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才是国片,怎么反倒没人看?

俊俊是热血青年烫的吸血鬼满嘴泡 世上最孤独的读书俱乐部 2022-09-29
大家好,我是王俊俊
今天是第1847天硬核不断更分享

我们都畅想过未来,未来的我们在哪里,做什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不过,不管怎么样,要想知道未来如何,应该都绕不过一个关键词,科技


未来的模样,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发展程度的体现。


这一点,拿着智能手机正看着这篇文章的你,应该已经深有体会了。

近代科学起源是16世纪,到现在大约五百年,看起来很长,但是放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

而这一瞬,就让世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你想在如今这个时代真正拥有自主性,掌握自己的命运,了解科技绝对是一门必修课。


那么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了一档非常有趣的科普节目,名叫

未来中国


未来中国,其实就为我们介绍了如今中国最前沿的科学技术,通过现在展望未来。

邀请到了十位顶尖科学家,瞅瞅这名单(部分)

林宝军——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总设计师
赵东元——介孔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汪品先——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菂——国家天文台Fast首席科学家
蒲慕——神经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全部都是各自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

节目主要以科普竞演和对话讨论的形式展开,几位科学家和一群学霸青年的碰撞,各种奇思妙想,脑洞大开。

另外,为了增加趣味性,节目组还邀请到了一些脱口秀演员——呼兰、庞博、徐志胜。

都是老面孔了,他们也参与到科普竞演当中,


用脱口秀的方式来科普,还是那熟悉的段子味道,有趣有料。

节目第一期讲的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导航大家很熟悉了。

特别是生活在大城市的朋友,应该手机必备一款导航软件。


但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我国是没有自己的导航系统的,用的都是美国GPS导航系统,

因此,这块领域一直处于受制于人的状态,也导致出现了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


银河号是一艘主要用于中东商业贸易的货轮。

当时的银河号载着满满的货物,从天津新港出发,计划将货物运往伊朗销售。


结果在行驶当中被美国指控船上载有违禁物品,违反了当时美国对伊朗实施禁运的制裁措施。

在我们进行即刻的自我调查、发现根本没有美方说的违禁物品且对这一事实进行陈述后,美方依然拒不接受。

并且无视我们公海航行自由的权利,派遣海军将银河号逼停,还要求我们停靠在美方指定地点,接受美军登船进行全方位的检查!


这对于一个主权国家而言是莫大的侮辱,几乎等同于武装侵略。

在我们拒绝了美方的无理要求后,美方使出了杀手锏,关掉了银河号的导航系统,让整个船只在海上滞留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290万美元,也让其中坚守的船员饱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气得当时的中国外交官沙祖康直拍桌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连声说出17个窝囊。


也是因为这次事件,让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研发出属于自己的导航系统。

正如节目中所说,导航系统是国之重器,没有自己的导航,太空权益、海洋权益、国土战略也根本无从谈起。


谈到研发时期,现任科技部副部长相里斌曾对林宝军设计师说:(导航系统)若是不成,咱俩应当从这楼上跳下去。


其压力可见一斑。

对于卫星上天的情怀,林设计师提到王家骐院士的一段话,更是让人泪目。

如果(卫星)掉下来,
我一定用肩把它扛住,
砸死我,
我不要让这个相机坏掉。


他们为此付出的心血,早已超越了对物质名利的追求,甚至宁愿付出生命,只为卫星升入太空的那一天,从点到面,中华天网终成。

如今的北斗导航系统,已经拥有了55颗卫星,其定位精度可到厘米。

甚至可以准确地将一支笔插进笔帽里。


在青岛港,三十七平方公里的码头,没有一个工人。


依靠我们的北斗卫星导航已经全部实现了自动化运输装卸作业。


可以想象,在未来,这样高精度的导航还将应用到更广泛的场景中。

比如现在已经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外卖、快递行业,在未来完全可以通过高精度导航实现变革(其实现在也已经有小范围试点了)。

用机器替代人工,特别是在现在的疫情情境下,将更具有优势。


可以说,日益强大的导航科技,为我们描绘的未来就是一个基于时空定位的全自动时代。

目前,节目已经更新到第五期。

除了刚刚说到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之外,还介绍了与我们吃穿住用行息息相关的各类神奇材料、充满未知和神秘的深海、以及广袤无垠的宇宙,最后深入我们的大脑,去探索意识的奥秘。



说实话,每一期的话题,我都很喜欢,都是可以给到广阔想象空间的。


比如第二期介绍的介孔材料,简直就是一个技能增持器。


目前已经开始用于石油化工中,仅仅是在重油裂化这一块,每年创造的增产就可以达到一百五十亿元。


在未来,如果用于回收利用渣油,就能多创造出一个大庆油田。



这还只是在能源领域。


如果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产生的改变将是颠覆性的。



而剩余三期内容:深海、太空、大脑,也是给我感触最深的话题,


不因为别的,只是两个字:未知


拿深海举例,


地球表面积有71%都被海洋覆盖,而95%以上的海水都在深海,但人类探索过的深海领域只占5%。


由于技术的限制,我们对深海的认知少之又少,甚至海洋科学都只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当然更不用提,让我们更加感到自我渺小的宇宙了。



甚至哪怕是我们自以为了解,可以进行掌控的我们的大脑,其实也深藏着许多未知的秘密。


看似简单的一举一动,背后都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相互协作,是它们构成了“大脑”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小宇宙。


在宇宙这一期节目中,面对竞演青年的一连串疑问,天文学者李菂老师的回答几乎都是:不知道。



这个回答让人愕然,但更让人敬佩,


科学不就是在勇于面对未知、承认无知,不断质疑不断发现创新中诞生的吗?


我国深海领域数一数二的专家,汪品先教授在节目中的一段自述非常打动我:


有人叫我深海勇士,

其实我只是想讲一个老人与海的故事。


汪老今年已是86岁高龄,但他的精神状态,却让我也自愧弗如。


虽然从事海洋研究几乎一辈子了,但直至2018年,汪老才第一次执行千米的下潜任务,完成了近距离观察深海的梦想。



当他笑着从深潜舱外走进舱内的那几秒,矫健的步伐,灵动的神态,就像一个迫不及待要踏上寻宝之路的少年。



在这样的年龄依然保持着如孩童般强烈的好奇心、学习欲望以及对一份事业执著坚守的精神,我想,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也得益于未知的魔法——


因为未知,所以才更有趣且激动人心。


如果失去了可以开拓的前方,科学也终将成为一滩死水,停滞不前。


事实上,我们消灭未知的进度远远比想象中还要快。


科幻电影里面的场景已经有部分成为了现实。


比如人工智能。



据赵院士介绍,在10年前全世界的超500个人工智能学专家在一起开会预测——


什么时候类脑智能(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可以模拟人脑学习、思考)可以达到人类10%的标准,


答案就是今年。


而达到50%,在2040年。


再到2075年,人工智能就已经可以取代人类能做的90%的工作。



机遇与挑战并行。


如今,中国已经站上了世界舞台的前端,有实力且有仁心,可以为全中国人民甚至于为全世界人类文明作出贡献。



未来中国,未来可期。


B站买了版权,去B站看就行了。


近期必看:
无内鬼,bb几句真心话
豆瓣9.1分!真的不该忘,被“消失”的神剧
评分100%!年度最佳!她这次惊艳全球
又出8分国剧!看了20集,骂了20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