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睦家李碧菁:用20年时光打磨一个“慢生意”|品途专访

2017-06-28 艾薇 四百味

品途公司志(ID:e-qika)    作者:艾薇


30年前来到北京“闯世界”的美国女孩,如今已经年逾花甲。她在中国创办的第一家外资医院“和睦家”,不仅为她带来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也成为高端医疗产业的一个标杆:以患者为中心,不再是说说而已。一直追求为中国带来“不一样的医疗”的李碧菁,彻底颠覆了传统医疗体系中的医患关系。她打造的“和睦家模式”是:患者越健康,医院越赚钱。


和睦家医疗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李碧菁


她给中国带来第一台B超机


1979年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刚刚打开,各行业百废待兴。终于敞开国门的中国迎来了第一批海外投资客和创业者,和睦家医疗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李碧菁就身处其中。李碧菁当年还是一个大学刚毕业的美国女孩,对中国充满了好奇,怀揣着自己的“中国梦”,决心来华寻找发展机会。


“我发现当时中国医院硬件条件很不好,缺乏先进的医疗工具。所以那时就找到了一件该做的事,从美国把先进的医疗设备引入中国,提供给中国公立医院,这也是我的一个机会。”李碧菁对品途说。


为了把当时美国的先进医疗设备引入中国,李碧菁及其创始团队成立了一家名为美中互利的公司,美中互利在成立初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当时的中国医疗行业带来了第一台B超、第一台磁共振以及第一台床前监护设备等先进医疗器械。


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美中互利发展为一个全国性的医疗设备供应公司,越来越多的厂家参与进来,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医疗行业终于首次完成了硬件的升级,李碧菁也收获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


李碧菁发现,虽然中国医院的医疗硬件在慢慢变好,很多患者对于能得到的医疗服务却并不满意。如果能从国外再引进一些关于医疗管理、患者服务、健康管理与保健,以及先进治疗方法的新理念,或许将开辟出更广阔的市场。


正是看到了中国医院软件管理,尤其是医院服务意识等很多方面需要加强,李碧菁萌生了开一家外资医院的想法。没想到,正是这个决定让私立医院和睦家在中国从扎根、壮大,到打响品牌,运营至今20多年经久不衰。


“美式”医疗艰难扎根中国土壤


李碧菁告诉品途,中美医疗服务的差异性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是临床决策的依据存在差异。中国的医生更多是经验医学,按照老师教导的方式来做,以经验为主。而美国医生采用的是循证医学,认为医学知识处于不断改进和完善中,按照当下所能搜集到的科学证据来决策出针对患者的诊疗方法。


二是医疗服务方式不同。例如中国很多公立医院和体检机构会设置标准化的体检,每个人都去体检中心,接受标准化检测,最后拿到一个结果。如果报告显示有存在某方面疾病的可能,需要再去相应专科医院就诊治疗。


和睦家的服务方式是一个患者匹配专属的个人医生。这个医生本身就是专科医生,同时又是患者的伙伴,负责患者体检和预防保健。如果患者身体出现问题,就会成立一个解决这方面问题的团队。


“和睦家绝对不会推出标准化体检,我们要先了解患者本人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习惯等情况,还要了解其家庭情况,包括家族史、病史,才会去定制出一个体检的方案。”李碧菁向品途表示,和睦家给予患者的是连续性服务,个性化体检之后,如果检测出问题,就会由个人医生安排就诊。如果和睦家没能解决问题,会安排其他三甲医院医生到和睦家诊疗;如果只有国外有某项诊疗技术,就会安排患者去国外。


李碧菁表示,和睦家是一个医疗体系,一个由社区诊所、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康复医院等构成的医疗体系。它最核心的概念是给患者一个连续性的预防保健服务。李碧菁希望借由和睦家倡导带有美式“家庭医生”概念的连续医疗。


李碧菁告诉品途,由于中美医疗服务模式存在天然的差异性,和睦家医院成立之初接待的基本都是外国人。市场对于和睦家也是逐渐接受的过程,最开始只有外国人习惯这种方式的医疗,中国人觉得很新鲜。过几年有一些“海归”回国,由于习惯了国外的医疗服务,也开始来到和睦家。逐渐的,通过患者和亲友之间的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和睦家,现在70%的患者是中国人。


目前和睦家的医疗团队也是中外结合,70%的医生是中国人,其中一些是“海归”人士;另有30%左右是外国医生,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等。


一次颠覆医疗体制的改革


作为高端私立医院代表的和睦家,一直在探索多方受惠型的医疗保险制度。李碧菁认为有关医疗的定价和支付体系是医疗保险关键症结所在,必须改变。


目前,和睦家使用的解决方案是一套已经在美国和欧洲国家采用的保险支付体系。在该体系下,和睦家与中国保险公司合作,这套保险100%覆盖患者在和睦家的一切预防保健和医疗,且保险价格不高于和睦家给其员工缴纳的保费。


这套支付体系的逻辑是:保险公司先预付给医院一笔钱,医院将这笔钱用于患者的保健预防。如果患者生病,医院就负责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如果预防保健工作做得好,原本用于治疗的保费就会有余额,保险公司和医院就可以分得剩下的保费。由此,患者、医院和保险公司的三方利益都得到了兼顾。


李碧菁表示,这套支付体系的核心好处在于,只有患者健康,医院才赚钱,因此医院乐于看到患者健康。


此外,李碧菁告诉品途,当前商业保险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加上商业保险价格比较亲民,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享受到更高端的医疗服务。


“中国目前也在倡导分诊医疗,如果中国的公立医院系统真的能够将连续性的分诊医疗做起来,医疗服务水平会提升很多,越来越多的人将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我也希望和睦家的效率能够越来越高,这样的话后期的价格会更优惠。”李碧菁对品途如是说。


李碧菁认为,日益完善的医疗保险模式将使得高端医疗走向更多的普通消费者。患者、医院、医生和保险公司的立场是一致的:病人越健康,医院和保险公司更挣钱;医生无须通过多开药来拿提成,患者满意度越高,医生工资越高。


和睦家在商业保险和医疗支付体系方面的改革,对于整个高端医疗产业乃至当前中国的医改来说,都是很好的借鉴。


选老伴儿一般选投资方


李碧菁进军的是高端医疗产业,一直致力于将和睦家打造成知名外资品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打品牌还是组建团队,无疑都离不开资金。


事实上,和睦家一出现在中国医疗资本界,就牢牢吸引住了复星医药的目光。


2014年2月17日,复星医药正式对外宣布,旗下全资子公司复星实业(香港)有限公司所投资的美中互利拟通过合并进行私有化并从纳斯达克退市。除复星医药外,此次交易的买方财团还包括国际知名私募股权基金TPG(德太投资集团)以及美中互利创始人之一、首席执行官(CEO)李碧菁。


复星医药对和睦家的这场“追求”持续了5年,从谈判初期的12美元/股,到最后敲定私有化的24.5美元/股,和睦家母公司——美中互利的股价涨了一倍多。


“当时选择投资方的时候,我考察了很久。我会优先考虑了解我们的投资方,投资方是否了解并认可我们在医疗安全方面的水准,专业水平以及能给患者提供的服务,这比我们能获得的利润还要重要。”李碧菁告诉品途,复兴很懂医疗,“郭广昌郭董明白投资医疗产业是个漫长的过程,而不是在赚快钱。”


李碧菁对于投资方的慎重选择,正是由于曾经深感资本带来的压力。相较其他外资企业,和睦家的发展并不快,医院创立多年之后才盈利,因此作为和睦家控股方的上市公司美中互利就一度承受着投资方财务指标的巨大压力。


最终选择和复兴集团“联姻”,并将美中互利私有化,除了与复兴的理念一致,李碧菁更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将主要精力投放在中国市场,而不是被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捆绑住。


“我们为什么要从美国退市?因为美国的股东不可能成为我们服务的对象,不可能了解我们的品牌在中国医疗行业有多么重要,而我们一直努力在中国做的,是带来一些别人做不到的改变。”李碧菁说。


目前和睦家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有四个综合医院,和一个康复医院。另有20多个门诊诊所。谈及和睦家未来的发展,李碧菁表示,未来将是重资产和轻资产并举的方式。一方面会不断的继续扩建医院和诊所,另一方面也会帮助其他投资方在一些二线城市成立高端医院,如果后期质量能达到要求,这些医院就可以使用和睦家品牌。



END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或图片进入链接



思路迪熊磊:过去七年的医药跨界“硬仗”,与未来三年的生态雄心


百唯康郭长生:不可估量的医疗市场,光有技术壁垒不够




为寻求变革的中国公司

提供有内容的价值服务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