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命道德:面对疫情,我们的生命之问

悦享生命 悦享生命 2021-05-25



大家好,我是本期《生命道德:面对疫情,我们的生命之问》的主持人——任芳德。


自上一期《生命道德:面对疫情,我们的生命之思》推出之后,我们收获了很多回响。疫情爆发之后,所有人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也愈加深刻。


 

任芳德

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博士生




生命教育,恰逢其时


反思生命与道德的深层关系,我们不由得叩问:生命一直存在,为什么长期以来忽视或无视人与生命之间的道德关系呢?其中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因此,“悦享生命”将持续关注、持续思考、持续讨论生命价值与生命道德。为生命发声,作出生命教育研究者应有的贡献。


本期选取了几簇多元化的声音。或者是来自初中生的“生命之问”,或者是来自前线医务人员的“生命之行”,亦或者是来自不同学者、教师的“生命之思”。我们希望可以立足疫情,深入探讨生命教育的重点和方向。


与此同时,我们正在做的也正如凭借《小丑》获得第92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华金·菲尼克斯在获奖感言中所说的一般:


为无法发声之人发声


这,也是我们生命教育研究者的目标和希望。










 


张馨心

青岛白珊学校学生 

面对这次新冠肺炎,我有太多的疑惑。我突然发现,原来这个世界并不安全。


我不理解,生态平衡这个词,仅仅被人们作为一个中学时期的考试考点吗?为什么我们学生非常熟悉的一句话,在成人的世界中是如此不重要。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肆意食用野生动物,导致生态不平衡,大自然就会做出反应。不应触碰自然底线,这本应作为警钟挂在全人类心头。


这次事情已经发生,人类也正付出相应的代价。同时,我也看到了很多关于勇气的故事。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医务工作者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了排查疑似病例,警察夜以继日地奔忙;当然,承认错误,并且勇于改正,也需要勇气。但愿很多人真正开始认识错误,从此善待自然,保护生态。


但愿,所有成人,都是我们的好榜样。










主持人


孩子——生命教育的目标


以上是一位初中生给我发来的私信。


当这场疫情铺天盖地的信息涌向孩子们的时候,他们最先感受到的,肯定是一种迷茫与破碎。他们内心一定有许多的不安,即使这种不安可能会被抚平,但是烙印在他们内心深处的疑惑,依然会存在。


我们如何立足这场疫情,激发孩子们心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关爱生命,重视生命,是摆在每一位老师家长面前的问题。


孩子,才是生命教育的主角与目标。让他们从这次疫情中发现爱,相信希望,关爱生命,这才是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孩子们心中有爱,未来才会有爱。




针对孩子的这一疑问,刘慧教授特别指出:生命道德和生态道德是密切关联的两个概念。在生态道德视界下,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和把握突破了人际道德的狭隘性,从一个更高远、更宏大的视界去关照人际行为。


从道德的角度看,一方面,生态道德是生命道德的重要维度,并提供了一个认识生命和对待生命之态度地新的思想视角;另一方面,生命道德是生态道德的基础,生命道德有助于真正理解生态关系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关联性,也有助于构建更富有人道主义的生态道德。


发展主义恰是对生命道德与生态道德的忽视和违背。很多时候,走得太快,已然忘记为何要出发。










 


何民杰

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博士生

香港教育大学国际教育学系客席讲师

发展主义的补遗省思


发展主义是一种意识型态,鼓吹人类不断发展,在科技和知识膨胀之下,麻木相信什么难题能够透过发展解决。新冠肺炎正好提供了一个契机,让人类稍作停留,进行反思。


城市化和全球化都是发展主义下的产物,两者对人类社会幸福的贡献显而易见。城市生活质素高,人口流动都倾向迁往城市。全球化让资讯和知识流通,产业物流接通全球。可是,在城市化和全球化的急速发展下,公共卫生的隐忧则在此次肺炎疫情中突显出来。


我们不必极端地否定城市化和全球化这些发展势头,但要细心𧫴慎查找补遗,在发展同时,防范发展带来的隐忧。城市化以后的密集人口,需要配合高素质的卫生习惯,公共医疗系统要有强大靭性,适应随时发生公共卫生问题。城市楼宇的设计、兴建和管理都需要严格的公共卫生考虑,每一件事情都不简单,而且大部份防预措施并不起眼,人们大多不会放在事情要项而被长期忽略。


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出现危机,都有可能蔓延至全世界。同时,全球化也为应对大疫症带来曙光,国际专家组亲身到武汉收集病人状况,全球专家进行数据资料分析,集思广益谋对策。就算短缺的口罩,也正在全球配对,在疫情较少的国家生产的口罩,也以不同方式运往疫区。


城市化和全球化都不可逆转,人类需要审视在发展同时被忽略遗漏的事情,才能让永续发展得以延续下去










主持人:


发展的尺度——生命道德


当发展走得太快,势必会造成遗漏。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是一次警钟,应当长鸣在每个人心中。危难关头,战“疫”前线,是无数医务工作者身上迸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光彩,令人心安,令人敬佩。


生命道德的核心就是关爱生命。一个对生命怀有热切关爱的人,不会不爱他的同类,不会伤害他类无辜的生命,不会盲目破坏他赖以生存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反而更具有关爱他人之情、之意、之能。










  

张慧琳

湘雅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于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

“谢谢老师和同学们的祝福!为了有一天,大家不用戴口罩出门,在祖国的蓝天下自由呼吸,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抗疫胜利就是我回归之时!”


时间截止到2月15日20点47分,慧琳留下的回复依然停留这段话。


2月11日是我们班线上开课的日子。

慧琳是唯一缺席的同学。

因为她是一名医务人员,因为她现在在武汉。


我们得知这一消息,还是老师在群中发了这张照片。在此之前,我们竟一无所知。


慧琳是最早一批驰援武汉的医学救援队。她并没有告诉大家,但是我似乎能够想象,她毅然决然奔赴武汉的决心和背影。


其实,慧琳并不需要别人知道她在哪里。

因为,医生就在这里,医生就在那里,医生就在每个需要他们的地方。


“平安归来,是唯一的期待。“

“向慧琳致敬,向所有的逆行者致敬。”

“英雄就在身边,早日平安归来!”

“致敬英雄,致敬白衣战士!”

··· ···

很快,同学们深受感动,纷纷留言。

许久之后,慧琳回复了开头的那一句话。


抗疫胜利就是我回归之时!”


此时此刻,慧琳依然奋战在抗疫一线,甚至三天只休息了不足十小时··· ···










主持人:


关爱生命是最大的善


为不打扰慧琳在前线的工作和休息,因此上文由我代笔。


武汉飞雪,全国多地飞雪··· ···风雪中有太多的夜归人,也有太多的坚守者。


在此,谨向所有坚守岗位的“生命守护人”,致敬。




刘慧教授曾指出,我们所追求的对生命的善,应该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保护生命,使生命存在并能够更好地存在;第二,与他类生命共生,由以往的对抗走向融合,建立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关系;第三,促进生命,追求生命更好地发展,追求生命潜能的最大释放。


所有医护人员,所有坚守岗位的其他人员,正在践行着的,就是生命最大的“善”。










 


周鸿

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博士生 

 


被隔离的狗


你那一双

渴望的眼神

像极了

亿万人


你那

左眼的正义

右眼的自由

都被困住


我们

并无不同


尤其是

这个春天


正义,生命道德的永恒旋律


看到这只与人一起被自动隔离在家的狗狗,看到它每天就这样趴在栏杆处眼巴巴地望着外面的世界,我对生命道德有了些想法。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战疫面前,每天都发生着美好的故事:自发的捐赠,冒险的“逆行”,主动的隔离,无情的揭露,大胆的歌颂,勇敢的斗争,友情的声援以及夜以继日的科研……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道德的遵奉,是人类最本初的“善”的迸发----不过与其说是“善”的迸发,不如说是“正义”的展现。社会响起生命道德的主旋律:正义与生命价值。


生命道德的“正义”有两层含义:一是个体生命的正义;二是社会层面的生命正义


亚里士多德说,“正义”是避免贪婪,即避免通过对别人的掠夺或拒绝给予别人来使自己获利。对人类自身和人类之外的生命形态,包括动物和植物,我们往往是忽略对生命的“正义”坚持的。


曾经,人类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藐视一切,高傲地宣称:伟大的人类是万物之灵长。其隐含的哲学意义不言而喻:这个星球,甚至这个宇宙,一切的存在,都应该为人所用,服务于人;一切都可以毁灭,唯人应该存活。对生命的尊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理解为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今日之疫是人类中心主义遭到嘲讽的又一例证:与人类一同存活,一同进化的,除了人,还有病毒,还有我们不了解的一切。有人调侃:某些被人吃的动物和小小的病毒一起,成功地将十几亿人关进了笼(房)子里!人类除了能灭掉本不该灭的物种,其实什么也灭不了。这场新冠肺炎的暴发与几百年前黑死病的暴发,本质上并无不同。那么它带给人类的思考应该也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它重复一个旋律:对一切生命的尊重,是人类要存在下去必须保持的正义。这是生命道德应该深入思考的尊重一切生命的正义,是对人类所有个体和人类之外的物种的正义。


贪婪,是人类给自已生命带来灾难的原因;尊重一切生命存在的正义,是解决贪婪的思想基础。


生命道德必须要思考的另一种正义是社会正义。人类有一个共性:失去才能唤起珍惜。“经济”和“享受”这些怪物充斥着人间,“怀疑和不满腐蚀着礼仪的纽带,猜忌和敌意诱使人们以一种他们本来要避免的方式行动。”(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人们把生命价值更多地建筑在“竞争”和“胜利”上。罗尔斯强调作为公平的正义,认为正义是“那些想促进他们自己的利益的自由和有理性的人们将在一种平等的最初状态中接受的。”一个社会,失去了对生命这个最大利益的自由保护,就失去了最根本的正义。


今日之疫唤起了人们对失去的思念:英雄,奉献,合作……社会需要“英雄”,但生命不需要,尤其不需要牺牲的英雄,不管是主动牺牲还是被动牺牲,也不需要被塑造的英雄。生命道德应该明确:每个生命都有存续的意义,存续到自然衰亡,才是正义!每个人的奉献(不能奉献就表现配合)是群体生命。群体生命的凝炼,将成为时代对生命的讴歌。群体的理性在今日抗疫中得到比较充分的展现。鲁宾逊在孤岛上,也需要发现尸骨和野人足迹,来彰显他是勇者群体的生命价值。生命道德的价值体现在群体生命的维护和延续。不仅是中华民族,而是整个人类。看到来自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声援和实援,灾难唤醒正义又一次被确证。


2020年的春天,我们面临着病毒的威胁,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动员。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但正义:对一切物种,对人类社会,是生命道德永恒的旋律!










主持人:


正义——生命道德的永恒旋律


生命道德是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人看成是生命的存在。这样,任何一个人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内在地与他人、他类、自然“共通性”地联系着。


关爱他人的生命、他类的生命,也就是关爱自我的生命


坚持正义,践行正义;关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是生命道德永恒的旋律。




刘慧教授结语

 


伴随着人类自身的解放,可以看到,人类的道德发展范畴已开始由“中观”的社会道德(人际道德)向宏观的自然道德(生态道德)和微观的自身道德(个人美好生活)两个维度拓展。无论道德的维度向宏观还是微观拓展,都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生命,以及人与生命的关系。


因为,生命是人、社会、自然的根本所在,是三者比如相互连接贯通的纽带。人际道德不能解决人和生命的关系,生态道德不能完全解决生命的意义问题。人和生命之间存在道德关系,生命道德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生命道德最基本、最核心的意蕴是关爱生命。人怎样认识生命、怎样理解生命、怎样对待生命,都会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文字编辑 |  任芳德

美术编辑 |  任芳德   吴 凯


本文系“悦享生命”原创,其他公众号或媒体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及本公众号信息。文中所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发言者”本人观点。


第一期《生命道德:面对疫情,我们的生命之思》

请点击以下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