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暴雷不可避免,那么……一定要救谁?
这几天由于河北大洪水,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如果暴雷不可避免,那么……一定要救谁?
这当然来源于这个类似的问题:
如果洪水不可避免,那么……一定要救谁?
洪水的问题搁一边,说说金融机构暴雷的问题。
咱们从宏观的角度想想,管理层是否对暴雷有所预判?
我现在觉得,这是当然的。
看看房地产最宏观的数据吧。
截止到2023年6、7月份,全国已经建成但还没有销售掉的房子库存,大约是6.5亿平方米。
貌似不是很多,但已经超过了2014年。
如果包括还没建好的(广义库存),大约38.4亿平米。
这个数字就更大了。因为这相当于,如果我们按全国加权平均房价2万一平米来算,大约80万亿元。
加权平均房价,要比算数平均房价要高,因为北上广深的房价经常要超过5万,成交量也大,再加上二线城市,所以不能按算数平均,应该算加权平均。我认为2万/平米是合理的。
这海量的存货,算上滞销、开发商的资金成本,基本上也就是开发商的综合成本了。
各位,就现在这形势,每年销售10万亿元左右,80万亿的楼盘什么时候卖完?
关键是很多三四五线城市的房子已经基本上可以算烂尾,因为很难卖出去。
这就是碧桂园的困境原因。
咱们不多算,就算最后烂尾30万亿,这损失谁出?
好吧,再少点,20万亿烂尾,这也是一笔巨款,相当于现在八个恒大的欠款,损失谁出?
开过书店的都知道,书店里面的滞销书每年都有5%左右,如果不能退回出版社,损失就是自己的。
这些书没人要,白送都没人要。
就算书店经营得再好,每年3%的滞销书也肯定是有的。
十年下来就是存货的30%,如果出版社不给退货的话。
这些书只能当废纸卖,如果出版社不给退货的话。
所以出版社必须允许书店退货,否则书店根本经营不下去。
当然,我们这里不必担心出版社,因为出版社把书批发给书店时,已经给自己留足了50%左右的毛利。一般情况下,足以应付每年5%、大约相当于出版社毛利15-20%左右的退货。
出版社最终能不能赚钱,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看书店给自己退了多少货。所以出版社必须在图书选题、内容制作、营销方面做好功课。做得不好,一样会亏钱。
但是房地产商找谁退货?一直都没这个机制。
地产商买地的钱,已经进了地方ZF的腰包,基本上很难拿出来了。地方ZF拆迁、修路、搞城市建设、发工资,好的城市还能略有盈余,一般的城市仍然入不敷出。所以地方ZF根本拿不出这笔钱给地产商“退货”,也没这个机制。
房地产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过去的烂尾一直都怎么没算,所以恒大一盘点,一下子爆出8000亿的亏损,其实就是过去多年烂尾楼的积累。
随着楼盘继续滞销,新生人口越来越少,烂尾的只能越来越多。
所以全国来看,房地产迟早会产生至少20万亿的亏损。
这损失谁来背?
稍微有点宏观眼光,都知道这亏损已经必然产生了。
这么巨大的亏损,就是房地产和金融市场上的雷。
于是问题就是:
如果暴雷不可避免,那么……一定要救谁?
或者换个问法:
如果必然产生巨大损失,那么依次牺牲谁?
首先就是民企地产商了,民间的买房者,这没什么说的。
恒大、碧桂园、融创,自己也有很大问题,现在几十个规模不小的地产商已经遇到困难,毫不奇怪。
但是他们之后,又该轮到谁了?
现在来看就是信托。
因为信托主要还是民间的钱。
截止到2023年7月,国内信托的总规模是21万亿多元。
这里简单说说2014年开始的“万众创业、金融创新”,P2P,当时搞得很火,2015年e租宝先暴,然后这个行业开始受到全面打击,到2018年基本上都被打了。
P2P的总规模大约3万多亿,除了少数挣钱的,绝大多数人的投资都是亏损,甚至血本无归。
P2P的大暴雷,其实拯救了国家金融机构。具体地说,是银行。
因为当时的主流操作手法是:
在全民P2P的风潮下,银行鼓励企业借P2P“过桥”,但是企业借了民间的钱还了银行以后,银行就不贷款了。于是企业和民间P2P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最后一地鸡毛。
亏损的是企业、民间P2P机构,以及P2P的投资者,而银行借此摆脱了很多不良贷款。
所以2014-18年的P2P的潮起潮落,救的是银行。
但是这几年,房地产持续低迷,又要产生一大堆烂账,靠谁来背呢?
先是房地产企业,然后是信托。
所以,银行是一定要救的。
能不能救成?现在还不知道,但信托肯定挡在银行前面。
不倒一批信托,烂账谁背啊。
从中植系暴雷开始,信托的雷开始响了。
信托一直广受民间投资者信任,但是这个趋势一旦扭转,很多投资人将会赎回。
但是赎回就会让信托崩得更快,于是越来越多的信托,就不会允许投资者赎回。
那么信托不可持续,又会怎么样?
只能关门清盘了。
清盘,首先还谁的钱?民间投资者最后能拿回多少?
可能和P2P的投资者差不多吧。
所以换个角度想想,房企、信托纷纷暴雷,银行反而能相对得益。
当然,这伴随着信用收缩,伴随着经济的持续痛苦,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
当民间的主要信托巨头都暴雷完毕(就像民企房地产巨头那样),如果银行仍陷入烂账泥潭,巨手就会出来拯救了。
整个过程就像马云所说: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但是后天,很美好。
但前提是你能活到后天。
从2023年7月底开始算,整个过程大约多长呢?
我也不知道。
也许半年,也许一年?也许更短或更长?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的是,当这一过程结束后,一轮以银行为主的、更大规模的信用扩张,肯定会重新开始。
这是因为:各地方ZF的巨额支出和赤字,总得有个解决办法。最终,通过央行和各大国有银行给地方政府和国企大输血,肯定得靠国家。
关注本号,阅读本号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