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宝哲丨汉俳欣赏
前几日,我所在的文朋艺友群进行知识讲座,由群主杨平先生给大家讲《汉俳的基本知识》,随后试作汉俳四首,以作练习。
(一)杨平讲汉俳,迸珠喷玉满平台,群友脑门开。
(二)汉俳短且精,结构简单内容丰,易学不费工。
(三)杨帅讲得清,诗苑新花一颗星,多练乐无穷。
(四)文朋诗友群,各种学习机会频,应谢带头人。
附录:用户5882229027
有幸识杨翁,早在《风雨留痕》中,汉俳今聆听!
新作汉俳入眼中,参祥雅韵沐儒风。
冯公脚病犹牵念,后学博上祝晏宁。
杨平:冯师写汉俳,小菜一碟随口来,众友喜开怀。
吕名:众友喜开怀,空瓶百态一地排,滴香飘南北。
冯老写汉俳,点评群主入心怀,闷声发大财。
李勇:冯老写汉俳,屏花枝接群花开,让人喜开怀。
郭跃鹰:冯师写汉俳,身先士卒立榜样,众友齐跟上。
韩理定:注目手机屏,老骥腾空步未停,速度似流星。
休言落日斜,虬枝古树绽红花,文坛个个夸!
用户5882229027
吕李又韩郭,殷勤敲句玉珠落,故人厚谊多!
汉俳基础知识
汉俳是仿照日本俳句的形式,以中文创作的韵文,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日文化交流的产物。最初的汉俳是依照日本俳句句式翻译的作品,后来再出现直接用中文创作的汉俳,1980年由赵朴初定型。现在汉俳已为中日诗人和学术界认同,日本有出版《现代俳句·汉俳作品选集》收录汉俳作品。
“汉俳”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诗坛上出现的新诗体。它是由已故著名诗人赵朴初先生首创。1980年5月,日本诗人访华,同中国诗人交流时,赵朴初依照日本俳句的模式(第一行五个音、第二行七个音、第三行五个音,共三行十七音组成的短诗〕如下: “绿荫今雨来,山花枝接海花开,和风起汉俳。”为575谱式。“汉俳”一词,也由此应运而生。汉俳的形式,近似中国词的小令。除了规定了字数外,似乎尚无公认的固定要求。文字可文可白,对韵脚、平仄等也无固定的模式。汉俳的明显特点是文字简约,注重感情色彩并能唤起联想。用这种俳句形式易于把瞬间即逝的感受或灵感及时捕捉到并写出来。写了第一首中国人的俳句,第一位把汉俳引人中国的诗人是公木先生,第一位把汉俳推向成熟的是赵朴初先生。
作者近期优秀作品
冯宝哲,1938年生,陕西蒲城人,渭南市楹联学会顾问,著有文集《风雨留痕》。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