们知道在传统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关系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把这个关系做了一个颠倒。这就是我们后来所熟悉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它们的关系是可以改变、是可以换位的。这不是抽象的哲学理论,为什么呢?因为毛泽东在写作《矛盾论》的时候他想的是中国革命,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他进一步推进了列宁对这个问题的反思,把它提到了一个哲学的高度。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具有原创性的理论贡献。
关键词
《矛盾论》;有机生产方式变迁;中国共产党;使命型政党
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反思
▼
点击下方图片观看视频
中国共产党是肩负推进有机生产方式变迁的使命型政党。党的经济作用要放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中加以理解。在五十年代晚期毛泽东开始认真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反思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他延续了马克思的传统提法,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并且他认为生产关系不光是所有制的问题,还涉及到所有的制度问题。因此,为了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将不断进行制度变革,中国共产党是推动这种制度变革的自觉的领导力量。
关键词
毛泽东;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使命型政党
请点击上方视频观看
推
荐
阅
览
*视频|孟捷:农民工、竞争性地方政府和社会主义-政党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学话语
*孟捷|在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从列宁晚年之问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http://www.cpeer.cn/
http://www.peforum.cn/
责任编辑:陆家桢 审核:骆桢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