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递送策略”革新之干细胞篇丨医麦新观察

江江 医麦客 2021-04-01
医麦客近期热门报道
医药产业发展新浪潮(上)——细胞和基因疗法纽福斯与AAVnerGene就新一代眼科基因治疗AAV载体技术建立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丨医麦猛爆料


2021年1月21日/医麦客新闻 eMedClub News/--基因疗法有望解决基因突变所致的各类疾病,但高效安全的递送策略一直是阻碍其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


近日,在2021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Global Connectome虚拟会议上,两项未发表的研究详细介绍了将基因疗法递送到大脑的改进方法:一项研究涉及一种可以现场产生基因突变蛋白的干细胞;另一种是利用一种工程病毒有效地、非侵入性地针对神经元。在各类疾病的的基因治疗递送中,脑部因其自身的保护机制——血脑屏障对研究人员来说往往更具挑战。


无论如何,这让我们将目光再一次聚焦在了基因疗法的递送策略上。以腺相关病毒(AAV)和慢病毒为代表的病毒载体,以及以脂类或类脂化合物(lipidoids)为代表的非病毒载体已经在各类基因治疗策略中广泛开发,并且一些已经成功转化进入临床应用,一直以来也是业内广为讨论的焦点。最近,介于病毒载体与非病毒载体之间的类病毒体(VLP)新型递送策略也备受关注。总之,基因治疗递送系统领域还存在诸多挑战,探索也从未停止。


而在此次会议中报告的干细胞递送策略,或许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经工程化修饰的干细胞在大脑内产生治疗性蛋白质,用于治疗Angelman综合征(一种遗传性的严重神经发育障碍)。使用该治疗的猴子在注射后三周内在大脑和脊髓中都具有治疗蛋白,这表明该方法具有应用到人类疾病的潜力。


干细胞作为递送策略


从人类身上分离出来的自然产生的干细胞已经用于治疗几十年了。这主要涉及到原代细胞的移植,如造血干细胞(HSC)和间充质干细胞(MSC),以及多能干细胞(PSC)衍生物的移植。

而细胞工程技术的出现引领了新一代基于干细胞的疗法,极大地扩展了其治疗用途。这些下一代干细胞被用作“递送系统”,用于改善“疗法”的输送,具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作药物递送载体,另一种是其本身也作为一种治疗手段。

▲ 干细胞“工具箱”及其在开发下一代干细胞中的应用

(图片来源: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许多下一代干细胞疗法已经被开发用于肿瘤学,利用干细胞的肿瘤趋向性来有效地提供抗癌治疗。

干细胞具有天然的肿瘤迁徙特性,也就是在输入体内后会自发的向肿瘤组织靠拢,因此在干细胞中包装抗癌药可以使这些药物更易于进入肿瘤和/或转移灶,同时降低全身毒性。目前,神经干细胞(NSCs)与间充质干细胞(MSCs)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的传递研究中,因为它们相对而言不具有免疫原性,并且会响应肿瘤分泌的趋化因子,血管生成因子和/或炎症信号而向肿瘤迁移。其中最有前途的方法是利用干细胞装载前药转化酶、细胞凋亡诱导因子基因或溶瘤病毒(OVs),这些方法均已通过临床测试。

此外,下一代干细胞本身也可以作为治疗剂,在免疫肿瘤学的CAR-T/TCR-T/NK细胞疗法、遗传疾病的体外基因治疗多种应用中发挥作用。


结语


干细胞技术一直以来被视为“再生医学技术”,被誉为继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之后的第三次医学革命,是近年来国际医学前沿重点发展领域,为一些严重及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也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批准上市了十余款干细胞治疗产品,为广大的患者带来了临床获益,而显然,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深入,其应用领域远不止于此,下一代干细胞技术将进一步释放其潜能,基于此类技术产品的临床获益、产业转化、质量以及法规等将成为行业持续关注的焦点。
在2020年 BPIT 生物药创新技术大会的第二届国际干细胞产业转化领袖峰会分论坛上,20多位来自不同细分领域的专家和行业领袖为我们全面剖析了干细胞治疗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与挑战
2021新的一年已经开启,干细胞技术领域又有哪些进展与革新,3月25-26日,2021 BPIT 生物药创新技术大会将继续带您共赴生物制药领域盛宴!

生物药创新技术大会(BPIT)即将于2021年3月25日-26日在上海拉开序幕,四大分会场,精彩纷呈查看往年盛况。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参考资料:

1.https://www.spectrumnews.org/news/new-gene-therapy-methods-deliver-promise/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3-020-0064-x


医麦客始终致力于生物创新药的前沿技术、行业动态、产业洞察等原创新闻报道,全媒体高端矩阵用户达16万+,其中工业用户占比超50%,科研与临床用户约为30%,投资机构用户超过5%。为促进产业细分领域的互动交流,我们组建了多个专业微信群,欢迎扫码加群。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