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部编语文3年级下册3.4《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同步练习
(点击下方标题链接打开)
语文课预习(持续更新……)
1.2《燕子》教学视频1.4《昆虫备忘录》学习视频
口语交际一《春游去哪儿玩》学习视频
《语文园地一》学习视频
2.1《守株待兔》学习视频2.2《陶罐和铁罐》学习视频2.3《美丽的鹿角》学习视频2.4《池子与河流》学习视频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语文园地二》+同步练习
3.1《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语文3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试卷
语文3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3年级语文下册1-4单元知识点归纳»部编小学语文1-6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苏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苏教译林小学英语3-6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教学视频(点下方播放↓↓↓)
说明:教学视频与教材内容略有差别。
电子教材及讲解
电子课本
知识点
一、多音字
都dōu(都是)dū(首都)
作zuò(作业)zuō(作坊)
乘chéng(乘法)shèng(千乘之国)
笼lǒng (笼罩)lóng (竹笼)
二、近义词
保存——保管 热闹——喧闹 悠闲——清闲
普通——平常 紧急——危急 惊扰——打扰
名扬中外——闻名天下 形态各异——各种各样
三、反义词
完整——残缺 热闹——冷清 悠闲——忙碌
普通——特别 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四、理解词义
闻名中外:在中国和外国都很名气。
形态各异:本课指画中在街上来往往的人的形状和样子各不同。
溜达:散步,闲走。
摊贩:摆摊子做小买卖的人。
作坊:本课指手工业工场。
惊扰:惊动扰乱。本课指小毛惊动扰乱了欣赏风景的人。
五、积累词语
描写形态多样的四字词语
形态各异 千姿百态 姿态万千 各种各样
ABB式词语
来来往往 清清楚楚 吞吞吐吐 形形色色 兢兢业业 结结巴巴 密密麻麻
“又一又一”结构的词语
又踢又跳 又惊又喜 又高又大 又快又准
六、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年代、作者、画面内容、存在的时间及目前的保存状况。
第二部分(2-4):具体描写了画面的情况。
第三部分(5):写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七、句子解析
1.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首先概括写了画面上人物多,然后运用排比的修辞具体写画面上都有哪些人,主要是通过人物所从事的行业来表现的。“……”表示在画中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这里没有写出来。突出人物之多的特点,从而看出下了很大功夫。
2.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这句话通过介绍街上的各类店铺说明街市很热闹。句中的“……””表示街市上还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建筑这里没有写,突出了街市的繁荣景象。“来来往往”说明街上人多,很热闹。连用五个“有的”,运用排比的修辞写出了行人的不同形态,展现了热闹非凡的街市景象。
八、问题归纳
1.你从“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读懂了什么?
“不到一寸”“黄豆那么大说明人非常小,可就是这样小的人,作者也把他们画得“清清楚楚”,这说明画家的绘画技巧十分高超。
2.作者为了写出“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不仅写各种店铺,还重点运用排比写出了形态各异的人。学习运用排比的方法写一段话,把一个意思说清楚。
天上的云千姿百态,变幻多端:有的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一条鲜艳的红领巾在飘扬,有的像一匹骏马在奔驰,有的像一只蝴蝶,慢慢变大,渐渐模糊了…
3.《清明上河图》全图大致分为汴梁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课文只是侧重介绍了城内街市部分。你想象一下他郊外春光一个场景写一段话,注意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
郊外春光一片大好。你瞧树木郁郁葱葱,沟渠边开满了各种不知名的小花,有红的、白的、紫的……都像赶趟似的。地里老牛迈着沉稳的步子,一对年轻的夫妇,一人牵牛,一人吆喝,随着吱呀吱呀的犁耙声,缓缓地弯腰撒豆,时不时抬头看看远飞的水鸟。远处几个孩子正爬卧在溪头剥莲蓬,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树荫下一对老夫妻正在聊天,瞧他们笑得多开心……
4.《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为什么能名扬中外呢?
有四个方面:
(1)这幅画历经八百多年,依然保存完好;
(2)这幅画内容丰富,描绘细致:人物众多,街上商铺林立,人来人往;
(3)画家画工精湛,虽人物众多,内容繁杂,但画家画得非常清楚、传神;
(4)画中表现的是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富有情趣。
总之,这幅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古都汴梁的风貌,反映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八、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与画中人物多、街市热闹以及桥北头的一个情景三方面内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幅名画的赞美和喜爱,也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练习及答案
基础练习: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横线。
笼头(lónɡ lǒnɡ) 选择(zhái zé)
摊贩(fàn fǎn) 官吏(shǐ lì)
作坊(zuō zuò) 都城(dōu dū)
一乘轿子(chénɡ shènɡ)
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例:撑→船
________→买卖 ________→热闹
________→江湖 ________→轿子
________→马车 ________→招牌
________→毛驴 ________→小摊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功夫 工夫
1.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 )。
2.他花了两天的( )学会了游泳。
四、句子练习。
1.张小军画的画,是多么入神啊!(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张择端 画 著名 一幅 的 了 画(连字词成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体探究:
一、名画概况(第1自然段)
1.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画中的人物(第2自然段)
1.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
这句话表现了画中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段中,作者连用了多个“________”来表现人物的不同身份,这是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后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A.语意未尽 B.引文的省略 C.说话时断断续续 D.列举的省略)。
3.我能接着写:有________,有________。
三、画上的街市(第3自然段)
1.这是一个( )结构的段落。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2.这一段中,作者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街市的热闹。
四、画中桥北头的情景(第4自然段)
1.在属于这个情景中的事物后打“√”。
①骑马人( ) ②推车人( )
③被吓的小毛驴( ) ④一乘轿子( )
⑤走江湖的医生( ) ⑥受惊的人( )
2.这里通过描述这个具体的情景,表现了张择端画的画非常________。
五、名画的历史价值(第5自然段)
《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lónɡ zé
fàn lì
zuō dū
shènɡ
二、做 买卖 凑 热闹
走 江湖 抬 轿子
赶 马车 挂 招牌
骑 毛驴 摆 小摊
三、1.功夫
2.工夫
四、1.入神→传神
2.张择端画了一幅著名的画。
3.示例:大桥两侧的狮子形态各异,真有趣啊!
点拨:本题词语使用不当。“入神”是指对眼前的事物发生浓厚的兴趣而注意力高度集中。“传神”形容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或物生动逼真
一、
1.北宋张择端
2.《清明上河图》
3.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4.八九百年
5.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
1.人物的繁多
2.有 举例子 D
3.略
三、
1. A
2.各种各样的店铺 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四、
1.①③④⑥√
2.传神
五、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
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图文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