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I视觉大牛朱松纯担任北大AI研究院院长,提出通过构建大任务平台走向通用AI

CSDN App AI科技大本营 2020-12-18


整理 | AI科技大本营编辑部

据北京大学新闻网9月24日报道,AI视觉顶级学者朱松纯正式任职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朱松纯表示,他与北大、清华的相关学者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近一段时间,他又又深入考察了解了北大、清华等高校的情况。
 
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哲学层面的思考,文理医工等学科应该进行充分的交叉融合,而北大在这些方面,有着非常好的土壤和学术环境,因此,坚定了自己在北大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信心。
 
朱松纯还强调,他将主动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北大、清华等各兄弟院校精诚合作,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来参与、支持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建设。
 
据了解,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于2019年4月27日成立,作为学校直属的独立实体机构,是统筹全校相关资源建设世界一流智能学科、服务国家人工智能重大战略、培养智能学科一流人才的主要支撑平台。
 
研究院实行与国际化接轨的长聘和预聘教研人员(tenure track)以及专职科研人员(research track)聘任体系,面向全球选聘人工智能数理基础、认知神经基础、类脑智能芯片、智能基础软件、视听感知、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伦理、智能医学、计算社会学及其他跨学科交叉等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学者。
 
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也在四处引进AI顶级学者加入。2020年8月,前微软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就被受聘为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9月中旬,曾有媒体报道,朱松纯拟加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任教研系列教授,但目前,尚未得知其是否同时也在清华大学担任教职。
              
公开资料显示,朱松纯于199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后进入美国哈佛大学,1994年获硕士学位,1996年,朱松纯加入布朗大学应用数学专业,担任博士后,一年后入职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学院,任讲师。
 
1998年至2002年,朱松纯以助理教授身份进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计算机学院。2002年,朱松纯加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任统计系与计算机系副教授,2006年升为教授,任UCLA计算机视觉、认知、学习与自主机器人中心主任。
 
朱松纯于 199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师从国际数学大师大卫·曼福德教授 [David Mumford,菲尔兹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国际数学家协会前主席,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 , 三次问鼎计算机视觉领域国际最高奖项——马尔奖。
 
朱松纯在1990年代率先将概率统计建模与随机计算方法引入计算机视觉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图像与视频的结构化解译的框架、数理模型和统计算法,发展了广义模式理论 General Pattern Theory。在认知科学领域,如视觉常识推理、场景理解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自2010年以来,朱松纯两次担任美国视觉、认知科学、AI领域跨学科合作项目MURI负责人。
 
他还于2008年获得国际模式识别协会的Aggarwal奖,2013年获第14届国际计算机视觉国际会议赫尔姆霍茨奖(Helmholtz Test-of-Time Award),2017年获国际认知科学学会计算建模奖。
 
去年的北京智源大会上,朱松纯曾提出从大数据到大任务来构建通用AI的思路。
 
在他看来,“大数据”对“大任务”两种范式之争,99%的人都是押注大数据,但是他在10年前就押注大任务,同时,他认为任务是智能的中心,通过构建一个大任务平台,才能更好地研究通用人工智能。
 
他还直言不讳表示,极力反对百度、谷歌宣称在某些任务上超过人类的做法。

“因为那只是定义了一个任务,如果重新定义新的任务,人工智能可能就不奏效了。这就是核心的分水岭,即能做多大的任务、多少任务,是否能自己定义任务。”


相关链接:

朱松纯:走向通用人工智能——从大数据到大任务

 

参考链接

http://www.ai.pku.edu.cn/info/1086/1524.htm


更多精彩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