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争议极大,一部死了8442人的电影,没想到明天就会死

俊俊是热血青年烫的吸血鬼满嘴泡 世上最孤独的读书俱乐部 2022-10-16
大家好,我是王俊俊

今天是第2011天硬核不断更分享第一篇



没想到明天就会死。


今天故事一开头,是4个女生,在毕业典礼前一天,去酒店轰趴。


四个姑娘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聊星座。


觉得星座预测未来不准确,于是开始自己策划自己的未来。


有一个,要开园艺店。


有一个,要渴望幸福平凡的家庭。


有一个,想要去美国纽约,闯一闯,但是又怕川普赶走她。


。。。


她们聊完还觉得不尽兴,又决定下楼多买些啤酒。


谁去买呢?


还是用星座决定吧。


故事戛然而止。


出来一排字幕,


原来,这位用星座决定出来的,下楼买酒的女孩,当晚被大卡车撞死了。


然而,你只听到了她们的谈话,却并不知道,最后是谁下楼了。



没想到明天就会死吧?



在各种各样的电影中,各种猎奇的桥段,死亡的场景,可能观众已经看腻了。


但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部电影,稍有不同。


在片头,它就提出了一个概念:



每分钟,有120人死亡。


每秒钟,有2个人死亡。


于是,这部片长大约70分钟的电影结束时,当你看完时,世界上共有8442人死亡。



导演将一些人死亡之前一天的视频片段,回忆录,访谈等等,改编成电影。


科学调查数据,广播新闻,讣告,照片,改编的死前片段,这些东西虚构重建成的电影文本,是这部电影的主要结构。


所以,这是一部散文形式的电影。



泰国电影,

死于明日


一位商人,在证券交易所死亡。旁边熙攘的人们还在做交易,大家都以为他只是睡着了。


5个小时候,才有人意识到他已经死了。



一位身患重病的妻子,给丈夫剪脚趾,剪手指。


丈夫说,你不用做这件事。你好好休息吧。


妻子说,我想做。我给你剪了一辈子指甲了。


丈夫说,以后没了你,我会不习惯的。


妻子说,再找新女朋友给你剪吧。


丈夫说,以前的女朋友从来没有人会对我这么好。


以后也不会有。



说完难过,丈夫找借口离开病房。


妻子怔怔的哭了起来。

故事结束,你正为这位妻子感到悲伤。


可没想到,字幕出现之后,原来丈夫比妻子先死。死于一场意外。



而妻子却意外的得到了救治,病好了。


本以为会死的,活了下来。


本以为会活下去的,突然没了。


这很容易让人误解,以为是什么艺术加工手段。


可艺术,都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都离不开哲学的总规律。



艺术和哲学。


艺术是一个捕捉,内化,表达的过程。而哲学是现实世界的元理,元认知。是对现实生活的一个指导。是一个总规律。


哲学需要靠艺术来阐释,艺术需要靠哲学来支撑。


大多数人都觉得哲学离自己很远,其实并不如此。


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渴望自己对生命的体验,更加深刻一些。


比如为什么人们喜欢看悲剧?


为什么喜欢看电影?喜欢读书?喜欢跳舞?



因为人们虽然在日常交流时,不会用语言来探寻诸如“我是谁”,“我的意义是什么”等等问题。


但是每一个行动都会不受控制的出卖自己。


人们会做各种各样的理智的事情,比如像我这样主动去搞文学写作,研读哲学社会学,搞画画。


也会做很多没有理性的事情,比如直觉,本能,莫名其妙的流浪。


这就是非理性哲学中将其对立起来的概念。


而人类去做这些行为的过程中,不管是自知还是不自知,其实都是对生命的探讨。


用生活去回答生命,去寻找人生的答案,是体验生命的一种低成本的方式。



所以,我们会看一些表现哲学的电影,艺术,来代替高成本的思考。


那么,如果我们讨论的哲学,思考,是关于死亡的呢?


死亡,是禁忌而且不能讨论的话题吗?




一位姐姐在一个闷热的午后,带弟弟去阳台照相。


姐姐想让弟弟笑一下,弟弟表示自己很高冷,死活不肯笑。


而且还问姐姐,你干嘛突然从纽约回来?



你分手了?


没有朋友?

被炒鱿鱼了?


姐姐笑着说,都不是。我朋友很多,没有失恋,工作也赚很多钱。


但我就是想回来了,就把工作辞了。


我们去以前最爱吃的餐厅吃饭,好不好?


弟弟说,不要了吧,今天人多。又热。



姐姐说,那你明天把车借给我骑吧。


于是,第二天,姐姐骑着车出去逛街,被一根倒塌的电线杆砸死。


路过的司机说,看到她骑摩托车,路过一只可爱的小狗。


于是下车给小狗拍照,便突然被砸死了。



弟弟后来接受采访说,仿佛姐姐就是故意回家来和他道别一样。


仿佛,姐姐做好了打算要离开地球。


她的死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


自己以前没有好好珍惜,很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做。


从此以后,不会了。


会和爱人拥抱,会认真感谢朋友,会好好生活。




原来,面对死亡,我们是真的可以有思考和启发的。


讨论死亡,讨论如何的态度去对待死亡,甚至直接面对死亡,都是人们的思考和寻求答案的方式。


昨天晚上我们在粉丝群里聊天,谈及生死。


谁也不敢对死后的事情,有所定论。因为生的经验,显然不足以谈论死。


甚至我们一部分无神论者,面对死后的虚无和未知,可以聊出一些比较讽刺的可能性。


聊了几百条,最后也只能互相安慰,互道晚安。



以生为基础谈死,是一条窄化困境的路。


那么反过来呢?


以死为前提,或者以命运无常,没想到你明天就会死的前提,来谈生呢?


生死相依,会不会更好呢?


比如父母就是人与死亡之间隔着的一道门帘。


父母死亡后,人们和死亡之间就再也没有遮拦了。

“死”会极大程度地改变亲属或旁观者对于“生”的基本看法。



电影中,有一个小女孩,第一次得知自己会死。


哇哇大哭,问爸爸是不是开玩笑的,是不是骗人的。


爸爸半笑半严肃的说,不是哦,人都会死的,就是这样的。



电影中,一个小男孩谈及生死时,说自己不愿意去想。


如果你能知道你明天会死,你想知道吗?


不想。


为什么不想呢?如果知道了,你可以做很多事啊?


因为死亡是痛苦的,是悲伤的。小男孩说。


我第一次听说这件事,就去谷歌查了。死亡会让我非常、非常的悲伤。


我情愿不知道,该做什么做什么,然后该死的时候,就死了吧。



电影中,一位知名音乐家,在周一的午后,和女儿躺在客厅的凉席上,慢慢睡着,然后寿终正寝。


周围的树叶在还在动,电风扇还在吹。他的死,就好像呼吸一样简单自然。



电影中,一个103岁的老人说。


我看见我的老婆死了,我的儿子死了。我好痛苦。


我不害怕死亡,我想死亡早点来。


人的寿命,100年是上限,可我已经102岁了,马上就要103岁了。


我为什么还不死?



这段话,真的让我震惊了。


因为这位百岁老人,说的是那么自然,坦然。


他健康,思绪清楚,但他困惑。


希望自己快点死去,对自己的长寿感到困惑。


因为死,是正常的事。正常的事却没有发生,这反而不正常。


回想前面那个男孩,因为害怕对死感到悲伤,所以情愿不去面对死亡。


对比这位老人,恐怕每天都在想着自己为什么又醒来了。


给他庆生103岁的人们,拿着手机,摄像机,好像在拍一个奇迹。


只有老人神情木讷,一动不动的坐着。


我喜欢这部电影里关于死亡和命运的探讨。


无论是意外,自杀,还是寿终正寝,每个人生的过程 ,也许都是从孩子到老人的过程。


慢慢的学会如何去面对死亡。



而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我才仔细的想到,无论是曾经的那个我,去流浪,去学跳伞,去运动登山,去部队,去做各种恓惶漂泊漫无目标的事,


还是现在的我,待在家里写小说,读社会学、哲学的书,还是画画,其实都是以生活的方式来给自己找答案。


尽管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的去找答案。


这便是生活了。


我写过一些东西,我只知道我想写。


现在我清楚的知道,为什么我会写。


我是在学会解释,学会给自己勇气,去面对死亡。



滴答滴答。


一秒钟,2个人死亡。


导演在电影屏幕的左上角,放了一个计时器,和一个计数器。


电影结束时,数字停在8442人。



这8000多人,有富豪,有名人,有穷人,有孩子,有花季少女,也有老人。。。


生命无常,没有谁可以躲过一劫。





不由想起18年初答应要给癌症女孩做下雪的视频,我在知乎和公众号拼命宣传,无数世界各地网友发视频照片给我。


想着一份惊喜,甚至还没跟她正式说话。


可视频还没做好,她便去了。


只匆忙收到一声谢谢,很好看。


我难受了好久,却也一个字没有说。


因为,这种事,谁也不怪。


当初我在知乎帮助抑郁症患者的时候,成百上千的人加我。


而仔细想一下,多少人没有挡住病魔,多少人还在坚持。


可我一个人,又能做得了什么?


我在各个平台数十万计的关注者里,又有多少再也不会和我互动。


(文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生命不可预测,所以更想珍惜生活。所以更想体验生活的深度。


所以就算没有学习哲学,也会去做很多代替思考的事情。


这便是人类,这便是这部电影的意义。


那位103岁的老人说,死没有什么可怕。死没有好坏,就是自然。


关键是,死之前,你的人生是好,还是坏?


最近两周所有精彩作品——
年度9分王炸!43部合集过假期!
李易峰:妓女的魅力,你根本不懂
统统归我,或者一无所有
做人不缺爱,做爱不缺人-5.0
2000天,我爆个照吧
别忘记点关注,在看和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