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惊!原来中山主要流行这三大方言

志说岭南 2024-04-11

面积仅1700 多平方公里的中山市号称“十里不同音”,常常发生只有一河之隔的两个镇区人民难以沟通的情况。广东三大语系在中山均有分布,1991年,在暨南大学读研究生的高然第一次来到中山,从此开始了中山方言研究。从最初的研究闽语,到后来研究粤语以及客家话,二十多年间,高然攥写了二十多篇关于中山方言的论文、书籍。

三大方言在中山发展概况:粤语(即广东话,俗称白话,不少人认为相对广州话而言的白话为土白话)、闽语(福州话、闽北话、闽南话和潮汕话均属闽语、闽方言)和客家话(过去又称梅县话,在粤西地区称崖话、涯话,在广西、越南也有艾话、麻介话之称)杂处,而粤语又为中山的强势方言和共同语,所以中山闽语、客家话受粤语影响很大而发生变化,与粤东、闽南一带方言已产生一定距离而向粤语靠拢。

方言分布图:闽语三片(三乡、南朗、隆都)和客家话(五桂山)

粤语系

白话是中山市主流方言,主要分石岐话(人口最多)、沙田话(面积最大,分支还有小榄话)、古镇话和三角话。

石岐话,作为香山粤语的代表方言,通行于石岐区街道、东区、西区、南区、火炬开发区和南朗镇等地,属粤语广府片,也是香山粤语的代表方言,珠海金鼎也有大部分人使用石歧话,不过音调略有不同。标准石歧话音调更偏向广州话音调。粤语的石岐话片区和闽语的三乡片区是中山市走出人才最多的地方。该方言片区的杰出人物代表有孙中山、杨鹤龄、杨仙逸、陆皓东、阮玲玉、方成等。

石岐话流传到现今很多发音被广/港化,现在真正会讲石岐话的人更不多了,大家交流的话语,听起来易懂一些了,但却少了一丝乡土味,特色不再那么明显。

石岐片代表名人孙中山

粤语分片(范围有误差,五桂山大了,石岐小了)

沙田话主要分布在南头镇、黄圃镇、东凤镇、阜沙镇、小榄镇、东升镇、横栏镇、港口镇、民众镇、坦洲镇、板芙镇及以西区的沙朗、南朗镇的横门等地。流行区域几乎占中山市面积一半。其发音与南海、顺德基本一致。大致是广府(南番顺)粤语在中山市的延伸。沙田话还可进一步细分,主要有小榄话、黄圃话、水上话等,其中小榄话作为沙田话子系,一个特别之处是,一般认为广州音有六个声调,但小榄音只有五个,没有其中的第4种声调(阳平)。小榄话最特别的就是动词在时态表示上的变调,与普通话、广州话大不相同。例如问:“你食咗饭未?”,答“‘锡’啦”(食咗啦)。

石岐片代表名人阮玲玉

古镇话,主要分布在古镇,话音与江门四邑话相近。大致是五邑地区粤语在中山市的延伸。

三角话主要分布在中山的三角镇。跟东莞话相似。

闽语系

分为三个地理上不相连接的群岛,学界称三乡闽方言岛、南蓢闽方言岛和隆都闽方言岛,其受粤语影响大,但仍基本能与福建话和潮汕话想通,闽语系的使用人口约占全市本土居民的14%。其人口比例不大但影响力却不小,知名人物代表如近现代著名学者型商人郑观应、王云五,著名海军将领程璧光,著名导演郑君里;当代中国两院院士郑守仪、郑耀宗、郑健超,著名作家刘斯奋、著名艺人郑伊健、周慧敏、佘诗曼等。

郑观应的《盛世危言》

三乡闽方言岛位于中山市南部五桂山区的三乡镇。该镇周围群山环绕,东部和东南部与珠海市金鼎、前山镇接壤。三乡镇在香山县(中山市前身)立县以前归东莞文顺乡,南宋称丰乐乡,明代称谷字都,清末称谷镇。全镇人口28890人。该镇居民操闽、粤、客三种方言,操闽语的居民主要集中于镇区所在地圩仔及其中心区一带人口较稠密、经济较发达的自然村,人口约两万多人。其它操粤、客方言的自然村处于边缘地带或山区。三乡原为平岚、乌石、桥头三个小乡的合称,也就是说,闽地移民是三乡镇的最早开拓者,三乡闽方言岛就是在平岚、乌石、桥头三乡闽地移民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三乡人口较多的闽方言姓氏有:郑、佘

中山闽语系代表人物周慧敏

南蓢闽方言岛位于中山市东部沿海地区的南蓢镇和和东北部沿海地区的张家边区(现改名高新火炬开发区)。南蓢镇(现更名为南朗镇)在南宋属长乐乡和永宁乡,明代属四字都和大字都,统称“大都”。全镇面积206平方公里,人口24137人。该镇居民分别操闽、粤、客三种方言。闽语是南蓢镇通行范围最广的一种方言,使用者约有17600人,主要分布于中部平原,另有一些村话和白话混杂的村落,主要集中于旧墟场所在地。张家边区在南宋以前属永乐乡,明代属谷字都。全区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40924人。该镇居民操闽、粤两种方言。操闽语者为张家边区最早移民,原张家边区政府所在地张家边属闽语区,就是因在宋代建村时张姓人首居于此而得名。现张家边操闽语的村落有12个,大多位于该区中心地带。

南朗人口较多的闽方言姓氏有:陈、林、郑、蔡

中山闽语系知名人物郑伊健

隆都闽方言岛位于中山市西南部,包括现沙溪和大涌两镇。沙溪镇面积57.6平方公里,人口56685人。大涌镇面积39.7平方公里,人口25975人。隆都闽方言区所在的沙溪、大涌两镇,南宋属德庆乡,明代改称龙眼都,清代中期称隆都,隆都闽方言岛因此得名。隆都闽方言岛所在的沙溪、大涌两镇除个别村落讲粤语,其余绝大部分操闽语,操闽语人口约7万多人,可以说是中山诸闽方言岛中最强势的。

隆都人口较多的闽方言姓氏有:高、蔡、王、郑、周

中山市闽语系代表人物佘诗曼

而如中山市区(库充乡)的福州吴翔凤(明弘治年间迁入)之后代、珠海市(下恭都)海澄县邱台随(清乾隆丙午年迁入)后代、中山市长洲黄献(宋理宗景定三年迁入)后代已尽皆广府化,其情况与迁入南番顺(今广州市老六区、番禺区、南沙区、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的闽方言群体类似,后代已基本听不懂闽方言(福州话、闽南话、潮汕话)甚至不清楚自己先祖来自何处,亦对潮汕文化、闽南文化等无概念感。

客家话

又被称崖话、艾话和麻介话等。据统计现今本地客家方言人口约为2.7万人,杰出代表人物有著名演员古天乐。在今中山境内,客家人多聚于山间或丘陵地的边缘地带,即分布在中山的五桂山、南蓢、神湾等地区。而甘姓则为中山客家的第一大姓。中山的客家话虽受粤语影响很多已被同化,但其中仍有不少词汇还保留着客家人的说法。

中山客家方言系代表人物古天乐

总体上看,中山市粤语系知名人物在军政界、商业界和书画界参与度较高;闽语系知名人物在学术界、企业界和演艺界参与度较高;客家方言无明显趋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