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广东看上去像三个省?
胡建人才是大哥
希望以后广东人别再乱吃!
本文源自上流、岭南文丛
在中国,东北和广东是两个奇葩的存在,东北三省像一个省,而由于语言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等原因,广东省看起来却像三个省!
广东的语:广州话(粤语)、潮汕话(潮州话)、客家话
别说广州人完全听不懂潮州话,就算是对潮州音乐(二胡)这四个字也有着
▲剪辑——对比下:普通话、粤语、潮州话的搞笑差异。我们都知道香港电影或电视剧是用粤语配的音,但因粤语和潮州话有着不可跨越
这种现象,在广东并不少见。(敲黑板划重点:学好“煲冬瓜”,走遍广东都不怕!)
▲广州童谣《月光光》
虽然粤语和普通话同样以汉字为载体,但由于粤语与普通话分属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所以经常会有词汇上的同形但是不异议或者是不完全同义。
举例来说:普通话和粤语中都有【醒目】这个词语
粤语中【醒目】用来形容一个人“聪明”,“机灵”
而普通话中【醒目】的意思为事物的形象鲜明,非常容易看到看清。
普通话和粤语中都会使用【唱】这个词
在普通话中【唱】多组词为唱歌
但是在粤语中【唱】除了唱歌还有其他的意思,如粤语中【唱钱】就表示兑换钱币的意思;还有【唱你】就有嘲讽,散布谣言的意思。
普通话和粤语中都有【上堂】这个词
普通话中【上堂】一般指到公堂,法庭受审,因为堂在普通话中多为礼堂,食堂等大的活动场所
而粤语中【上堂】有普通话中【上课】的意思学生到课堂去学习,或是教室到课堂中去授课。
还有,千万不要跟广府的小盆友说:“祝你大富大贵”、“祝你早日富贵”之类……后果你知道的。
粤语虽然是广东的代表语种,但广东省内语言分布存在巨大差异,不仅有俗称白话的粤语,还有潮汕话和客家话。对,基本上谁也听不懂谁……
省内语言的差异是令广东看起来像三个省的主要原因。
正统的粤语一般指广府人所讲的广府话,俗称白话,海外称唐话,也就是大家熟悉的TVB粤语。而广州城以外的白话过去则称“土白话”,广东地区的粤语通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粤中,粤西及粤北部分地区。此外广西的中南部地区也广泛流行粤语。
▲沙湾飘色
粤语一方面继承、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吸收了一些南方非汉语成分(古越语),与普通话和潮汕话、客家话都有较大差异。
90年代香港电影十分火热的时候,但传到内地时多数要配音成普通话才能上映。
▲粤语:“ngo5 duk6 syu1 siu2 ,nei5 m4 hou2 aak1 ngo5 !”来自李小龙《精武门》
或许有人会问,那同在广东省内白话和潮汕话是不是兄弟语言呢?是的,但是只能算是表兄弟。
潮汕话属于属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潮汕片,潮汕话大部分通行于粤东地带,即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和丰顺县的韩江及榕江流域,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更亲近福建省,属闽南语系。
原来胡建人才是大哥,希望以后广东人别再乱吃!
补充一点小知识,闽南语又被称作河洛话,河洛便是指中原河洛地区(黄河、洛水流域),所以闽南语系的潮汕话与闽南语,一起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
▲红桃粿
准确地说,潮汕话是中古汉语化石,中古就是指秦汉魏晋南北朝这段时间,从隋朝开始到鸦片战争就就叫近古了。基因检测结论支持潮汕人的“衣冠南渡”说,这大概也正是潮汕话和中古汉语相似度极高的原因,以下是中古汉语的朗诵视频,相信潮汕的小盆友基本都能听得懂,而讲粤语、客家话的小盆友也能听懂一些(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听下上古汉语,即先秦时期的汉语,若非专门研究语言学,相信没几个人能听得懂):
▲中古汉语朗诵视频
▲在香港,关于潮州话和闽南话的关系或许鲜少被提及,但你若去新加坡时可千万别说潮州话就是闽南话,潮州人会不高兴的。(注:闽南人和潮州人是新加坡两大华族群体,总人口占新加坡人口近70%,李显龙曾调侃说可尝试用潮州话开新加坡国会)。
同样一句话用普通话(没错,普普通通的河北人的普通话最普通)、粤语、潮汕话和客家话讲出来分别是怎么样:
由此可看,潮汕话跟粤语虽然同在一个广东,但,大家还是用“煲冬瓜”交流吧。
相比潮汕话,广东另一主流语言客家话跟白话会更接近一点。同时,客家人的普通话在广东人里,算是最好的了。
与白话和潮汕话不同的是,客家话分布地区范围较广,相对比较分散,跟粤语地区、潮汕地区属于一种相交不相容的情况,相对其他两种语言稍显弱势,因此客家话也成为世界上衰落最快的语言之一。
▲乡音
客家话历史悠久,在南宋便初步定型。但是否属于汉语言下属子方言,至今仍未定论,不过从近代开始,客家话便被列为了中国汉语方言之一,现今多将其称为中国七大汉语方言之一。(不黑不吹,无论是按民国时期还是今天的划分方法,广东都是占了三个席位,嘻嘻)
客家话分布的地区很广,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称谓。在广东的西部和广西称之涯话、麻介话、新民话,湖南一些零散的聚居点称客姓话,在江西则称之为“怀远话”。
▲客家话版《延禧攻略》来源:@TVB新剧社。笔者表示几大方言都听得一脸懵逼,听到客家话时,还以为是在看日剧还是泰剧有没有。
粤语和潮汕话虽然不能互通,但是都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发音。如果非得把粤语、潮汕话与古代汉语的语音对应起来,那按照台湾学者邱显聪的说法类推,闽南系的潮汕话基本上即为三代之商语,而粤语为周语。
潮汕话保留了先秦时期的部分河南话(应系河南-山东,齐语),而粤语则保留了先秦时期的部分陕西话(秦语)。是不是瞬间觉得广东人的人设,厉害Skr人呢?
粤菜:广府人、潮汕人、客家人
遇到广东人,人们总会不经意丢出三个天问:
问题一:你们是不是经常吃胡建人?
问题二:你们是不是什么都吃?
问题三:凉茶那么苦,有什么好喝的??
笔者没仔细研究过中国34个省,各像什么?不过广东省跟鸡腿的相似度,可以说达到了95%,“大吃省”的名头不是虚的!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看,广东也像是三个省。
▲广东,一个闻起来很香的省
“胶己人”潮汕人
潮汕人临海而居,多为渔民,长期出海的他们信奉妈祖,所以宗教意识浓烈。同时,潮汕人海洋性格比较明显,极具开拓冒险精神和团结拼搏意识,他们善于经商,在各个领域都有着极高的成就。尤其在商界,有“中国近代三大商帮”之一、“世界第一华商团体”的美誉。所以早在20世纪初,海外便将潮州人称为“东方犹太人”,“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便是潮汕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一句胶己人(正确拼写是“家几人”,即自己人的意思)便能让他们团结起来。
▲大误
潮菜虽说在境外早已有一定影响力,但在某种意义上,潮菜算是近年来在内地各大城市异军突起的新秀。甚至于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崭露头角拔头筹的居然也是潮菜!
▲潮汕牛肉火锅,饿…
潮汕日常饮食以“海味”为主,很多著名的潮州菜以“腌制”、“潮州打冷”闻名。潮州菜选料挑剔、做法考究,甚至到了每菜一味碟的程度,凸显了潮汕文化精细雅致的特点,有“中国最高端菜系”的美誉(价格尤其高端)。
在喝茶这件事上,潮汕人也非常讲究。
先在小陶壶(罐)里装入乌龙茶和水,放在小炭炉或小酒精炉上煮。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品字形的3个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俗称为“关公巡城”,然后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最后“韩信点兵”收起,此时就可以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
三好学生客家人
客家人依山筑巢,多食山间野味,同时客家人的精神是宋明理学遗风,清代以来,客家人多读书从军从政。
▲客家话
客家人有这样一首童谣说:“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无老婆”,把发愤读书与结婚成家视为一种因果关系是儒家文化理念,深居山区的他们相信只有捧读圣贤书才能改变命运、走上仕途。
过去广东三大菜系的说法是: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后来“东江菜”渐渐淡出群众视野,“客家菜”则渐为人们所熟知。东江菜主要流行区域是河源和龙川、惠阳一带,按说本地人也以客家人为主,把东江菜叫客家菜也无不妥,不过,一般说的客家菜多是指梅州菜。
因为客家人多数居住在山间,所以吃山间野味比较多,粤菜里另一派粗犷风格的,则是被称之为南渡北方菜的客家菜,客菜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
▲客家让豆腐
客家菜属华南乡土农家特色菜的招牌菜系,每道菜既有客家山区乡野里的纯朴,也有客家学者深究解读的历史渊源,不仅古法技艺,听其菜名都令人食欲大开。
喜欢叹生活叹茶的广府人
作为广东三大民系的“大哥”广府人,一向生活得讲究。其中又以广州人为代表,相比于在高档菜馆里扮演主角的潮州菜,街坊味甚浓的广州菜更亲民,或者说更市井,给城市休闲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叹”这个词在人们的意识中一般有感叹、叹息之意。
▲广州菜 无鸡不成宴
但是到了广州,叹茶,叹花,叹粥,叹色,叹补,叹歌,叹生猛,叹温泉,叹风水,叹世界。这里的“叹”是一种享受,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叹早茶
而“叹世界”可以说是广州人心态的一个最好的表现,反映出广州人享受生活、积极向上、务实过好每一天的生活态度。秉承现代化“少吃多餐”的经典法则,广府菜式数不数胜,且选料精细,技艺精良,可以“叹早茶,叹到下昼”。
广州某一酒楼有这样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尽甘甜,拿壶酒来。
由此,不仅从语言上,广东看起来像三个省,饮食文化差异和显著性格特点的不同,也是重要的原因。
移民大省——广东
其实广东自古以来就是移民大省,随着不同时期的迁徙,带来了古中国不同朝代的语言,也带来了不同的饮食习惯。
最初在秦朝,大将赵佗便带了一部分古中原人来分广东这只“鸡腿”。
到了唐宋时期,挤在福建沿海狭长平原上的胡建人也闻风赶来,聚居在目前的广东粤东地区,古称潮州人,今作“潮汕人”。
虽然有人说,客家人也是大将赵佗带来的古中原移民,但客家族群从赣闽两地迁徙入粤的时期主要是在宋元两代。当时广东这块“鸡腿”已经被分的七七八八,客家人只能偏居一隅,在历史演变中经常与广府人“抢鸡腿”。
长期的“鸡腿大战”即土客械斗,造成客家人口锐减。最终清廷为了解决土客械斗问题,将珠江三角洲的部分客家人遣散回粤东客家原乡乃至外省。
而居于粤东的潮汕人则两耳不闻窗外事,继续经营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最后,广东三大族群终于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平衡,各占一方的格局正式形成。在历史的演变中三方缺乏沟通,至今依旧保持各自特有的饮食、性格及民俗文化。
事实上,最早形成方言群体概念的应系“潮州人”一词。而“客家人”的说法则是:到近代因土客械斗才慢慢有了“客家意识”。“客家人”、“客家话”概念主要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才开始从梅州往今日定义的周边客家方言区扩散和壮大。而“广府人”的说法虽然也已有了近百年历史,但只是到近年来才开始慢慢为人们说熟知和接受。广东的经济文化中心格局也历经千年巨变,广州城几乎可以说是雷打不动的广东政治中心,但广东经济文教中心则是经历了从南北朝隋唐“广州+高州”到唐末五代“广州+韶关”到宋元明清的“广州+潮州”再到20世纪90年代前的“广州+汕头,佛山韶关湛江江门深圳崛起追赶”,90年代后明确“广州+潮汕+梅州”三大地方文化中心(近年来又突出了雷州概念)、出现“广州+深圳”两大经济内核,佛山东莞两大制造业中心的格局。
这种格局的变化与移民有着极大关系,早期广东原住民主要集聚地是粤西地区,粤中其次,粤北人口较少,粤东则荒无人烟;到后来粤北人口增多、粤中中心性增强;宋代以后,大量省外移民迁到粤东地区,经济文化格局上的双核:广州南番顺(南海、番禺、顺德)和潮州三阳(海阳、潮阳、揭阳)就此形成;到改革开放后,广州实力稳步增强、深圳强势崛起从而进入“北上广深”一线模式,珠三角“四小虎”(东莞、顺德、南海、中山)大放异彩,这才形成了今天的经济文化格局,可以预见的是,作为中国第一大移民城市的深圳将是搅动原有经济文化格局的重要一个中心点。而其他一些强力崛起的城市和地方文化亦不容小觑,如关于“惠州话”到底属于粤语还是客家话的论争也渐已停歇,惠州人现在可自豪地说:我们不属于任何方言,我们就叫惠州话,除惠州话外,惠州地区还集聚了大量粤语、潮汕话和客家话的方言群体,作为沟通桥梁的普通话在惠州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类似湛江、韶关、汕尾、茂名、阳江等城市,似乎有1-2种方言在这城市里主导,如湛江的雷州话(又称黎话)和粤语,汕尾的潮汕话(闽南话)和客家话,看似由两大主次方言构成,但内部实际上还有大量互不相属的方音。一个地方的发展永远离不开“路”,包括语言这一沟通桥梁,所以,普通话必将扮演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地方语言文化的保护亦是需加以高度重视的事情。
由上述可见,广东地区包容的文化氛围,使得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移民。关于广东族群的分布,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到的便是神秘海上居民——疍家人。
关于疍家人的由来,说法不一。
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疍家人是以前的百越人,还有说法疍家人源于成吉思汗的蒙古族。元朝末年,战乱不断,许多蒙古族士兵被迫南下。
当他们流浪到南方沿海时,为当地人所不容,有一批人做了海盗,在附近抢掠为生;而有一批人只得在船上漂泊,以捕鱼为生。
疍家人以船为家,习于水性,断发纹身,崇拜龙蛇,长期不准上岸居住,不准读书识字,不准与岸上人家通婚,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到了80年代,深圳蛇口打响了改革开放的第一炮,以船为家的疍家人,才开始上岸居住。
由于广东的包容及多元,让三种文化如今和谐相处^-^广东省虽然看起来像三个省,但不论是广府人、潮汕人还是客家人,他们都是广东人!
[1]广东省人民政府.三大民系概述[EB/OL].2018-05-18
[2]广东省人民政府.方言特征[EB/OL].2018-05-18
[3]广东省人民政府.语言[EB/OL].2018-05-17
[4]屈大均.清《广东新语 舟语 蛋家艇》[M].中华书局.1997-12
[5]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催生珠三角经济新气质》[EB/OL].2018-05-17
[6]黄雪贞. 客家话的分布与内部异同[J]. 方言,1987(02):81-96.
[7]李诗奂. 广东粤语的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J]. 学术评论,2012(03):103-108.
[8]. 《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J]. 中国语文,2011(06):578.
[9]黄淑聘.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