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有媒体爆料说,诺安成长的基金经理蔡嵩松,去年的年薪居然高达7000万!算法是这样的:蔡嵩松管理大约300亿的基金,以管理费1.5%来计算,一年就能提4.5亿。对于蔡嵩松这样的明星基金经理,年终奖提成能拿15%,也就是7000万。对此,网友们尤其是股民们,一下就炸锅了。有人马上说,易方达的“酒神”张坤,他管理着千亿规模的基金,那收入还不得大约两个亿左右?先不说张坤,回到诺安基金。现在都是人怕出名猪怕壮,诺安很快发了一条消息说,诺安基金实行“密薪制”,也就是不知道多少,但7000万这个数字太过夸张了。首先,基金的管理费一般是1.5%到2%,其中一半要给银行和互联网等渠道。平台基金能赚大约一小半,如果再扣掉各种运营成本和税费,到手大约0.5%左右。其次,核心团队一般提15%。所以,团队拿大约基金规模的0.075%。第三,基金公司确实都是高薪,但和年景有关。但2020年确实是丰收年。2014年,基金经理的年收入一般在50到150万之间。现在过了六年,去年的行情又那么好(其实只是几个板块好,但基金的平均利润在30%),基金经理们的收入就更高了。基本上,大部分基金经理的年收入,在200-500万之间。请注意这是税前。但就算扣掉40%的税,税后收入也在120万-300万之间。年管理费用1.75%,这个是固定的,并且从每天公布的净值直接扣除的。但考虑到一般的基金寿命都超过10年,所以申购加赎回的平均1%的费用(对于基金来说就是利润),基本上都归基金公司,也没多少。如果某基金的管理规模是1000亿元,包括基金经理在内大约二三十人,那么,总收入应该超过7500万。但基金经理肯定是团队里拿得最多的,就算拿20%,也有2500万。请注意这是1000亿规模的基金,如果是300亿,基金经理的年收入应该在750万左右。像蔡嵩松这种明星基金经理,收入虽然不可能高达7000万,但应该明显超过750万。到底多少呢?既然是“密薪制”,翻一倍,1500万应该是有的。一般的基金经理虽然不至于像张坤、蔡嵩松这么有名,但在2020年的行情中,必然有大把的人,年收入在500万以上。请注意,这还是在基金公司提成85%、几十个团队成员要利益均沾的情况下。如果明星基金经理们出来成立私募,那收入……这就是很多基金经理,摸熟了门路、混出了名堂之后,出来成立私募的原因。当然,私募的规模比不上公募,但大多数普通的基金经理,年入百万都没问题。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20年末,我国私募基金的数量有96852只,存续基金规模15.97万亿元。如果粗略估算为:10万只基金管理者16万亿的钱,平均每只基金是1.6亿元。那么,就算按1%的管理费计算,基金团队的年收入也在160万元。当然,如果一只私募只有1.6亿元,或者几千万元,可能基金经理就是光杆司令,或者顶多有一两个助手,给他们年薪四五十万顶天了。所以私募基金经理的收入,至少也在百万以上。做得好的,管理的私募在百亿元以上,年入千万甚至上亿,是完全有可能的。在年景好的时候,明星基金经理的年收入在1000万甚至2000万以上,混得最差的也有百万,大部分人在200-500万之间。现在的公募经理,一般都是985毕业。而且就算是985,也面临激烈竞争,成为基金经理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就凭这个,年入几百万、上千万,好像也是合理的。但是,看看基金们抱团炒作白酒、新能源、半导体,这些股票真有可持续性吗?很令人怀疑。因此,基金经理们拿如此超高薪,而大部分后期的基民们有可能被套牢,好像也没有合理性。举个例子,茅台。现在飞天茅台53度的价格已经被钉死,零售价就是1499元,我的印象中至少三年了。这也是茅台的利润增速越来越低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茅台的高估值并无可持续性。如果以后白酒股(以及其他热门板块)的股价长期横盘或下跌几年,而基金们仍然每年要提取1.5%-2%的管理费,基金经理们仍然年薪几百万,这对基民来说,很明显是很不公平的。但现在,基金经理们就是个超高收入群体,你说怎么办?因为他们就是吃短期饭的,等行业景气度过了,以后基民们不赚钱甚至赔钱,股票就像中石油那样连跌十几年,怎么办?反正他们的巨额薪水和奖金已经拿到手了,哪儿管以后洪水滔天?所以老邓觉得,基金团队,包括基金经理,他们的收入,应该和基金至少以后五年甚至十年的效益挂钩。比如,不管他们离不离职,2020年基金的效益好,他们可以拿目前收入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如果未来五年仍然还不错,每年可以继续拿少量提成,并在第五年拿一大笔,彻底了结之前的业绩。但如果他们刚走,或者在第二、第三年时,基金的收益不好了,那他们将什么都拿不着,甚至可能还需要制定罚款措施。
这也是个大话题,远不是本文能覆盖的。对于基金经理们的奖惩,别说我国,就连美国的制度也并不好。举个例子,2007年时美国金融业赚翻了,年收入几百万、几千万美元的基金经理到处都是。可是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他们负责吗?根本不负,最后还是美国印钱来解决问题。而国家大印钱,扩大贫富差距,通胀的后果由老百姓来承受,拿高薪的金融业人士成了大赢家,这合理吗?
关注本号,阅读往期精彩文章:
以海航集团的暴雷为标志,要充分警惕一些企业同样爆出大雷
关注本号,阅读本号精彩文章。在本号菜单下还有个“行业报告”,这是个经常更新的内容宝库,相关小程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