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预学案】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点击蓝字回复☞ 统编版中学语文教师 2023-02-11

统编版中学语文教师

海量教学资源,免费领取


九年级【预学案】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我看》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0课《岳阳楼记》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故乡》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



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  )在表面的自期欺人的脂粉所诓(  )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壮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搽(  ) 诓(  )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2.在方框内给下面语段加上标点符号。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3.下列加点字词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公开”一词暗示国民党反动派还有许多不愿也不敢公开的见不得人的事。

B.“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总”字表示自夸、夜郎自大是由来已久的。

C.“改为一味求神拜佛”:“一味”表示愚昧成习,顽固不化。

D.“只希望着国联”:“只”表明了国民党政府对国联的充分信任。

4.下列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早就失掉自信力了。

B.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C.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D.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1.下列对“中国的脊梁”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统治阶级中的仁人志士

B.劳动人民中的英雄豪杰

C.整个中华民族中的精华人物

2.“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

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分别是什

么?

(1)“筋骨和脊梁”:                     

(2)“状元宰相”:                      

(3)“地底下”:                       

3.学习了本文后,同学们针对“中国的脊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同学说下面的人物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呢?请说出理由。

备选对象:①邓稼先;②袁隆平;③莫言;④屠呦呦。

答:                    


三年模拟全练

拓展训练

(2019江西新余一、二、三中联考,18—22)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3分)

得志不卑人

游宇明

①一位熟人近来变得谦逊起来,见了人,开始主动打招呼;向别人提建议,末尾总要加上一句“这是个人意见,未必正确”,与从前的顾盼自雄、狂妄张扬迥然相异。一问才知道,原来此人事业上遭受了重大挫折,一度沦落到几乎没有部门想要的地步。

②人难免有得志或失意的时候,一个人遭遇失意时不难做到谦逊,毕竟失意是以人生的挫折作为底色的,既然在某些方面不如人,想高调也缺少内在的支撑,自然会不自觉地放低自己。难就难在得意时依然低调,不拔高自己,不贬低他人。原因很简单:人性总是趋利的,得志的时候,别人有求于自己的多,自己有求于人的少,久而久之,便生出了张狂。正因如此,“得志不卑人”也就变成了一种操守、一种格调、一种境界。

③我喜欢读《论语》里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不是想读出什么鸡汤,而是希望学到孔子的做人、处世。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老师的地位是被神化的,所谓“天地君亲师,老师是神职”,所谓“师徒如父子”,都在灌输着等级观念,可是孔子并不高高在上,而是以谈笑风生的方式,与学生谈理想、说做人,忠厚之态跃然纸上。

④近年来,有一种反思鲁迅之风,有人说他“多疑”“迁怒”,这个我是相信的,但鲁迅自有鲁迅的伟大之处,“得志不卑人”就是其中之一。鲁迅一生做过中学教师、中专校长、教育部公务员、大学教授,在白话文学上更是无人出其右,想骄傲有的是资本。但他一生对自己的事业很低调,别人说他是天才,他说“哪里有天才,我是将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别人想提名他做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说自己“不配”,坚决谢绝。正是因为伟岸而能谦逊,鲁迅才赢得了青年的普遍喜爱,被人誉为“民族魂”。

⑤仔细想来,得志时不卑人,需要跨过两道门槛,一是知己之短,知人之长,二是对弱势者抱有真诚的关怀。人都是有缺点与不足的,那些自命不凡的人,不是因为他们事事完美,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自知之明。知己之短,实际上就是要学会明智;人还要懂得欣赏他人的长处,他人能够立足于世,必有可以立足的理由,这种长处不会因为你的态度而改变。懂得知人之长,一个人才能纠正自己的短板,让自我变得更完美。

⑥世界很大,企望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才华,都处于理想的人生位置是不现实的。身处卑微时,我们不卑己,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爱拼就会赢”;居于生命的高处时,我们不卑人。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权力、金钱、名誉,不是人生的唯一,比这一切更重要的是向善之心,是帮助他人之后的自我满足,是即使矗立成珠峰依然能平视大地的平常心。

⑦人遭遇失败,由狂妄变得低调,当然也值得认可,至少他是朝阳光灿烂的远方走了第一步;但人在得志时的谦逊更值得赞美。原因很简单:前者是由“利益”推动的,有不得已为之的成分,而后者则是内心自发的,更有一种出自本能的真诚。

1.(★★☆)通读全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分)

答: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

答:                      

3.(★★☆)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4.(★★☆)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一个能证明本文论点的例子。(2分)

答:                      

5.(★★☆)读完本文,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联系实际谈谈读完本文之后你得到的启示。(4分)

答:                      


五年中考全练

拓展训练

(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21—25)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9分)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 迅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1.(★★☆)文章第一段三次说“是事实”,用意何在?用文中的短语概括这一段论证的内容。(2分)

答:                  

2.(★★☆)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之外,还明示了民族自信力于当时的作用,请你在文中找到并摘抄下来。(1分)

答:                   

3.(★★☆)依照文中画线句子的逻辑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

A.只要……就……    B.只有……才……

C.即使……也……    D.虽然……也……

4.(★★☆)文中加点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说说它的作用。(2分)

答:                   

5.(★★☆)请你选取一个体现当代中国富有自信力的事例并加以概述。(集体、个人皆可)(2分)

答:                     


核心素养全练

拓展训练

  某校九(3)班开展以“中国自信”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阅读下面的材料,拟写一则新闻标题。

  材料 参考消息网3月7日报道 连日来,境外媒体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高度关注和深度解读。境外媒体称,报告除宣布进行改革外,还向世界其他地区发出信息。报告的结尾部分表明了中国政府正以何种自信登上国际舞台。

“从量到质”谋发展

 日本《每日新闻》3月6日报道,去年10月举行的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创新跑出“加速度”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3月5日报道,中国承诺吸引海外人才和风险投资,希望加速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先进科技赶超美国的进程。

构建秩序展担当

 瑞士《新苏黎世报》网站3月5日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除宣布进行改革外,还向世界其他地区发出信息。报道称,报告的结尾部分表明了中国政府正以何种自信登上国际舞台。李克强强调和平发展,但也明确指出中国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改革,完善全球治理。

答:                

(2)为了营造活动氛围,班委会准备在主席台两边张贴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请你拟出下联。

上联:龙腾虎跃朝朝自信展宏图

下联:                 

(3)活动中,李亮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习近平主席在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用3万多字篇幅的报告,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道路的空前信心,[A]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并为这个新时代描写蓝图,制定方略,做出战略安排。是啊,[B]从人均国民收入仅27美元,到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以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从铁钉、火柴都造不出来,到“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嫦娥”奔月、“蛟龙”入海……中国人选择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制度,并一路走得风生水起!

①[A]处画线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一词改为“   ”。 

②[B]处画线句有语意重复的问题,应删去“   ”或“   ”。 


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答案 (1)chá kuāng (2)期 欺 壮 状

解析 (1)“搽”“诓”都是形声字,注意形声字的特点,切记不要直接根据声旁确定读音。(2)“期”和“欺”,“壮”和“状”音同形似,注意根据形旁推断字义,判断正误。

2.答案 : “ ” ; ;

解析 第一个方框处用冒号,提示下文;第二、三个方框处用引号,表示直接引用;第四、五个方框处用分号,三个分句之间存在并列关系。

3.答案 D “只”表明国民党政府唯洋是崇,不相信自己。

4.答案 B B项“中国人”指的是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文人,A、C、D三项的“中国人”指的是所有的中国人。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1.答案 C 不要把“中国的脊梁”局限于某一阶级、某一集团,它既包括统治阶级中的人物,也包括广大劳动人民。

2.答案 (1)作者歌颂的那些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2)国民党反动派政客及其御用文人。(3)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解析 联系课文内容及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答题。

3.答案 (示例)邓稼先是“中国的脊梁”。因为他是“‘两弹’元勋”,他领导科技工作者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大大增强了国防力量,使中国更加自信,更加强大。

解析 选择一位人物,概括这个人物的主要成就,说明其成就足以称得上“中国的脊梁”即可。


三年模拟全练

拓展训练

1.答案 得志不卑人

解析 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提取方法如下:①位置法。A.题目即中心论点。B.在开头,即开门见山提出论点。C.在中间,应注意承上启下过渡性的语句。D.在结尾,即归纳全文,篇末点题。这时,在论点之前往往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标志性词语出现。②表述法。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肯定或表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地表明态度的句子,它应该正确、鲜明、简洁和明了。从全文看,它必然是能够统摄全文的中心句(而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寻找归纳这类文章的中心论点,要通过阅读文章归纳段意、层意入手,然后再归纳中心论点。④论据反推论点法。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理所当然就是论点。本文采用位置法判断,题目就是论点。

2.答案 通过列举一位失意的熟人的例子来引出本文的话题,总起全文,并且通过例子贴近生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充当本文的论据,论证中心论点。

解析 首段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结构上引起话题,总起下文,内容上要结合具体文章进行分析。本文列举了一位失意的熟人的事例;然后结合全文分析,即可发现其内容上的作用:一是引出本文的话题,二是通过贴近生活的事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三是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

3.答案 举例论证,引用鲁迅的事例来证明本文的观点,鲁迅得志不卑人,对自己的事业很低调,别人想提名他做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坚决谢绝,正是因为伟岸而能谦逊,鲁迅才赢得了青年的普遍喜爱。事例确凿,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论点。

解析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结合文章内容和论点套用格式即可。第④段列举的是鲁迅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意在具体有力地论证“得志不卑人”的中心论点。

4.答案 (示例)曹文轩,童年的经济状况不太好,生活贫困。成年后致力于写作,作品获国际安徒生奖等文学大奖多项,但他一直谦逊低调,坚守着“追随永恒”的美学承诺,反对咀嚼庸常的创作现实,通过自己的作品体证着人性智慧的高贵永恒。 

解析 答题时,要做到两个明确:一要明确要论证的观点是什么;二要明确要补的论据的类型。如果是事实论据,表述格式一般为:人物+事件。如果是道理论据,则要力求准确,最好能有出处。本题要求补充事实论据,证明“得志不卑人”的中心论点。从积累中选择恰当的事例做论据即可。

5.答案 (示例)赞同作者的观点。

(启示)我们知道人的一生总有高潮和低潮,高潮时不过分骄傲,低潮时坦然面对,这样我们才会顺利过完自己的一生。不能真心领悟苦痛,也便难有新生的希望。奥斯特洛夫斯基也说:人的生命如洪水奔流,不遇岛屿与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因此,我们说,有挫折的人生才有力度,有挫折的人生才丰富。

解析 解答此类题需要在深入把握文章观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得志不卑人”是一种操守、一种格调、一种境界。在得意时能冷静下来,低调处事,真诚待人是一种人生观的智慧,所以应该赞成这一观点。根据自己的体会谈阅读启示即可。


五年中考全练

拓展训练

1.答案 强调对方的论据是事实,但是这三个事实论据无法证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观点。自欺力。

解析 三次说“是事实”就是反复,反复的作用是强调。强调对方的论据是事实,但这三个事实论据无法证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观点,这是用驳论的方式驳倒对方论点。结合后文内容可提取短语“自欺力”概括第一段论证的内容。

2.答案 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

解析 “相信了自己”即有了“自信力”,分析出这一点,就能从文中找出答案。

3.答案 D 画线句前、后为转折关系。A、B两项都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C项是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D项是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在转折关系句中,后一句不是顺着前一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做了一个转折,前句和后句所说的情况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D项符合转折关系的要求。

4.答案 反问。肯定“这一类的人们”人数很多。

解析 加点句是一个问句,里面包含了答案,所以是一个反问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作用是肯定“这一类的人们”人数很多。

5.答案 (示例)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研发,C919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大型客机,一举打破了国外公司对大飞机行业的垄断,展示和提升了我们民族在推动创新发展方面的自信力。

解析 解答本题,要弄清题干要求,从时间上看是“当代”,从国别上看是“中国”,从内容属性上看是“富有自信力的事例”,从表达方式上看是“概述”,从人数上看是“集体、个人皆可”。科学家邓稼先、企业家马云、航天员杨利伟、运动健将邓亚萍等都可以写,但概述时落脚点应在“自信”上。


核心素养全练

拓展训练

答案 (1)(示例)境外媒体争相报道中国自信走上世界舞台

(2)(示例)鸡去犬来岁岁不忘践初衷

(3)①描写 描绘 ②超过 以上

解析 (1)注意从新闻的导语部分筛选信息。导语部分的关键词有“境外媒体称”“中国政府正以何种自信登上国际舞台”,据此归纳即可。

(2)根据对联特点拟写下联。上联“龙腾虎跃”“朝朝”“自信”“宏图就”,下联与此一一对应即可。

(3)①“描写”和“蓝图”不搭配。②“超过”“以上”意思重复,删去一个即可。


 

           

▍资料来源:网络

▍综合整理和编辑:统编版中学语文教师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图文、音视频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领取7-9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



1

关注 统编版中学语文教师 公众号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2

回复文字:电子课本

进入公众号,点击左下角的键盘图标,到聊天界面



往期精选

学习重点

2020秋统编版7-9年级上下全册教案课件

2020秋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版)

2020秋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版)

2020秋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版)

2020秋语文、数学、英语1-9年级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可下载打印

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史上最全阅读理解答题模板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原文、解释、练习(可下载电子版)

超齐全!7-9年级名著及读书指导方法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字词注音及解释汇总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字词注音及解释汇总

统编语文7-9年级上下册课内成语及解释汇总大全

初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归纳

初中语文重点文体知识梳理(含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分析与总结)

名著导读丨《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朝花夕拾》《西游记》超全考点梳理(附题目)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汇总

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诗歌详解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编写不易,去右下角给小编老师点亮“在看”吧!你的支持是我不断努力的动力

——END——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2020秋1-9年级全套最全电子课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