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新机遇”还是“虚假繁荣”?理性对待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投资价值与风险
前言
近期的光伏分布式电站投资市场一片繁荣,小编看到很多业界的小伙伴已经纷纷开始着手分布式电站开发,找屋顶,跑业主,区域性打包开发。投资商也逐步转变态度由只看大型地面电站转而寻觅合适的分布式电站资产包。这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转折?分布式电站一轮热潮,究竟是光伏的新局面还是有一波坑?小编呼吁,从业人员看到机遇的同时一定保持冷静。毕竟光伏从业人员经历了太多的起起伏伏。
从一开始的组件出口热潮,到双反,
从大型地面电站,到西部限电,
从金太阳,到度电,再到补贴欠发,再到绿证。
新的一波分布式开发究竟是否还有潜在的系统性风险?且听小编细细为大家道来。
1
瓶颈&机遇
分布式想象空间:总量上的政策驱动力
光伏电站的种类分为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电站两类,目前我国的地面式电站占比有绝对优势,2016年的光伏总的新增装机量有望超过34GW。“十三五”期间,国家政策将继续支持光伏行业的发展壮大。11月7日,国家发改委对外正式公布了《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7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0GW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GW以上。
以上为历年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量发展图,到了2020年,按分布式电站规划装机量到60GW来说,分布式电站存在着巨大的增长空间。根据国家能源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318万千瓦,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其中,地面集中式电站3712万千瓦,分布式电站606万千瓦。截至2016年前10月,分布式累计装机9.36GW。据此推算,分布式光伏在十三五期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55%以上,分布式光伏的市场具有10倍增长空间。可以说政策上的规划,为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驱动力。
然而 政策上的驱动真的能带来分布式光伏发展的繁荣吗?
历史回顾:分布式电站“难产”
兔子君同时指出,其实光光规划上的红利并不能一定能导致分布式光伏产业的大举扩张。
近年来我国政府连续出台多项利好政策以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在我国的发展,仅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部门就出台了多部文件,如财政部发布《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就明确指出对分布式光伏发电自发自用电量免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农网还贷资金等4项针对电量征收的政府性基金等。2014年2月,国家能源局下达今年光伏发电年度新增建设规模的通知,确定全年新增光伏备案总规模为1400万kW,其中分布式为800万kW。
但是,对于上述的利好政策,市场反应并不热烈,大多数企业及个人都处于观望的状态。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分布式光伏安装累计超过5GW。但不难发现,在累计完成的分布式总量中,“金太阳”工程的贡献量约为2/3,完全通过市场化投资的分布式项目则少之又少。截止到2014年2月初全国18个分布式光伏示范区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尚未动工,而国内众多城市2014年一季度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几乎为零,当时制约分布式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对于投资者来讲:分布式项目体量较小,投资规模不大,融资较难。在同样的风控流程体质内,银行,融资机构更加偏向较大的资产包以获得规模效应。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项目的规模觉得了其利润。同时,具体到在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大家知道,不管是融租还是金服,券商乃至银行,在一个细分领域上都是小班底,几个人掌控者百亿的资金,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年度指标任务,同样的风控流程下,必然会倾向更大规模的电站资产包。
对于项目开发人员来讲:项目前期开发涉及到的企业洽谈,分布式厂房屋顶权属划分,并不比开发一个大型电站涉及到的工作少多少,并网流程上,虽然国家推出了很多促进分布式发展的政策,然而具体实施上依旧耗时较长,相对复杂。
因而从以上几个角度讲,并不是分布式没有市场想象和政策的红利,而是相比而下,大型地面电站更加具有投资和盈利价值,光伏本身的政策依赖性与资金密集性决定了现有的发展阶段,它相比传统的电子与新兴的互联网,依旧是个小的产业,因而企业与个人的趋利性决定了在相似的政策环境下,小的集群无法消化大型和地面市场,必然大型电站先行,分布式后起。
真正的转折点:大型地面资源匮乏,成为分布式电站发展的推手
由此可以看出,若要达成目标,“十三五”期间分布式将是光伏发展的重点,迎来突破式爆发性增长。大型地面电站开发乏力,使得资本转向分布式趋利。
我们已经看到现在的分布式呈现了繁荣的初态势:
1.EPC与服务性质企业转向分布式资源的开发。光伏产业一向是资源带动业务,针对EPC与服务性质的机构,由于门槛相对较小,因而数量较大。在相对有限的市场空间与大量的竞争者中间,脱颖而出的一定是能带来增值服务的一方。一些资金实力不充分的企业转向分布式电站的资源开发,一部分为业主定制化的在相关地区开发上体量的分布式资源包,并附加自己的EPC或者尽调等等服务。
2.投资者转向有价值的分布式资产包。投资者依旧青睐相对较大的资产包,然而在大型地面电站资源匮乏的行业背景下,他们转向了相对较大的打包分布式资源。其中,地域集中,虽然分散,但是风险也划成相对小的有限可控个体,只要找到统一的分布式运维商,便可以统一做资产的管理。兔子君会在后面几期为大家谈到产业的一大新兴与延展市场,光伏电站运维。
2
分布式投资的六大价值
同时,我们也总结注意到,分布式光伏电站具有六大投资价值
分布式电站项目投资收益有一定的政策支持
与集中式地面电站相比,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流程相对简单,
项目备案工作应根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特点尽可能简化程序,免除发电业务许可、规划选址、土地预审、水土保持、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及社会风险评估等支持性文件。
---国能新能〔2013〕433号3、对个人利用自有住宅及在住宅区域内建设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由当地电网企业直接登记并集中向当地能源主管部门备案,不需要国家资金补贴的项目由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自行管理。
---国能新能〔2013〕433号4、利用固定建筑物屋顶、墙面及附属场所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以及全部自发自用的地面光伏电站项目不受年度规模限制,各地区可随时受理项目备案,项目投产后即纳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范围。
---发改能源(2016)1163号
分布式电站项目投资收益有一定的保障
从目前电价下调的情况来看,分布式电站只分2类:0.35元和0.4元,相对降幅较低,同时中东部地区(发电消纳的集中区域)的地方政策对分布式相对倾斜,补贴基本能及时到位,比如安徽省合肥市地补0.25元,持续15年;合肥市高新区地补0.1元,持续5年,等等。某些分布式电站的IRR能达到18%左右的收益率,比集中式电站高很多。
建设在政府公共设施,如政府机关大楼,学校,国有企业,基础设施上面的光伏电站,由于相对来说用电方稳定信誉高,资金充足,建筑物资深承重等条件好,是分布式当中的首选优质资源。例如学校的屋顶,在某些地方还有特殊的补贴,使得光伏电站三到五年内就可以拿回投资成本。
分布式电站的金融属性得以释放
分布式光伏+的多元化商业模式(渔光、农光、牧光、屋光、旅光、生态光等等)。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和第一产业的相结合,能够通过光伏+促进第一产业的“工业化和智能化”的升级改造和转型,促进第一产业相关资产的增值,改变以往传统的农业化特征,规模化提升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使原本的第一产业“农业特征”明显的农民转变为现代化的产业工人,提高了大规模的生产效率,从而使原本的“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工业”特征转型,做大做强基础产业—第一产业。同时,做大做强的第一产业又可以反过来促进光伏的金融属性的逐步释放。
分布式电站将会成为配网重要电源
自发自用的分布式电站可以与企业内部配网链接,可以直接应用到企业陪玩的直接入口,并且能够扩展到整个工业园区等消纳集中区域,因此可以成为区域配网的重要电源。
分布式可以成为售电的入口
从本轮电改的方向看,主要是放开售电侧。2013年,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就下发文件允许光伏直售电。可以说,对于各种电源来说,分布式电站项目是最早开放售电测的。那么从现在电改的风口来开,居于分布式电站的企业具有先发优势。
分布式电站是能源管理的入口
本轮电改的目的不仅仅使电价回归商品化属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促使能源管理的效率大大提升。那么,分布式电站成为配网的入口的同时,为企业能源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分布式电站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节点
具有分布式电站的区域,每个电站就是一个数据源,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普及,电站监控系统能够及时实时传输数据,可以满足对分布式电站的及时监测和运维管理,同时可以及时匹配其他能源和通讯、视频的需求。另外,分布式电站可以作为独立运作的发电源,分布式电站作为微网、能源大数据的基本要素。
值得点评的是,由于其高度的分散化,以及其适应性,是的光伏在某种意义上向外拓展,从能源生产者的角色衍生成为了金融的载体,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平台,信息的平台。一旦分布式进入各家各户,并上了体量,将衍生出一系列新的产业与机会点,这是分布式的增值型属性,也是大型光伏电站所不具备的。
3
机会与风险并存:警惕虚假的繁荣
2017年可谓是分布式爆发的元年,大量的屋顶上线光伏,大量分布式在备案和建设的路上。然而这是否又是一波虚假的繁荣呢?企业在大举进军分布式光伏的时候究竟面临着何种风险呢?
分布式合规问题
究竟何种分布式可以直接纳入年度指标,享受标杆电价?
---在地面或利用农业大棚等无电力消费设施建设、以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东北地区66千伏及以下)、单个项目容量不超过2万千瓦且所发电量主要在并网点变电台区消纳的光伏电站项目,纳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指标管理,执行当地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
---然而,部分光伏电站是需要省级审批的:辽宁省发改委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规定:公用地面光伏电站和装机6兆瓦及以上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备案由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负责;其它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备案以及不申请政府补贴的光伏发电工程登记由地市级能源主管部门负责。
分布式运维问题:
相对分散的分布式电站如何实现集中的把控?
这里涉及到:
监控:所有的分布式电站可能并非应用相同的监控系统
维护:分布式电站多在屋顶或棚户上,清洗,维护,检修存在一定的难度
统一管控:分布式电站地理位置分散,同一地理位置集群维护尚可,不同位置,跨省,跨地区可能还涉及到不同供应商的管理,隐形之间会带来成本。
分布式补贴问题
国家电网不再垫付0.42元/千瓦时国家补贴。《关于非自然人分布式光伏项目电费结算方式变更的通知》中称,对于2015年3月以后投产并网的非自然人分布式项目暂停垫付0.42元/千瓦时的可再生能源补助资金,只结算标杆电价部分。对此,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现金流会受到影响。
分布式光伏全额上网随着标杆电价下调而下调。
由于全额上网模式的屋顶分布式电站按照标杆电价结算,与地面的唯一区别即是不占用指标。因而随着标杆电价的下调,分布式全额上网的电站收益将会同样受到影响。
分布式难以享受绿证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发改能源[2017]132号)的文件:“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目录内的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不含分布式光伏发电)为绿证核发对象”,也就是说,“绿证”的发放对象不含分布式光伏发电。由于国家鼓励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量就地消纳,因而分布式电站并不能购买绿证。对于2018年强制购买绿证政策出台后,分布式电站可能不会享有相关的购买绿证权利。同时由于以上提到的,国网不再垫付0.42财政补贴,部分分布式电站也可能会有补贴不到位的影响。
分布式质量安全问题
分布式屋顶资源是否真的合适安装光伏电站:
载荷:很多屋顶的载荷不够,年老失修,缺乏相关的安全措施
屋顶寿命:另外很多彩钢瓦屋顶存在自身的寿命限制,该项严重影响了分布式电站的投资回报周期。
安全隐患:分布式电站多在人口相对密集区,因而安装等风险一定要注意,防火,防止高空坠物等。
分布式收益风险
企业信用,企业的资质直接影响到签订相关EMC合同的效力。
企业寿命:同时在国内很多企业的寿命并不到两年,是否能持续收购光伏的发电,风险需要把控。
总结
兔子君认为,本次分布式繁荣并非完全因为分布式光伏电站自身价值的体现。而是政策,市场,客观条件的发展而促成的。分布式存在着很好的投资价值与衍生的机会,但是同样存在着不成熟和强大的风险。资本,永远是趋利的,然而人的投资往往并非100%理性。希望产业在向分布式电站方向发展的同时,理性对待投资机会,充分把控好风险而不是赚一波钱就走人的心态,这样产业才会持续健康的发展。
本文为PV兔子原创作品,非原文转载请添加管理员微信号pvtools_solar为好友,或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兔子君好友,申请修改编辑授权。欢迎大家转载,谢谢您的喜爱和支持呦!
微信:pvtools_solar
兔子君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加我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PV兔子
订阅PV兔子微信
请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点击关注
请
搜索“PV兔子”点击关注
PVtools
公众号ID:PV兔子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