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国华人亲历丨孩子学校爆发新冠疫情,谁的错?

European Trends 风行欧洲 2024-03-13


(本文是英国一个14岁华人孩子的家长写下的亲历自述)


一周了,孩子中学的新冠确诊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我们经历了疑似感染的惊魂,又面临新的难题。


学校不但没关闭,还在敲打不停课年级的家长要将孩子送回校。



按规定,不送孩子回校就要被罚1万英镑。有这个必要吗?如果孩子因为上学而染病,政府会负责吗?


现在,英国有大约900所中小学幼儿园、40多所大学爆发新冠疫情。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和我们一样提心吊胆,期盼着早日平安渡过。


(图片来源:每日邮报)


梳理这半年多的抗疫历程,深刻领教了英国人的做事风格,而且总会遇上无法预料的状况。


学校的防疫措施挺多,但不一定都管用,而且有些措施名存实亡。


校长各种辛苦,但力有不逮。那么精神抖擞的一个人,最近骑车时却摔断了锁骨。


疫情带给每个人的压力,都不小啊。



1

停课就减学费?想多了


孩子学校爆发疫情的消息是校长邮件告知的。


回顾这半年多的时间,从3月开始,校长的邮件就如潮水般涌来。他总是不紧不慢地在一封封的邮件里介绍学校的安排。


3月的停课通知,从理解家长的关切到提醒准备网课设备,甚至提醒清空校内的储物柜,暂时不要还书给学校等等,前后发了十多封邮件。


我们也实实在在地领教了英国人做事慢条斯理、绕来绕去的表达。


当时,停课第一周,老师只是提供PPT让学生自学。一周下来,效果不佳。要是长期搞这种远程教学,恐怕不得不跟学校讨论一下老师的职责和该交多少学费了。


第二周周一,立即收到校长邮件告知:第一周的模式只是临时安排,接下来会通过ZOOM授课。


接下来又是数封邮件,提及他们有考虑经济不景,正努力开源节流,下学年学费不增加,本学期学费暂时不退,待这个财年收支核算后再定。



面对这样洞察秋毫的邮件,我们家长还能说什么呢。


在3月份停课前,我们就开始为孩子准备居家上课的物品。网课开始后某天,体育老师突然布置作业要用网球。


这正是疫情最厉害的时候,网购要多天才能送货。家里足球、排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都有,但是就是没有网球。只能用旧袜子做了一个“土网球”应付过去。


家里原有的球和“土网球”(前排左一)


我们家长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遇到什么球。



2

名存实亡的防疫措施


9月复学前,依然是邮件轰炸,主题是介绍预防措施:


分班分批上学放学,不同年级从不同的门口入校,使用不同的楼宇。尽量安排在同一个人员泡泡内,有些科目取消了原来根据不同水平分班教学的方式。不同年级一周中只有两天到餐厅就餐,其余时间送冷餐到课室给学生。


口罩的政策也从3月时的“政府仍未要求戴口罩”到6月时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个口罩,“个人自己决定戴不戴”,再到现在“在走廊等公共场所要戴,教室里可以不戴”。



开学第一天孩子放学,一问,心凉了半截:


  • 同学们数月未见,兴奋得在排队量体温时就凑在一起聊天,完全不顾保持社交距离了;


  • 有些老师上课并不戴口罩或任何遮盖物;


  • 不同科目是不同老师任教的,老师要去不同的班级上课,因为学校并没采取小学时一个老师教多门课的模式;


  • 孩子的选修课也要去不同教室和其他班的同学一块,原有班级的泡泡名存实亡。


9月中,英国疫情恶化,学校所在城市很快实施宵禁等措施。校长依然邮件告知,会按照政府指引,密切关注云云。



3

感染源不明,疑甩锅给校外


9月21日上午9点多,邮件提醒响起,是校长发来的长信。一位老师确诊。



中午接到邮件,有两名学生确诊。


应对措施是:和确诊老师同一办公室的老师回家隔离,9年级中午开始回家隔离,其他年级一切如旧。


邮件说,要密切关注孩子,如果孩子出现新冠疑似症状可以请假,学校会提供网课链接。


接下来一周,天天有情况通报,疫情已经蔓延到3个年级。


校长说,与当地的卫生部门沟通后,有5个病例的11年级全年级停课两周,有3例的9年级只是同一个班级泡泡的停课,其他班级和年级照旧上学。


尽管一堆邮件,但校长并没有告诉大家哪些同学老师确诊,也没告知感染途径。而且还在邮件中提及,学校已经按照卫生部门的指引做足清洁卫生了,学生放学后如果不保持社交距离是没有用的


这好像暗示着:感染可能来自校外,与学校无关。


当然,这层意思是不会挑明的。


潮水般的邮件,每次都好像说了些啥,但好像也没说啥,好像对你的关切给予了回应,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尊重,但又没解决什么实质问题


做了不少预防措施,但总是做得不够彻底,给病毒留下了可乘之机,但又让你不好指责什么。



4

班主任和同学居家隔离,


孩子开始咳嗽


在准备复学时,我们就细细过了一遍流程。每天起床量体温,每天接送,不坐公共交通,回家后书包、衣服立即消毒,还“抄”来了植物园入口处用脚垫泡着肥皂水消毒鞋底的方法。


家里的预防好办,难的在校内,同伴会怎样看孩子的严格预防呢?


6月时,学校组织孩子回学校半天,学校给每人发了一个口罩,戴不戴由个人决定。结果,全班只有她一个人戴着。想想她面对的同伴压力,我们实在不敢在学校的预防措施外加码了。



学校出现第一例确诊时去接孩子放学,她说她早猜到了。因为中午看到9年级提早放学,她的班主任就跟确诊老师同一个办公室。


再问同学出勤情况,已经有三四位同学没来,其中就有她同班好友安妮。孩子肯定和安妮有密切接触。安妮已经去检测了,还在等结果。


我们心里一紧。


9月21日晚,孩子开始流涕。仔细阅读学校邮件,说如果不咳嗽不发烧就可能是一般的感冒。第二天只能老老实实回去上课。


9月22日晚,孩子已经有几声咳嗽,我们面面相觑。打听了下,班主任和安妮的检测结果还没出来。



5

差点痛失检测机会


9月23日一早,体温是正常的,咳嗽比前一天厉害。当天有校庆的系列表演,孩子原计划要弹奏管风琴。还回不回校呢?


夫妻两人争执中问孩子意见。


孩子说:


你们都40多岁的人了,不会沟通好再跟我说的吗?


于是,争执偃旗息鼓,稳妥起见,立即请假。老师们平时都不会提供个人的联系电话,再急也只能给学校值班室去电,一步步申请,同时给音乐老师发邮件,请他对节目进行调整。


忙活了好一阵,请完假拿到网课链接,孩子开始上网课,我们就开始狂刷NHS的核酸检测预约。


正如媒体报道的一样,在疫情紧张的时候,核酸检测不足,连续一个多个小时,网站、电话都预约不上。


正准备放弃NHS,转到商业检测时,网站跳出一个周边城市的检测预约,顾不上有多远,立即抢下。


下午,下着小雨。尽管有导航,忐忑不安中还是在大转盘转错了出口。再出发时已耽误了不少时间。如果迟到,好不容易抢到的检测会不会就飞了呢?


导航告知已接近检测中心,我们四处张望,突然一块黄色的指示牌“Testing”出现,车上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在:“在那里!”


总算没浪费这好不容易得到的检测机会。


这个直通车式的检测中心就几张桌椅几顶帐篷。在车上领检测用品,在车内按指示完成检测,最后扫码一交,前后不过十来分钟。看来,制约检测量的瓶颈在于化验这一环节。


据媒体报道,有些拭子要送到欧洲大陆化验的情况已再次上演。3月时英国每日检测量不过数万,现在已经达到数十万,但化验环节还是瓶颈。


约翰逊首相立下“每天测试1000万英国人”的目标并命名为“登月计划”。这样说来我们也是到“登月基地”一游了。


不过,媒体都调侃说:


英国人还没成功登月,似乎这个命名已经宣判了这一计划的命运。


完成取样的检测包


做完检测,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剩下的只能等待结果了。



6

校长摔断了锁骨,还在写邮件


一个孩子的咳嗽就让我们手忙脚乱的,想想校长和老师们也够呛。


《卫报》9月26日发表了一位校长的周记,题目是《第一起新冠病例,家长在追着我,员工在害怕》。



从周一到周五,这位可怜的校长跟各式家长、当地部门、学生、员工打交道。


他这样概括这噩梦般的五天:“家长在指责侵犯了孩子的人权”,“两个孩子试图逃学”,“疑似症状在校园蔓延”,“第一起确诊”,“我不知道还能承受多少”。


这一周里,他们学校有些家长说新冠是个骗局;有些家长说应该让孩子全部回家;有些员工告诉学生,因为洗手液含有酒精,所以不该用洗手液洗手;有些政府部门给出的指导甚至是自相矛盾的。


文章的最后,这校长说:


自2月以来,我每天都在工作。这消耗了我30年的工作热情。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承受多久。


无独有偶。


9月28日,天天给我们写邮件的校长来邮件,除了告知我们病例蔓延到12年级以外,还说他骑车摔断了锁骨,迟点要进行手术,可能这段时间要减少工作了。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他看起来不过四五十岁,平时精神抖擞的,这次却摔得那么严重。看来,这疫情也消耗了他的太多精力。



7

各方都有自己的“作业”,


但不返校有必要罚1万镑吗?


孩子的检测结果出来了,没事。


但校长抱病写下邮件,再次郑重其事地告知,网课链接是给因新冠隔离的孩子使用的,其他原因请假者不能使用。言下之意在敲打与新冠隔离无关的家长快点送孩子回校。



政府担心,长期不复学会影响孩子,尤其是许多公立学校在停课期间学校只布置作业,没有网课,确实影响学习效果。


我们理解政府和校长的用心。但疫情还在蔓延,不送孩子回校就要被处罚1万镑,有这必要吗?如果学生上学染病,政府会负责吗?


法律界有“恶法非法”的说法,意思是无需遵守恶法。但善恶的标准是什么,由谁来确定呢?


如果我们将检测结果迟点告诉学校,继续请假以减少风险,又会给孩子树立一个什么榜样呢?


今年孩子学校的暑假作业之一是:找一个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尝试去沟通,去理解对方的立场。


现在,这个作业仿佛摆在了我们家长面前。


9月22日下午刚好是线上家长会,校长和隔离中的班主任向我们这些进入备考GCSE第一年的家长给出了一些建议,但并没有提醒关注孩子的成绩,更没提醒现在离考试还有多少天,也没提疫情。


他们只是告诉我们,作业会增加,不同科目老师之间会协调控制作业总量。作业多后,家长要保证孩子的锻炼时间。还举了不少例子证明:任务多并不代表应付不过来,帮助孩子学习时间管理才最重要。


家长会上还反复强调,心理健康才最重要,尤其是疫情下要帮助孩子减压。


确实,学校在6月时就大费周章,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回校半天,就是让老师和每个学生聊聊天,同学们之间聊聊天。因为他们觉得,孩子们老上网课见不了面,不利于心理健康。


是啊,身心健康才是关键,教育的价值不在眼前。政府、学校、老师、家长、孩子面前都摆着各自的作业,面临着不同的考试。


文丨风行欧洲撰稿人 周游


您有什么感想?请写在这里



本文为风行欧洲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风行欧洲由几位中外资深媒体人带领国际团队打造。


特别提醒:因为微信调整了推送规则,您很容易错过我们的更新。欢迎您关注我们,常来看看,系统才会及时向您推送我们的新文章。


也欢迎加入我们的读者群,收获重要资讯,一起交流国际动态。(请添加群助理的微信:thehacienda)


往期精选

英国大学疫情恶化,退学费指南来了

·范冰冰“新片”跻身英媒今秋最期待电影,到底烂不烂?

·凯特王妃策展的新冠100照,鼓舞女王,感动英国


联系我们:

微信号:littlesmart1978

邮箱:fuzhongwenhua@126.com

感谢点亮“在看”,欢迎转发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