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9日/医麦客新闻 eMedClub News/--2019年12月起源于中国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患者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发现并得到确认。该病毒蔓延的地理范围及其通过人与人之间接触而传播的能力严重威胁大众的健康,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挑战。虽然美国第一例患者接受了吉利德研发的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一种处于研发阶段的核苷酸类似物,作用尚有待验证,也未在任何国家上市)的治疗,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在科技部、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等多部门支持下,瑞德西韦已完成临床试验的注册审批工作,临床试验于2月6日开始,计划在中日友好医院开展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三期研究,据悉第一批病例已入组就位。但是,该药是否是特效药还未最终确定。针对传染性强并且大规模爆发的流行病来说,在尚无特效药物的情况下,有效预防才是关键。因此,开发能够快速生产的、具备一定通用性的疫苗成了预防病毒、降低损失的必然选项。自诞生以来,疫苗每年都让无数人的免疫力得到提高,使他们免于疾病的侵犯。考虑到新药研发的周期较长,且存在种种不确定因素。预防性疫苗则成为扑灭重大突发性传染疾病大规模流行的重点。传统的疫苗通常建立在整个病毒株的基础之上,包括减毒疫苗、灭活疫苗,也有基于病毒蛋白亚单位的重组蛋白疫苗,在许多疾病的预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急性爆发的传染病,例如本次2019-nCoV的流行,传统的疫苗可能存在生产周期太长的问题,难以满足控制疫情的需求。而mRNA疫苗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和生产快速便捷性等特点,如果被验证有效那将有可能在疫情流行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引发全球关注,全球多国数个研究团队也积极投身于疫苗研发之中,这些消息犹如一剂强心针极大地振奋了笼罩在紧张氛围中的中华大地。而mRNA疫苗逐渐变成主流趋势。全球mRNA巨头和国内企业在疫情爆发后也相继宣布开始研发新冠疫苗:本导基因作为国内新锐的新药研发企业,在疫情发生后也积极投入研发。据该公司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蔡宇伽教授透露,针对传统减毒或灭活疫苗研发和生产周期长、成功率低、安全风险高的缺点,他领衔的交大团队结合人工智能预测抗原肽和核心Virus-like particle (VLP) mRNA递送技术,希望研发出针对冠状病毒有效预防的VLP mRNA疫苗。该平台技术有望大幅提高疫苗研发的成功率、缩减开发周期,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蔡宇伽教授说:“目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的全基因序列已经公开,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冠状病毒 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MERS-CoV的序列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为开发冠状病毒疫苗提供了理论基础。我们希望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研发成功的基础上,未来形成针对突发性病毒感染的通用型mRNA疫苗开发平台。不同的肽段具有不同的免疫激活能力。抗原肽的筛选和验证工作量巨大,之前人工智能已经用于肿瘤疫苗的设计。我们已经初步设计了整个针对本次冠状病毒疫苗项目的深度稀疏算法,即基于组特征选择的深度神经网络,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在短的时间内预测出为有效的抗冠状病毒的候选疫苗序列。同时,我们建立了Virus-like particle (VLP) mRNA 疫苗平台,大家知道VLP是由病毒结构蛋白构成的空纳米颗粒,不含病毒遗传物质。所以我们的mRNA 疫苗不涉及病原体,没有产生感染性病毒的风险。VLP不能恢复或重组成毒性病毒,但它保留了免疫原性表位,可以被树突细胞吞噬;因此能够刺激比亚单位疫苗更强烈的B细胞和T细胞应答。目前已经有预防性VLP疫苗已上市:GlaxoSmithKlin的 Engerix-B® (HBV疫苗)、Cervarix® (HPV 疫苗)、Merck的 RecombivaxHB® (HBV 疫苗)、Gardasil® (HPV 疫苗)以及厦门万泰的Hecolin®(HEV 疫苗),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现成的临床级生产方式,更方便的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同时,除了能够快速应对本次 2019-nCoV以外,还能针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快速响应。蔡教授告诉医麦客记者:“我们团队多年致力于研发新型mRNA 疫苗递送技术。目前正在开展VLP mRNA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小规模生产及纯化工艺的优化工作。同时将在小鼠体内比较和评估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表皮内注射等不同注射方式产生的免疫有效性,为未来临床应用奠定基础。当然,我们也期待与有能力开展新型冠状病毒临床研究的医疗单位合作,共同探索mRNA疫苗有效预防病毒感染的临床可行性,为早日控制疫情贡献力量!”本导基因(BDGENE Therapeutics)由在基因治疗行业深耕10年以上的上海交通大学蔡宇伽教授发起创办。公司团队的核心成员包括具有临床前药物评价经验的安评毒理专家和具有阿斯利康等药企背景的工业界专家。顾问团队包括国内大型三甲医院的临床医生与世界顶尖高校的基因治疗和免疫学专家。
本导基因的目标是开发基于其慢病毒载体(BDlenti)和新型mRNA递送(BDmRNA)两大核心技术平台的创新基因治疗药物。
记者编辑丨医麦客大海
2020-2-9
热文精选
中国团队顶级医学期刊JAMA发文:138例感染病例,41%患者可能源于院内感染,其中含有40名医务人员
新冠病毒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引起热议,权威专家做了解读
最新:胚胎干细胞衍生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治疗干性AMD,1/2a期临床结果积极
最新:JAMA和CDC专家首次发布美国nCoV临床指南
最新:Treg细胞疗法先驱Jeffrey Bluestone联合创建的免疫疗法公司Sonoma完成4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